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用氧化亚铁硫杆菌膜氧化装置加速亚铁的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湿法冶金中应用活性生物膜的方法,是近几年来的新进展。由于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培养周期较长,影响硫酸高铁溶液的再生,使利用该菌浸矿受到一定限制。采用细菌膜氧化装置,即一种富含该菌的多孔黄钾铁矾薄膜[MFe_3(SO_4),(OH)_6]*,使大量细菌始终处于对数期的氧化活性状态,从而可以连续、快速地将大量亚铁氧  相似文献   
32.
33.
天蚕卵黄原蛋白cDNA的全碱基序列由5 720个碱基构成,一个开读框有5 334个碱基序列,编码了包括由15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在内的共1 77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前体。天蚕和柞蚕卵黄原蛋白的同源性非常高,氨基酸序列达到92.6%,碱基序列达到94%。天蚕、柞蚕和家蚕的卵黄原蛋白的糖链附加位点(N-linkedg-lycosylationsite):柞蚕有4个,家蚕有5个,天蚕和家蚕相同保存着5个。在N-末端区域,天蚕和家蚕有多聚丝氨酸区域和可被胰蛋白酶识别的RSRR部位;柞蚕虽然也具有多聚丝氨酸区域,但没有可被胰蛋白酶识别的RSRR部位。在C-末端区域里,大多数昆虫从G ICG功能部位至C-末端结尾具有7个~10个半胱氨酸(Cys)。鳞翅目的4种昆虫柞蚕、天蚕、家蚕和舞毒蛾(A.pernyi,A.yam am ai,B.m ori,L.dispar)都是7个半胱氨酸。  相似文献   
34.
研究喀斯特地区的优先流现象,明确影响优先流的主要因素,对当地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染色示踪试验以及图像处理技术,获得染色溶液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情况,并提取总染色面积比、基质流深度、优先流比和长度指数作为优先流特征参数,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优先流的14个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喀斯特地区典型林分土壤存在优先流现象,其优先流主要有漏斗状和树枝状两类,有横向水流运动现象发生。喀斯特地区林下的染色面积比平均为19.4%,基质流深度、优先流比和长度指数平均分别为4.96 cm、62.9%和385.5%。在影响优先流的14个环境因子中,对染色面积比影响最大的是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基质流深度影响最大的是速效钾含量,对优先流比和长度指数影响最大的均为速效磷含量。喀斯特地区典型林分下优先流的发育程度高且空间变化剧烈,土壤初始含水量等物理性质对其有较大影响,土壤养分也是优先流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5.
钴、镍常与铜成共生矿物存在。人们多数在研究细菌浸铜时附带研究这两种金属的浸出。Duncan、Torma等采用细粒度(—325——400目)振荡通气法、Bosecker用摇瓶法浸镍,Torma在—400目的合成和天然硫化矿上采用类似方法浸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一些浸出规律如影响浸出的因子仍缺乏系统研究。我们用钴黄铁矿和镍黄铁矿做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用优先结晶法对DL-别苏氨酸进行光学活性拆分的问题,在相图基础上选取适当的过饱和度,即配制成原始拆分母液。作为品种,既可用光活性别苏氨酸,也可用光活性苏氨酸。可用对映的一对光活性晶种,还介绍用单一晶种的拆分方法,提出了L-别苏氨酸 L-苏氨酸,D-别苏氨酸与D-苏氨酸为“胶着对”L-别苏氨酸与D-苏氨酸,L-别苏氨酸与D-苏氨酸为“离散对”的观点。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总结与探讨中国大陆地区近25 a肺接合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 检索分析重庆维普、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师协会全文期刊库及Pubmed等数据库中1988年以来的中国大陆地区肺接合菌病的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共检索文献73篇,病例102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8.4岁,男女比例为2.46∶1,总死亡率为40.82%.我国肺接合菌病多见于糖尿病、HIV感染、病毒性肝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等伴基础疾病的人群.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于真菌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首选两性霉素B,联合手术治疗较之单独抗真菌药物疗效更好.结论 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肺接合菌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高度怀疑肺接合菌感染的患者,宜尽早启动抗真菌治疗,及时联合病灶切除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8.
[背景]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能够感染鱼、虾、贝等海洋经济动物,给海水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公众健康及食品安全也构成较大威胁。[目的] 通过研究乌梅(Fructus mume)对溶藻弧菌的抑菌效应及其机理,为乌梅在水产养殖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乌梅提取物(Fructus mume Extract,FME)对溶藻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电导率仪检测溶藻弧菌的相对电导率,分光光度法分析溶藻弧菌的核酸泄露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及生物膜抑制率,蛋白质电泳检测溶藻弧菌的蛋白质合成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溶藻弧菌的亚显微结构。[结果] 乌梅提取物对溶藻弧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953 mg/mL和3.906 mg/mL;乌梅提取物显著增加了溶藻弧菌的相对电导率和核酸泄露,明显降低了溶藻弧菌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对于弧菌的亚显微形态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乌梅提取物显著抑制了溶藻弧菌生物膜的形成和呼吸链脱氢酶的活性。[结论] 乌梅提取物通过增加溶藻弧菌细胞膜通透性及显著抑制生物膜的生成、呼吸链脱氢酶活性及蛋白质的合成,实现抑制及杀灭溶藻弧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血浆uPA、uPAR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乳腺癌患者治疗、预后等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SA方法测定的女性乳腺癌初治患者86例的血浆uPA、uPAR水平,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以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提供的免疫组化结果为基础进行分子分型,结合二者进行分析。结果:血浆uPA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1),uPAR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血浆uPA和uPAR呈显著正相关(P<0.01,Pearson相关系数r=0.73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与分子亚型密切相关,他们和分子亚型联合,可能对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及判定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提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菌病(COPD合并IPA)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收治的一例COPD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患,“咳嗽、咳痰30余年,气短3年,加重1月余”入院,肺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影、空洞影,经抗炎、抗念珠菌治疗无效,CT下肺结节病灶活检病理示肺曲菌.抗曲菌治疗后症状好转、肺部影像明显吸收.结论:COPD合并IPA正逐渐引起重视,临床特征无明显特异性,肺部影像以结节影、空洞影多见,早期常规治疗无效时应积极抗曲菌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病理活检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