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昆虫肠道菌是重要的微生物资源.为拓展微生物酶资源菌种来源,本研究以含Na2 CO3和脱脂奶粉的培养基从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L.)肠道中筛选产碱性蛋白酶的嗜碱细菌,进行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鉴定,并分析温度、pH和Na2 CO3对菌株生长的影响;采用福林-酚法和SDS-PAGE酶谱法...  相似文献   
172.
应用一步PCR法检测并鉴定马疱疹病毒1型和4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酶链反应(PCR)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并鉴别马疱疹病毒1型(EHV-1)和马疱疹病毒4型(EHV-4)的诊断方法。PCR引物是根据编码EHV-1和EHV-4的糖蛋白B( gB)基因上的共有的核苷酸序列或型特有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的。利用这两种病毒的型特异性混合引物,在一步PCR反应中检测并鉴别EHV-1和EHV-4,而同一疱疹病毒科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伪狂犬病毒(PR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均无特异性扩增。应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了普氏野马流产胎儿病科,实验结果表明,这种PCR方法是一种直接检测并鉴定EHV-1和EHV-4的快速、敏感的诊断方法,同时,它可在一步PCR反应中直接鉴别这两种病毒,可用于病料中EHV-1和EHV-4检测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173.
安徽银莲花属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圆柱形,长3.4—4.7cm,直径4—7mm,节密集,节间短缩,密生纤维状须根。基生叶全都只1枚,具长柄;叶片纸质,肾状五角形,长2.7—5.5cm,宽4—9cm,叶基深心形,三全裂;中全裂片菱状倒卵形,宽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CD44拼构变异体6(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例异位内膜组织标本、20例在位内膜组织标本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用病理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2和CD44v6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D44v6在异位内膜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中分泌期的表达明显高于同组增生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在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2在各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不规律。异位内膜组中,CD44v6和MMP-2在Ⅲ-Ⅳ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Ms组织中MMP-2和CD44v6之间呈现正相关性(r=0.724,P0.05);EMs不同分期组织中MMP-2和CD44v6之间亦呈现正相关性(r=0.623,P0.05)。结论:MMP-2和CD44v6在EMs异位内膜中高表达,且有正协同作用,二者可能与EMs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5.
河口湿地不同土层有机质的水平异质性与自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有机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函数、多重分形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法,从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角度研究不同土层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个土层有机质含量均为中等变异程度,块金效应均小于25%,结构性因素对空间异质性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土层有机质空间分形结构表现出差异性,0~20cm空间分布最不均匀,分形程度较高,空间变异性较大; 3个土层有机质的Moran I均大于1.96,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其中20~40 cm的土层有机质空间正相关最显著,空间聚集程度较高。联合变异函数、多重分形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法能够较好地反映河口湿地不同土层有机质在水平上空间分布特征,为同类区域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研究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76.
库尔勒香梨黑斑病菌拮抗菌筛选及其抑菌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背景】由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黑斑病是库尔勒香梨采后贮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果实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的】筛选对梨黑斑病菌具有高拮抗活性的菌株并探究其可能的抑菌机制,为香梨采后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库尔勒香梨园健康植株根际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细菌并进行纯化,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琼脂打孔法筛选对梨黑斑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初步鉴定;通过平板对峙法对拮抗菌抑菌谱进行测定;采用特异性平板定性检测拮抗菌产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法及福林-酚法定量酶活;通过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和扫描电镜观察,测定拮抗菌对梨黑斑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筛选得到2株对梨黑斑病菌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菌株JE53和JE56,经分析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及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发酵上清液对梨黑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49 mm和22.40 mm。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JE53和JE56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等9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胞外酶测定结果显示这2株菌可产生4种胞外酶;其发酵上清液能够显著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70.30%和88.87%;扫描电镜发现这2株菌可导致病原菌菌丝表面粗糙、扭曲变形。【结论】JE53和JE56对梨黑斑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具有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7.
