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1.
用~1H 核磁共振(简称NMR)卷积差谱和温度差谱技术对胰岛素与去八肽胰岛素(简称DOI)局部溶液构象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二者NMR 谱的比较发现胰岛素和DOI 谱的CH_3峰区存在明显差异。DOI 三维结构的屏蔽效应明显降低;以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CH_3组成的峰区变尖、变窄、接近自由蜷曲状态蛋白质谱。高场区0.42ppm 的峰肩为A_2-异亮氨酸在三维结构中受邻近A_(19)-酪氨酸屏蔽影响的高场位移峰,该峰在DOI 谱中消失。因此暗示着A 链头尾密切联系着的三维结构遭到破坏。用温度差谱简化NMR 谱。比较了胰岛素与DOI 二者随温度上升构象变化的过程以及各自对热的不稳定性,表明DOI 分子在溶液中还保存一定的特定构象;但结构相当松散,热不稳定性增加。胰岛素经去B 链羧端八肽后局部构象将有明显变化,可能导致胰岛素某种特定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这也可能是DOI 分子生物活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12.
马婷  钟林生  虞虎  富礼正  桑卫国  魏锋  李在千 《生态学报》2023,43(10):3869-3881
模式的选择在自然保护地有效治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适宜的治理模式是实现自然保护地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综合效益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包容性治理在建立多元共治、全民共享的国家公园治理体制、促进社会公平和容纳边缘群体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对保护地治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系统总结了全球保护地治理模式,对不同治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和评价,重点从理论和实践背景阐述了包容性治理的源起;从边缘性和公平性视角两方面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国家公园进行包容性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中国国家公园包容性治理框架进行了阐释,提出了中国国家公园包容性治理建议和思考。以治理主体多元化、主体间的合作、促进社会公平、容纳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发展,尤其是确保边缘群体的利益为特征的包容性治理,可以成为中国国家公园协调保护和当地发展的新思路、新选择。  相似文献   
413.
笋竹的引种     
浙江省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单位1986年以来开展笋用竹的资源开发研究,选出和推广了一批优良笋用竹种. 永加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生长在永加山区半野生,出笋期早,气温通过10℃时,开始大量出笋.产量高,每公顷产笋5000-  相似文献   
414.
香稻(竹香粘)的分蘖数多,其分蘖期根系吸收~(32)P和~(32)P分布到分蘖,以高、中肥和高N,高K肥处理的为高;~(14)C-葡萄糖同化物分布在分蘖比黑米稻(黑优粘)和常规稻“双桂36”的高,但灌浆期和黄熟期~(14)C分布在稻穗较少.低肥处理的稻谷产量较高.而在高、中肥条件下结实率降低,实粒数减少,成穗率稍低,谷产量也比“黑优粘”和“双桂36”低. “黑优粘”在高肥、高N条件下的分蘖多,成穗率高、结实粒数也较多,稻谷产量比“竹香粘”高,在高、中肥、高 N高 P条件下,~(32)P分布于分蘖多,分蘖的~(14)C分布则以高 N,高 K肥条件下的多;开花和灌浆用稻穗的~(14)C分布皆以高 K肥水平的为高。“黑优粘”是耐肥和需钾肥品种,高肥、高K可提高其稻谷产量,但仍比“双桂36”低.  相似文献   
415.
吴家睿 《生命科学》2023,(6):701-703
<正>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让科技界和政府充分认识到,承载人类遗传信息的基因组序列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具有独特而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优势,不仅拥有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而且还广泛分布着高原生态环境等特定地区人群以及疾病核心家系等重要遗传家系。著名的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为此于1997年7月致信中央政府,呼吁“保护我国人类基因资源,积极参与跨世纪的基因争夺战;制定政策,营造环境”。  相似文献   
416.
