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DNA甲基化与脂肪组织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在维持正常细胞功能、遗传印记、胚胎发育以及人类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最重要的作用是调控基因表达,它是细胞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表观遗传机制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在脂肪组织生长发育以及肥胖症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NA甲基化通过调控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转录辅助因子以及其他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该文综述了脂肪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脂肪组织DNA甲基化的研究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2.
不同盐度条件下中华绒螯蟹亲蟹行为及血淋巴生理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定淡水对照组、盐度18适应组、盐度30骤变组(18→30)和盐度0骤变组(18→0),采用视频记录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条件下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的8项行为学指标变化,并测定了血淋巴渗透压及离子、血蓝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亲蟹封闭反应行为仅发生于盐度组(盐度18组和盐度30骤变组),且盐度30骤变组封闭反应时间显著高于盐度18组(P<0.05);腹部开合行为仅见于盐度0骤变组;盐度组第一触角回缩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5项行为学指标活动频率均于盐度0骤变组最高。各实验组亲蟹血淋巴渗透压及离子浓度均高于外界实验水体,且均随盐度升高而增大。血蓝蛋白含量随盐度的降低而升高,盐度0骤变组血蓝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盐度30骤变组(P<0.05)。分析认为,中华绒螯蟹亲蟹在0~30盐度范围内进行高渗透压调节,腹部开合行为是其在低盐度环境下暴露尾肠吸收水中离子的一种行为策略,封闭反应有助于机体减少高盐度坏境下水的吸收及扩散失盐。  相似文献   
103.
韦琴  梁金清  李神美  张昆珍 《蛇志》2012,24(2):229-230
护理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高级人才的主要渠道。我国护理硕士教育自1990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一定规模[1]。据报道,截止2011年10月,除去挂靠的硕士、博士授权点,全国已有65个护理硕士授权点,13个护理博士授权点[2]。  相似文献   
104.
兔唇花属植物具有良好的止血活性,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也比较深入,但未见对冬青叶兔唇花化学成分的报道。为明确冬青叶兔唇花的化学成分,我们首次对其地上部分的非极性成分进行了GC-MS分析,并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冬青叶兔唇花地上部分的非极性成分中,我们分离、鉴定了52种成分,占非极性成分总量的92.61%,主要包括脂肪酸酯、长链烷烃、单萜、倍半萜、甾体及芳香化合物等。本研究为兔唇花属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测定了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花粗提物和不同极性组分总黄酮含量和各项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花不同极性的黄酮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有明显差别,其总抗氧化能力与溶剂极性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但其它抗氧化活性与溶剂极性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同一极性黄酮组分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有较大差别。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的为乙酸乙酯层(EC50=0.11 mg/mL),其次是二氯甲烷层(EC50=0.38 mg/mL)和乙醇粗提物(EC50=0.56 mg/mL)。总抗氧化能力(T-AOC)最强的为水层,在1 mg/mL时为1.482个T-AOC能力单位。清除羟自由基.OH能力最强的为水层,其次为正己烷层和乙醇粗提物,在3.57 mg/mL时清除率分别为86.23%、66.04%和64.63%。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最强的为水层,其次为乙醇粗提物,在1 mg/mL时其清除率分别相当于0.15 mg/mL Vc清除率的336.17%和318.20%。可见,小叶锦鸡儿花的粗提物和不同极性黄酮组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用于提取、制备抗氧化特性和作用不同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06.
武正军  戴冬亮  宁加佳  黄乘明  于海 《生态学报》2012,32(15):4691-4699
2006年3-10月,在广东省罗坑鳄蜥自然保护区利用直接观察法对鳄蜥春、夏、秋3季的生境选择进行研究。春、夏、秋3季各测定了31、71、31个有鳄蜥样方以及50、90、51个对照样方的14种生态因子。利用生态因子对比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确定各季节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春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和植被盖度,正确判别率为97.5%;夏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植被盖度、溪流宽度和枯枝百分比,正确判别率为94.4%;秋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植被盖度和可利用食物量,正确判别率为97.6%。在区分春、夏、秋3季鳄蜥生境选择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可利用食物量、干扰距离、枯枝百分比、溪水流速、溪沟坡度和溪宽等6个因子,由这6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春、夏、秋3季鳄蜥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76.7%。判别函数的分析表明,春、夏、秋3季鳄蜥的生境选择具有较高的差异性,以判别函数建立的判别分类图表明,春、夏季以及夏、秋季鳄蜥的生境选择重叠较多,而秋季与春季的重叠较少。  相似文献   
107.