柴达木盆地是研究青藏高原古环境和动物演化历史的一个关键区域。为了适应上新世时期柴达木盆地环境的干旱化,化石裂腹鱼类伍氏献文鱼(Hsianwenia wui)演化出了异常粗大的骨骼。然而,人们对于这种骨骼增粗现象(pachyostosis)的性质仍知之甚少。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一特征及其生理学机制,对伍氏献文鱼进行了详尽的形态解剖学工作,并识别出了一些新的信息:脑腔前部分叉的嗅束通道、韦伯氏器上发达的第3髓上骨、第5尾前椎支持众多尾鳍短鳍条以及第2尾前椎上一个附加的髓弓(棘)。此外,发现献文鱼骨骼的增粗存在差异性:该现象仅见于内骨骼,外骨骼(膜质骨)一般未见增粗;在成组增粗的内骨骼(如肌间骨:上髓弓小骨和上肋小骨)中,腹侧骨骼较背侧增粗更为明显。伍氏献文鱼匙骨后缘有一个显著而独特的位于胸鳍上方的"肩突"(humeral process),对比现生鲤科鱼类咀嚼活动中相关肌肉和骨骼的联动关系,认为这个"肩突"的出现与伍氏献文鱼咽颌骨骼(第五角鳃骨)增粗以及研磨坚硬的食物有关。  相似文献   
178.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成像用于早期评估大鼠上皮性卵巢癌对多西他赛反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7,12-二甲基苯并[a]蒽,在Sprague Dawley大鼠中诱导原位上皮性卵巢癌(EOC)。筛选患有EOC的大鼠,在第0天使用多西他赛(DXT)治疗。在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应用CEUS评估治疗的早期反应。在第21天,治疗的肿瘤类型根据其大小的变化分为敏感和不敏感组,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第3天以来上升时间(RT)、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的百分比变化与第14天肿瘤大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的早期阶段(第3天),RT与PI组合的百分比变化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 %和100 %,使用RT与PI减少17.59 %的临界值。从第7天开始,敏感组与不敏感组相比,血管生成的定量指数百分比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RT、PI和AUC的百分比变化与肿瘤大小和血管生成的变化百分比呈正相关,与坏死变化的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结论:CEUS参数在检测肿瘤组织病理学反应方面优于成像肿瘤大小,其在早期评估EOC中对DXT的反应具有显著优势,而在临床中,CEUS参数检测可能有助于在EOC进展或治疗过程中,更快地评估并调整无反应者的治疗方案,并改善其预后,因此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9.
王宁  郭冬生 《动物学杂志》2015,50(6):838-838
<正>灰林鸮(Strix aluco)是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西北部温暖森林地带的鸮形目(Strigiformes)鸱鸮科(Strigidae)猛禽(del Hoyo et al.1999)。2008年出版的鸮形目鸟类专著Owls of the World将分布于南亚、东亚、东南亚的原属Strix aluco的种群划分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种Strix nivicola(K?nig et al.2008),其英文名为  相似文献   
180.
赋予抗TNF-α 单链抗体片段 (TNF-scFv) 对炎症组织的特异性,用一段来自人清蛋白 (HSA) 的柔性连接肽在基因水平上连接TNF-scFv和抗B型纤维连接蛋白 (B-FN) 的额外域B (ED-B) 的scFv L19,构建了抗TNF-α/抗ED-B单链双特异抗体BsDb,其中B-FN为炎症组织中特异表达的抗原。BsDb在毕赤酵母中获得了分泌表达,表达产物经鉴定和纯化制备后,进行了功能分析。结果表明,BsDb保留了其亲本抗体TNF-scFv和L19对抗原的免疫反应性,能够同时结合TNF-α和ED-B,并中和TNF-α的生理作用。而且,BsDb对抗原的亲和力及中和能力与大肠杆菌包涵体来源的亲本抗体相比显著增强。在小鼠佐剂型关节炎 (AIA) 模型中,BsDb能选择性地积累和保留于小鼠的炎症关节,并快速从血浆中清除。说明BsDb兼备炎症组织的特异性和正常组织的低毒性,在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上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