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谭文杰  夏宁邵 《病毒学报》1998,14(2):114-120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我国河南省2例重叠感染HCV或HBV/HDV的献血啼中,分离到HBVNS5区的部分cDNA,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河南株HGVNS5工核苷酸与两中国HGV主同源性高于国外代表株(88.5-90.6%),但由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都无明显的地区性区别。HGVNS5区氨基酸序列较保守,缺乏明显高变区,中国4株HGV在7384位发生了由C→T的变异,从而导致一个人  相似文献   
52.
根据基因库中的顺序,设计了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的PCR引物,以此从人基因组DNA中扩增并克隆了GDNF的编码序列,经DNA测序确认后,该片段克隆到表达质粒pET-3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培养的重组菌经IPTG诱导,在T7启动子调控下表达出hGDNF蛋白.经电泳分析表明GDNF主要存在于细菌包涵体中.从培养菌中制备包涵体,经充分洗涤,溶解于含8mol/L尿素的变性缓冲液中.经SP-Sepharose柱层析分离,梯度洗脱,以15%SDS-PAGE检查含GDNF的部分.将含单体GDNF部分进行复性,再次用SP-Sepharose离子柱分离同源二体GDNF.最后经SDS-PAGE制备电泳纯化,纯度大于95%.经N端测序表明序列正确.经测定,每升培养菌可得约10mg纯化的GDNF.  相似文献   
53.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王忠华夏英武舒庆尧(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杭州310029)近十几年来,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产生许多转基因植物,包括水稻、小麦、棉花、烟草、大豆、番茄、马铃薯等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获得...  相似文献   
54.
有限元分析法是指对复杂形态物体的应力及应变进行分析,具有力学性能测试全面、客观、可重复性的特点。目前,有限元分析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脊柱畸形、腰椎损伤以及假体植入等人体复杂结构生物力学的研究中。本文主要介绍有限元分析法在腰椎的椎体、间盘、韧带及肌肉组织中的应用,结合其概念、原理、建模方法等,总结该方法在新型内固定物力学特性研究中的优势,探讨其对不同植骨内固定术式选择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5.
【背景】草食动物对寄主植物的取食或损伤会诱导改变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直接影响植株的健康生长。产蜜昆虫与蚂蚁的互惠关系是物种相互促进的一种重要的生态学现象,能够促进产蜜昆虫的种群数量,然而这种互惠关系及其对寄主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运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研究了外来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与长角立毛蚁的互惠对寄主棉花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扶桑绵粉蚧危害时间的延续,寄主植物上蚂蚁和扶桑绵粉蚧的数量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而在危害后期,蚂蚁存在情况下扶桑绵粉蚧的数量要明显低于无蚂蚁处理;在扶桑绵粉蚧取食寄主棉花20 d后,有、无蚂蚁存在的棉花叶片的光合利用率α值较无虫处理分别下降了53.5%和37.0%;存在蚂蚁或扶桑绵粉蚧危害后期对棉花叶片最大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 ETRmax有显著影响,然而扶桑绵粉蚧单独取食或与蚂蚁互作的情况下未显著影响棉花叶片对强光的耐受能力(Ek)。【结论与意义】研究明确了扶桑绵粉蚧与长角立毛蚁的互惠关系对寄主棉花叶片的光合生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为进一步解释扶桑绵粉蚧入侵、扩散及暴发的生态学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黄原胶(xanthan gum)是由黄单胞菌属(Xanthiomonas)产生的一种胞外多糖,其凭借优越的流变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石油、农业等行业.目前黄原胶的合成途径已经被阐明,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分子调控影响其合成及改性以适应于不同行业需求.通过对黄原胶的一级和二级结构、流变性及稳定性、生物合成途径的介...  相似文献   
57.
高通量测序和DGGE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技术评价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夏围围  贾仲君 《微生物学报》2014,54(12):1489-1499
【目的】比较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与传统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指纹图谱技术,评价两种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优缺点。【方法】针对新西兰典型草地和森林土壤,以16S rRNA基因为标靶,通过高通量测序和DGGE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比较两种方法在土壤微生物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在不同的微生物分类水平,高通量测序草地土壤检测到22门,54纲,60目,131科,350属;而DGGE仅检测到6门,9纲,8目,10科,10属,表明DGGE显著低估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森林土壤也得到了类似规律,高通量测序的检测灵敏度是DGGE的3.8、6.7、6.4、19.2及39.4倍。进一步分析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发现分类水平越低,高通量测序与DGGE的结果差异越大,尤其在科和属的水平上差异最大。以高通量测序结果为标准,DGGE明显高估了土壤中大多数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最高可达2000倍。两种方法都表明草地土壤的多样性指数高于森林土壤,但DGGE多样性指数的绝对值远低于高通量测序结果。【结论】高通量测序能够较为全面和准确的反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而DGGE仅能够反映有限的优势微生物类群,在很大程度上极可能低估土壤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并高估其丰度。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脑栓塞模型,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脑栓塞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影像学研究提供可靠实用的工具。方法3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3组,其中A组3只,为空白对照组;B组5只,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22只,为栓塞组。分离右侧颈部血管,经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注入直径约0.5~1.0 mm的SiO2颗粒10枚左右,栓塞后30 min行CT灌注检查,利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各组动物的脑缺血情况进行观察。24 h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病理研究。结果A、B组CT灌注及病理均未见异常。C组栓塞过程中3只兔死亡。16只兔CT灌注异常,表现为右侧局部CBF降低、MTT延长、CBV无明显变化或轻度上升、下降。3只兔灌注未见异常。HE染色可见8只兔脑梗塞,7只兔脑缺血,4只兔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采用该方法和技术能够建立稳定的兔脑栓塞模型,结果可靠,具有可操作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新生猪缺氧后心肌连接蛋白Cx43 mRNA和蛋白含量的变化。方法对照组(C组):新生猪6头,未吸入低氧;缺氧组(H组):新生猪6头,吸入低氧(FiO2=0.1)维持1 h。于缺氧结束后5 h,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Cx43 mRNA的表达。结果H组心肌组织Cx43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1),但两组心肌组织Cx43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可导致心肌Cx43蛋白的表达或分布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0.
采用PCR技术,从质粒pCAMBIA 1301/DREB 1A中扩增拟南芥DREB 1A转录因子的编码序列,并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诱导表达,获得分子量约50.4 kDa的融合蛋白,经融合蛋白纯化酶切后免疫家兔获得DREB 1A转录因子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表明,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稀释倍数为25 600时,显色仍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