以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的耐盐性较强品种‘中山3号’和‘守田2号’及R-A高含量品种‘中山4号’和‘守田3号’为亲本配置7个杂交组合并获得杂交种子,对种子结实率和发芽率及F1代幼苗的存活率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砂培和水培方法比较了亲本及F1代扦插苗对NaCl胁迫的耐性.结果表明:品种间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均显著高于同系列品种间杂交及自交组合,其中‘守田2号’ב中山3号’杂交组合的结实率最高,为74.9%;7个杂交组合F1代的种子发芽率为63.8% ~ 89.0%,差异明显;‘守田2号’ב中山4号’杂交组合F1代幼苗存活率相对较低(79.80%),其他杂交组合F1代幼苗存活率均在93%以上.砂培条件下,用100 mmol·L-1NaCl胁迫7d,各杂交组合F1代扦插苗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随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各杂交组合F1代扦插苗的存活率均明显下降;胁迫28 d,‘守田2号’ב守田 3号’杂交组合以及‘中山3号’自交组合F1代扦插苗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水培条件下,用100、150、200和250 mmol·L-1 NaCl胁迫14 d,‘守田2号’ב中山3号’、‘中山3号’ב守田2号’和‘中山3号’ב守田3号’3个杂交组合F1代扦插苗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其耐盐亲本及其他杂交组合.研究结果说明:通过杂交提高甜菊耐盐能力是可行的,而亲本的耐盐能力及亲本配置对杂交后代目标性状有较大影响;‘中山3号’ב守田2号’、‘守田2号’ב中山3号’和‘中山3号’ב守田3号’是耐盐性较强的甜菊优良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08.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是患者致死致残主要原因。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微血管病变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该病发病重要原因。EPCs有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并且参与新血管形成和新生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内皮损失和EPCs对内皮的修复作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旦EPCs受损,内皮损害和修复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内皮层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必然参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EPCs数目功能改变,而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EPCs的怎样变化?本文就EPCs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60例(78眼),随机分为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36例(46眼)患者为A组,术中不用丝裂霉素C的24例(32眼)为B组,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CD)、平均细胞面积(AVG)及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分析其数量的改变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组术前眼压为(35.4±13.7)mmHg,B组术前眼压为(32.5±13.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5.7±3.7)mmHg、(17.0±3.2)mmHg,均低于B组的(19.4±3.7)mmHg、(20.2±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475±484)个/mm2、(2199±373)个/mm2、(2164±332)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31.4±67.6)μm2、(480.6±66.8)μm2、(463.8±46.2)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1.1±7.4)%、(34.4±6.3)%、(31.2±7.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342±94)个/mm2、(2185±215)个/mm2、(2074±218)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53.9±94.8)μm2、(516.3±100.8)μm2、(499.81±106.4)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0.2±3.0)%、(32.7±2.9)%、(31.4±4.3)%;除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与术前比较有意义(P<0.05)外,余参数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0.4%高于B组的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1.1%高于B组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用丝裂霉素C的降压效果比不用丝裂霉素C的效果好,但短期内前者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0.
PCNA、Ki-67是与细胞增殖有关的核抗原,在增殖的组织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反映组织细胞的增殖活性,是细胞增殖的重要标记物。PCNA、Ki-67在正常发育的胚胎组织、糖尿病、胰腺肿瘤、胰岛移植等胰腺疾病及其他疾病中均高表达,同时也与其他系统肿瘤和疾病密切相关。PCNA、Ki-67作为增殖指标可以用于评价胰腺疾病、胰岛细胞移植后细胞再生数量及其他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目前已将它们视为细胞的标志物,用于细胞增殖的动力学研究,在临床病理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未来PCNA、Ki67将广泛应用于临床及基础研究,尤其用于研究胰腺疾病的新靶点、探索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及胰岛移植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