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加强生物学教学,大量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无论是对于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还是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重要的作用。我搜集了一点材料,综合了教育界、科学界的一些意见,并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一、三十年来各国教育发展的概况和趋势从科学的发展史看,十六世纪以前,科学和技术是分不开的,到了二十世纪,大部分重大的技术改革都来源于自然科学的成就。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从科学发现到生产上应用,大约相隔二十年到四十年(如蒸汽机从开始研制到实际应用相隔80年,无线电从发明到投产相隔30年);但最近五十年来,这种间隔大大缩短了,目前一般不超过4~5年。因此,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是使他们较快地掌  相似文献   
12.
(二)类固醇激素作用原理 (作用于细胞核的激素) 1.甾体激素的受体细胞对甾体激素的反应依赖于被称作受体(receptor)的蛋白质分子的存在。由激素和受体形成的复合物作用于细胞的基因物质。由内分泌器官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远距离的无明显关系的组织的细胞,在这些起调节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提出在今年初的一次生物学部委员会议上,一些委员们提出:加强我国中、小学生物学教育问题,对今后生物科学的科研和教学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否则将对生物学、农、林、医等学科产生巨大影响。而21世纪将是生物学领先的世纪,因此,我们现在绝不能忽视生物学人才培养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任将落在他们身上。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生命科学的研究,向青、少年传授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为此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用显示cAMP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内cAMP的分布,并发现经外源性cAMP及氨茶碱处理后,有使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内cAMP荧光增强的效应。cAMP主要分布在胞质内。实验组动物从接种癌细胞的次日起,每日从腹腔注射2毫克的cAMP和1毫克的氨茶碱,发现在接种后第9天,大多数癌细胞胞质内的cAMP荧光增强,以核周区胞质内的荧光最显著。进一步证实了我室以前用生化测定癌细胞内cAMP含量的结果。本文并对显示cAMP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进行了讨论,用cAMP荧光染色反应的特异性鉴定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肝脏的结构     
一、肝脏的组織学結构 (一) 肝脏的基本結构肝脏的基本結构是肝小叶,肝脏是由无数結构相同的,大小及形态相似的肝小叶所組成。因此肝小叶对于肝脏說来犹如腎单位之对于腎脏一般。二者都是这两个器官的基本单位。鼠的肝很小但与大象的肝之不同点就是在于肝小叶的数目及大小不同而已。肝小叶彼此被結締組織所分离,后  相似文献   
16.
南亚热带人工林种植对赤红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南亚热带地区桉树、杉木、马尾松、米老排和红锥5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Elliott湿筛法和Le Bissonnais(LB)法研究了人工林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5种人工林土壤经湿筛法处理后,水稳性团聚体(WR>0.25)均在62.2%以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介于1.58~3.71和0.57~2.02 mm,表现为杉木林最大,桉树林最小。各林分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介于4.6%~31.5%之间;采用转移矩阵法评价5种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得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数(ASI)为杉木林>红锥林>米老排林>马尾松林>桉树林。在LB法3种处理下,快速湿润处理(FW)对土壤团聚体的破坏程度最大,说明消散作用是研究区团粒崩解的主要机制;预湿润振荡处理(WS)的破坏程度最小;慢速湿润处理(SW)介于两者之间,MWD和GMD值变化一致,均表现为WS>SW>FW,且随土层的加深,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5种人工林土壤在LB法FW处理下团聚体GMD值与湿筛法ASI、MWD、GMD均达到显著正相关,表明湿筛法与LB法的FW处理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表征南亚热带赤红壤地区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综合MWD、GMD、PAD和ASI等团聚体稳定性指标,杉木人工林比其他4种人工林更有助于土壤团聚水平的提高,其土壤结构相对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以‘窄叶藤本月季花’(Rosa chinensis‘Zhaiye Tengben Yuejihua’)ב月月粉’(R.chinensis‘Old Blush’)杂交群体为材料,分析其花瓣数量的分离特点,对单瓣花与重瓣花的花芽分化过程进行观察,并对花瓣、雄蕊及瓣化雄蕊进行表皮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杂交群体的花瓣数量分离明显,出现从5~54片的连续变异;花瓣数量、瓣化雄蕊数量、雌蕊数量的遗传模型为2MG-AD(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雄蕊数量的遗传模型为0MG(无主基因控制);月季重瓣花形成的原因为雄蕊瓣化,重瓣花形成的关键时期为雄蕊原基形成后期,可见到雄蕊瓣化为花瓣的现象;月季瓣化雄蕊的表皮细胞形态、褶皱程度介于单瓣花花瓣和重瓣花外轮花瓣之间。  相似文献   
18.