本实验观察了人正常子宫内膜中层粘连蛋白(Laminin;LM)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以此进一步探讨着床窗口(Implantationwindow)。实验使用手术搞出的人子宫标本40例。根据患者主述与子宫标本的HE染色的结果,将子宫标本分成8个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子宫内膜各期LM的染色。结果表明:LM主要分布在表面上皮、晚上皮和血管基底膜等部位。表面上皮和血管内皮基底膜中的LM在分泌初期开始增加。细胞外基质中的LM在分泌中期增加。LM是在细胞增殖、移动、分化等等方面起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现已被公认。与着床有密切关系的子宫表面上皮和血管内皮基底膜;细胞外基质中的LM的分泌期开始明显增加,这一结果说明LM量的变化是与着床有某种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17.
白唇鹿食性与繁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郑生武  吴家炎 《兽类学报》1989,9(2):123-129
1986年,中、日合作在青海玉树、果洛和四川甘孜等地区对白唇鹿的食性与繁殖作了初步观察。发现白唇鹿取食62种植物,隶属24科,其中有24种为最喜食植物。白唇鹿每年9—11月发情交配,怀孕期8个月,翌年5—6月产仔。  相似文献   
418.
南方双季稻田稻草还田的碳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长期稻草还田定位试验和短期不同稻草还田模式试验,研究稻草还田对南方双季稻田土壤固碳、甲烷排放和综合碳汇的影响.结果表明: 稻草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碳,长期还田的耕层土壤碳汇年增长率为0.07 t C·hm-2·a-1,土壤有机碳的表观转化率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减少.稻草还田导致稻田甲烷排放量显著增加,其中,NPK添加稻草(NPK+RS)处理早、晚稻期间甲烷排放通量比仅施NPK分别增加了75.0%和251.5%(P<0.01).稻田甲烷排放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水稻产量和耕作方式相近的条件下,稻草(茬)的甲烷表观转化率接近.综合土壤固碳和甲烷排放的稻田净碳汇,NPK+RS处理负碳汇效应显著,基本与其水稻生物固碳接近,比稻草不还田处理(NPK)增加158.3%;不同还田模式中,稻草覆盖免耕处理能显著减少甲烷排放,其净碳汇(负值)比高桩翻耕处理减少50.9%,有利于水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419.
云南江城县地处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历史上未展开过全面系统的爬行动物资源调查。本研究于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间,先后7次(5 ~ 10 d/月,8:00时至次日04:00时),调查江城县全域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采用固定样线法,共设置207条样线,每条长4 km,本次调查共记录爬行动物2目17科39属5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1种,圆鼻巨蜥(Varanus salvator),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7种。本次调查发现2新种和1种中国分布新记录及1种云南分布新记录,新种为伯仲钝头蛇(Pareas geminates sp. nov)和滇南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goui sp. nov),中国新记录种为老挝拟须唇蛇(Parafimbrios lao),云南新记录种为崇安斜鳞蛇(Pseudoxenodon karlschmidti)。通过分析发现,江城县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该区分布的物种区系以东洋界为主,单属种较多,与喜马拉雅-横断山具有一定的联系。其6类生态型中,灌丛石隙型最丰富。垂直分布多样性最丰富的是山坡地带海拔700 ~ 1 500 m。江城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与植被环境,是研究季雨林爬行动物多样性组成的典型区域,本次调查研究弥补了该地区爬行动物多样性文献资料的空白,建议未来维持现有的森林分布格局,加强对该地区爬行动物多样性的研究、监测和保护。  相似文献   
420.
世纪之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家睿 《生命的化学》2001,21(3):250-251
20世纪中期 ,随着蛋白质空间结构的X射线解析和DNA双螺旋的发现 ,开始了一个分子生物学时代 ,对遗传信息载体核酸和生命功能的执行者蛋白质的研究成了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经过科学工作者半个世纪的努力 ,生命科学已成为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学科。随着新世纪的降临 ,有必要对生物学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一番探讨。1 .生命科学的主导力量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使传统生物学研究转变为现代实验科学。今天它仍然是生命科学的主导力量。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带动了生物学各分支学科向分子水平研究的深入。一方面是在分子水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