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2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辽西地区典型种植模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种植模式评价是当今种植制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针对辽西地区自然特点和种植模式混杂多样的现状,在多年试验研究和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辽西地区6种典型种植模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等权关联度下还是在侧重生态环境指标或经济指标的变权重下,南果梨+南瓜种植模式与参考模式的关联度均为最大,分别为0.867、0.920和0.841,南果梨+花生种植模式次之,说明南果梨+南瓜‖花生的林粮间作模式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最好,是辽西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最佳模式,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关联度最小,分别为0.848、0.901和0.821,这种模式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最差。该研究结果对保护辽西地区生态环境,发展多熟立体农业,推动该区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葡萄糖对ICR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芳  周红林  刘洋  马兰  苏莹  杜玲 《动物学研究》2007,28(5):501-506
研究葡萄糖在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中的作用。实验1将6—8周龄的ICR雌鼠超数排卵后与公鼠交配,收集1-细胞放入含0(对照组)、0.5、1、3、5、10mmol/L葡萄糖的CZB中培养;实验2将从超排的ICR雌鼠输卵管内收集的1-细胞放入无糖CZB中培养,分别于1细胞、2细胞、4细胞、桑椹胚阶段移入含3.0mmol/L葡萄糖(最适浓度)的CZB中,培养24h后又移回到无糖CZB中(桑椹胚阶段除外)继续培养以及整个胚胎培养过程均在含糖CZB中,对照组胚胎培养全程均在无糖CZB中。每组胚胎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20h,每24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分别计算2-细胞率、4-细胞率、桑椹胚率、囊胚率和孵化率,并进行囊胚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小鼠胚胎在含糖CZB中与在无糖CZB中4-细胞发育率无差异;含糖CZB中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mmol/L浓度组囊胚细胞数显著高于其余组;2-细胞至4-细胞、4-细胞至桑椹胚前添加葡萄糖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细胞至2-细胞、桑椹胚及其以后阶段添加葡萄糖囊胚率与对照组无差异。实验证实,在ICR小鼠胚胎体外培养中加入葡萄糖不会导致2-细胞阻滞;葡萄糖浓度增至10mmol/L对ICR小鼠胚胎无毒性作用;ICR小鼠胚胎体外培养的最适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2-细胞至4-细胞、4-细胞至桑椹胚前添加葡萄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3.
刘洋  刘少英  孙治宇 《四川动物》2007,26(3):565-566
2004年8月9日在四川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兴伊措作本底调查时,在东经100.11384°,北纬29.42782°,海拔4430 m的高山湿地杜鹃灌丛中,发现了1只秋沙鸭成体和6只幼仔在浅水沟中游弋,作者近距离(不足5 m)拍摄下清晰的长时间的录像资料,经张俊范先生鉴定为普通秋沙鸭(图版,封2).这是四川首次发现普通秋沙鸭的繁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2003~2005年对四川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3次野外调查,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64种。其中东洋界种类有32种,古北界种类30种,广布种2种。保护区兽类有11种分布型,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Ⅱ级保护动物20种。有我国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兽类31种。保护区兽类的特点是大型兽类如白唇鹿、水鹿、林麝、马麝、黑熊、马熊等资源非常丰富,种群数量大、密度高,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小型兽类资源丰富,有较多的珍稀物种。  相似文献   
55.
建立了转基因大豆CP4EPSPS基因的非同源对照模板QC-PCR检测方法。非同源竞争对照构建方法如下:利用CP4EPSPS基因特异引物,以大肠杆菌基因组DNA为异源模板,在低严谨度PCR扩增,回收适宜DNA片段并克隆到pMD-8载体上。该片段与CP4EPSPS基因相应序列除两端引物序列完全相同外,其他部分没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56.
内壳可完整记录头足类的生活信息,是研究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的良好载体。根据2018年12月中国鱿钓船在日本海采集的261尾舍氏贝乌贼(Berryteuthis magter shevtsovi)样本,研究了其内壳长、叶轴长与个体生长的关系,尾锥宽、翼部最大宽度与性腺成熟度的关系以及叶轴、翼部和尾锥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舍氏贝乌贼内壳长和叶轴长均与胴长具有线性关系(R^(2)>0.76),与体重具有幂函数关系(R^(2)>0.77);尾锥宽和翼部最大宽度均在性腺成熟度达到Ⅲ期后增长明显。舍氏贝乌贼内壳叶轴和翼部生长速率基本相同,且远大于尾锥的生长速率。研究表明,舍氏贝乌贼内壳可用于分析个体生长,尤其在其胴体遭到损伤时更为重要,内壳宽度生长主要在个体性成熟之后。  相似文献   
57.