统计了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被子植物及各生活型果实的类型及比例,并与藏东南地区做了比较。结果如下,西藏自治区果实以蒴果为主(占37.74%),其次为瘦果、坚果、浆果等;干果的比例远远大于肉果;不同生活型的果实类型谱差异较大,乔木中核果的比例最高,藤本中浆果比例最高,灌木中瘦果比例最高,草本中蒴果占优势;4个生活型中,肉果的比例乔木为最高,其次为藤本、灌木、草本。藏东南地区植物的果实类型也以蒴果为主,其次为瘦果、浆果、核果等;藏东南乔木中核果比例最高,藤本中浆果比例最高,灌木和草本植物以蒴果占优势;乔木肉果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藤本、灌木、草本。藏东南肉果比例大于全藏区,而干果比例则相反。果实类型的这些性状特征与各自的环境相适应,是植物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进化结果,该研究对于理解植物果实对生态环境的长期适应进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格点(5 mx5 m)采样法采集土壤样品,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峰丛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火烧迹地、刈割地、草地、封育地)下表层(0~20cm)土壤氮、磷的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研究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速效磷(AP)均为中等程度变异,含量分别为5.40 ~6.26 g·kg-1、1.24 ~1.44 g·kg-1、365.87~507.32 mg·kg-1、3.91 ~8.04 mg·kg-1,封育地、火烧迹地土壤质量优于草地和刈割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火烧AN、火烧AP、刈割AN、封育TN的半方差函数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火烧TN、刈割TN、刈割AP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其他指标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高斯模型.刈割TP、火烧TP、草地TP、刈割TN、火烧AP、草地AP、封育TP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他土壤养分表现为中等的空间自相关.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TN与AN、TP与AP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火烧、刈割处理TN和AN呈凹形分布,TP和AP呈单峰分布特征,中下坡含量最高,往两端含量逐渐降低;草地TN、AN、TP、AP 4种养分含量均随着坡位的升高而降低;封育样地中4种养分呈类似凹形分布,中间含量低,两端略微升高.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改变了喀斯特峰丛坡地土壤养分质量,造成了土壤养分空间格局的变化,因此,在地形破碎、土层浅薄的喀斯特地区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时,应采取合理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保护和适度开发,提高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染氟大鼠和小鼠氟斑牙的观察,进一步确定氟斑牙作为慢性氟中毒的诊断指标的重要性。方法:通过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氟染毒,利用数码体视显微镜观察Wistar大鼠和C57BL/6J小鼠氟斑牙的形态变化。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共计32只,分笼饲养,C57BL/6J小鼠4组,每组12只,共计48只,分8笼饲养。对照组:蒸馏水组,实验组三组:氟化钠分别为50 mg/L组,100 mg/L组和150 mg/L组。在染氟至6个月时,应用在体视显微镜观察大鼠和小鼠牙齿的动态改变。结果:染氟组Wistar大鼠和C57BL/6J小鼠牙齿均出现规则的斑纹、白垩状、延迟断裂、缺损等症状。随着染氟时间的延长,C57BL/6J小鼠氟斑牙的损伤程度大于Wistar大鼠。在慢性氟中毒大鼠和小鼠的牙齿变化中发现,大鼠和小鼠的牙齿变化程度与种属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通过利用体视显微镜对Wistar大鼠和C57BL/6J小鼠染氟6个月进行氟斑牙的观察分析,为慢性氟中毒鼠模型提供氟斑牙的形态学的详实依据。并且,可根据研究需要适宜选择氟斑牙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