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0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87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9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41.
942.
目的:感染是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本文针对肝硬化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疗效,为肝硬化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对2008年10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选择其中60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另外60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肝硬化分期及用药情况等,对比不同的干预措施产生的临床效果。结果:感染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肝功能障碍、抗生素使用量及术前合并感染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患者的年龄、肝功能分级、用药及合并症等均为肝硬化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43.
活化的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是胰腺炎致胰腺纤维化的主要效应细胞。近年来,学者普遍认为,胰腺纤维化早期阶段是动态可逆的,因此,若在胰腺损伤的早期阶段,抑制PSCs的增殖、迁移,减少损伤部位PSCs的数目,降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生成,将可能逆转胰腺纤维化。该文以PSCs为靶点阐述了抗胰腺纤维化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44.
目的:城市中杀鼠药中毒容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其引起消化道出血也极易误诊和漏诊,本文分析抗凝血杀鼠药中毒至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25例杀鼠药中毒并出现消化道出血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病例均以维生素K1抗凝血方法进行治疗,并比较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正常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出血时间(TT)等出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5例因抗凝血杀鼠药物中毒并导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维生素K1等抗凝血方法治疗患者全部治愈,消化道出血停止,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凝血法对杀鼠药中毒导致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4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能使中性粒细胞系(lineage)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和活化的一种细胞因子。本课题首先用人胚胎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出G-CSF全长的编码序列。再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目的片段,连接PMD18载体,然后转入DH5α感受态细胞中,在LB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从LB液体培养基中的菌液提取质粒,最后进行酶切和PCR鉴定。经过电泳检测确定通过PCR成功扩增了G-CSF全长645bp的编码序列,转入感受态细胞后,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均生长良好,酶切和PCR鉴定结果明显。由PCR成功扩增了全长的G-CSF编码序列,经酶切和PCR鉴定,对结果进行分析得知成功完成对G-CSFcDNA的克隆。  相似文献   
946.
以‘解放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Jie Fang Zhong’)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SDS法提取总RNA,通过同源克隆和巢氏PCR方法首次从枇杷叶片中分离得到AS基因的保守区序列。结果表明:该AS基因保守区长854 bp,编码284个氨基酸残基,命名为ejAS(GenBank注册号:JX173279.1);经比对,与同为蔷薇科的嘎啦果的同源性最高,达98%,与辽东楤木、乌拉尔甘草、绿玉树等均有70%以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47.
城市化在快速推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造成了严重的城市热环境问题, 绿地被认为是降低城市温度的有效途径。以广州市核心城区为研究区域, 基于2011年6月份和9月份的Landsat-5遥感影像提取城市地表温度信息, 以高分辨率影像获得城市绿地信息, 运用GIS空间分析和建模方法综合分析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降温效应。结果表明, 研究区城市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十分强烈, 莫兰指数(Moran’s I)结果显示9月份温度集聚程度更高, 随时间变化低-低空间关联模式面积减少程度最大; 与普通的线性回归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相比, 空间误差模型更能表达城市绿地格局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空间误差模型的决定系数(R2)值比其它两种模型在两个月上都高出20%; 空间误差模型结果显示绿地面积百分比、平均斑块大小(MPS)和最大斑块指数(LPI)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 而边界密度(ED)和最大面积指数(LSI)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48.
植物幼苗早期适应对策对种群的更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润楠(Machilus nanmu)是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是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优势乔木树种之一。研究润楠幼苗的适应对策对于维持种群更新和保护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集了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林冠环境(林窗/林下)下不同年龄阶段(阶段1: 1~3年;阶段2: 4~6年;阶段3: 7~9年)的润楠幼苗,从构型和生物量分配角度研究其早期适应对策的时间动态及其对异质生境的响应。结果表明: 林窗中润楠幼苗的茎构型各指标(除枝倾角)和叶倾角在阶段2和阶段3显著大于林下,根构型各指标(除根直径)和叶面积在阶段1和阶段2显著大于林下;而林窗中润楠幼苗的比叶面积在3个阶段均显著小于林下。不同林冠环境和年龄阶段的生物量分配均以叶为主,但林窗中润楠幼苗从阶段2开始增加了茎的生物量分配,减少了根的生物量分配,林下润楠幼苗根的生物量分配则无显著变化。润楠幼苗各器官的协调性随生境条件不同产生适应性进化,即林窗中润楠幼苗的根与叶之间显著相关,且此相关关系随年龄增大由正到负;林下润楠幼苗的根和茎呈显著正相关,根和叶之间无显著相关。不同林冠环境下润楠幼苗枝干重与枝长的标准化主轴回归(SMA)方程斜率仅在阶段3差异显著,而叶、根生物量与构型间的SMA方程斜率的差异均不显著;大部分生物量与构型间的SMA方程截距在阶段2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49.
生态群落中不同物种间发生多样化的相互作用, 形成了复杂的种间互作网络。复杂生态网络的结构如何影响群落的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种间互作直接影响到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不同组分之间的流动和循环以及群落构建过程, 使得网络结构与生态系统功能和群落稳定性密切相关。在群落及生态系统水平上开展种间互作网络研究将为群落的构建机制、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物种协同进化和性状分化等领域提供新的视野。当前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受到全球变化的极大影响, 研究种间互作网络的拓扑结构、构建机制、稳定性和生态功能也可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该文从网络结构、构建机制、网络结构和稳定性关系、种间互作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等4个方面综述当前种间网络研究进展, 并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利用机器学习和多层网络等来探究环境变化对种间互作网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并实现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950.
比较分析香菇球状菌株与正常菌株的形态特征、氨基酸特征和蛋白质品质,并基于现行国际氨基酸模式谱,采用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氨基酸比值系数分(ratio coefficient of amino acid,SRC)、IOM(Institute of Medicine)模式评分、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以及蛋白质校正氨基酸计分(protein digestibility corrected amino acids score,PDCAAS)多种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正常菌株相比,球状菌株形态上没有菌褶和菌柄的分化,同时营养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就粗蛋白含量而言,球状菌株为正常菌株的1.37倍(分别为32.32%和23.60%);就平均总氨基酸含量而言,球状菌株(209.58mg/g)是正常菌株(163.10mg/g)的1.28倍。这些球状菌株的特征可作为新品种的培育材料进一步被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