滕雅丽  谢苗苗  王回茴  陈燕  李峰 《生态学报》2022,42(19):7941-7951
资源型城市前期发展导致了生境丧失或退化,实现高质量转型需要深入理解城市转型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及其对生境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为此提供依据与支撑。以资源型城市--乌海市为研究区,通过地学信息图谱和InVEST模型探究2005-2018年乌海市土地利用转型特征、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土地利用转型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5-2018年乌海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发生改变,土地利用转型明显,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单元数量逐渐增加78.14%,分布范围逐渐广泛。主要表现为草地与建设用地、采矿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化,第一阶段(2005-2015年)草地大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采矿用地大面积增加,第二阶段(2015-2018年)趋势相反。(2)乌海市生境质量变化呈现先强退化后弱提升趋势。2005-2015年乌海市18.75%的区域生境质量退化,提升面积较小;2015-2018年生境质量提升面积略大于退化面积。(3)2005-2015年草地向采矿用地、建设用地转化是区域生境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2015-2018年区域生境质量提升的主导因素是采矿用地和建设用地向草地转化。研究结果揭示了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中生境质量的响应规律,可为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转型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的凋落物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凋落物分解是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养分循环、土壤有机质形成的关键生态过程。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域。季节变化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类型差异可能会影响该区域凋落物的分解,进而对高山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产生重要影响。采用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研究了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优势种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凋落叶在雪被期和生长季的分解特征。结果显示:(1)季节变化和植被类型对高山杜鹃凋落物的分解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的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生长季且在高山林线最大,暗针叶林中雪被期的质量损失略高于生长季,但差异不显著;(2)林线交错带上高山杜鹃凋落叶分解缓慢,一年干物质失重率为9.62%,拟合分解系数k为0.145;(3)高山杜鹃凋落叶的质量变化主要体现在纤维素降解显著且集中在雪被期,木质素无明显降解,在高山林线上C/N、C/P、木质素/N变化幅度较小且C、N、P的释放表现得稳定而持续。结果表明,季节性雪被对林线交错带内高山杜鹃分解的影响不仅局限在雪被期内,雪被融化期间频繁的冻融作用和雪融水淋洗作用可能会促进高山杜鹃凋落物在生长季初期的分解。总的来看,在气候变暖的情景下,雪被的缩减、生长季的延长和高山杜鹃群落的扩张可能加速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凋落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59.
本室以前已经报道了G蛋白偶联受体APJ的内源性配体多肽,apelin-13,通过激活ERK1/2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本文研究14-3-3信号蛋白是否参与apelin-13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ERK1/2信号途径,探讨apelin/APJ系统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14-3-3、pRaf-1、Raf-1、pERK1/2、ERK1/2、cyclinD1、cyclinE的表达;MTT方法观察14-3-3抑制剂Difopein对VSMCs的增殖作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14-3-3和Raf-1蛋白复合物的形成.Western blotting方法结果显示,apelin-13(0、0.5、1、2、4μmol/L)浓度依赖性刺激大鼠VSMCs 14-3-3表达、Raf-1和ERK1/2磷酸化,以2μmol/L最为明显;2μmol/L apelin-13时间依赖性刺激大鼠VSMCs 14-3-3表达、Raf-1和ERK1/2磷酸化,在4 h增加最为显著;14-3-3蛋白抑制剂Difopein明显抑制apelin-13诱导的Raf-1磷酸化、ERK1/2磷酸化、cyclinD1及cyclinE表达;免疫共沉淀方法发现apelin-13诱导14-3-3与Raf-1结合增加,而Difopein明显抑制两者结合;MTT法显示Difopein明显抑制apelin-13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上述结果表明,Apelin-13通过14-3-3/Raf-1复合物-ERK1/2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0.
一株拮抗赤霉病的小麦内生细菌的筛选和抑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安徽省淮北市小麦植株根、茎、叶中内生细菌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和筛选,并测定了其抑菌活性.小麦根、茎和叶中的内生细菌的数量分别为7.01×105、4.26×105和0.94×105CFU·g-1鲜重.从健康小麦植株体内分离到131株内生细菌,通过对峙实验,筛选到6株对禾谷镰刀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占所分离内生细菌总数的4.58%.来自根系组织中的菌株HB022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半径为17.0mm.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HB022初步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抑菌试验结果表明,100倍稀释的菌株HB022无菌发酵滤液对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5倍稀释的无菌发酵滤液可完全抑制禾谷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可见,内生细菌HB022具有潜在生防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