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下丘脑nesfatin-1与组胺信号通路间的相互作用及对摄食的影响。方法:采用第三脑室置管、药物注射、免疫组化、ELISA等方法,观察氟甲基组氨酸(FMH)、α螺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Nesfatin-1诱导的抑制摄食的影响,以及Nesfatin-1与组胺信号通路相互影响调控摄食机制。结果:第三脑室注射nesfatin-1可显著减少大鼠摄食量,而第三脑室内预先注射FMH,nesfatin-1抑制摄食效应明显减弱,但FMH本身并不影响大鼠夜间摄食量。第三脑室注射nesfatin-1,可显著增加优降宁诱发的PVN、腹内侧核(VMH)、结节乳头核(TMN)内t-MH的积累;但腹腔注射nesfatin-1没有引起大鼠摄食改变,t-MH蓄积也无显著变化。第三脑室注射α螺旋CRH或抗TRH血清均可显著减弱nesfatin-1的抑食效应,而α螺旋CRH、抗TRH血清本身并不显著影响大鼠摄食量。第三脑室注射nesfatin-1可显著增加下丘脑PVN内CRH和TRH水平,且nesfatin-1可显著增加优降宁诱导的PVN、VMH和TMN内t-MH的表达,而α螺旋CRH或抗TRH血清可显著抑制nesfatin-1诱导的PVN、VMH和TMH内t-MH的蓄积。第三脑室注射组胺可显著增加大鼠下丘脑PVN内nesfatin-1含量,但LH、VMH、TMN以及血浆内nesfatin-1水平无显著改变。免疫组化研究显示,PVN内有nesfatin-1和H1-R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且部分神经元共存。结论:Nesfatin-1的抑食效应可能与下丘脑组胺信号通路介导。  相似文献   
102.
一个新的忽地笑O-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一个新的忽地笑O-甲基转移酶(OMT)基因,命名为LaOMT。LaOMT的cDNA序列为1379 bp,开放阅读框1077 bp,预测编码蛋白包含358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 LaOMT编码的蛋白序列具有依赖于S-腺苷-L-甲硫氨酸(SAM)的高度保守的结构域,与葡萄、大豆等其他植物OMTs蛋白的相似性为50%左右。将LaOMT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 (DE3)的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受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分子量大小约为45 kDa,与已报导的其他植物的OMTs蛋白大小基本一致。此外,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 LaOMT在忽地笑的叶、鳞茎、根和花中均有表达,其中花中的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103.
claudin-7是构成细胞间紧密连接的重要分子,在维持细胞极性和紧密连接屏障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laudin-7的异常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ERK1/2等信号分子参与了调节claudin-7在恶性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本文对claudin-7分子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4.
Toll样受体与脑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目前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脑缺血后存在一个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很多机制。包括离子稳态的破坏,自由基的损伤作用,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免疫炎症作用和细凋亡等机制。TOLL样受体即TLR(Toll-like receptor TLR),是一类介导天然免疫的跨膜信号传递受体家族,在细胞活化信号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联系天然免疫和后天性免疫的桥梁。现在共发现了13中TOLL样体,最近发现Toll样受体能诱发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因子细胞因子的释放,与全身多种重要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研究表明部分TOLL样受体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TLR的结构、分布、配体、信号转导通路及其脑缺血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5.
肠道菌群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建立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宿主的生理、病理等密切相关,对机体抗病毒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病毒感染影响宿主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而影响宿主机体营养物质的代谢及细胞免疫功能。本研究着重综述病毒感染对宿主肠道微生态及免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采用麦氏比浊法,将大肠埃希菌的菌悬液浓度调整到约8×108cfu/g,再将其稀释成多个梯度,在600nm的波长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同时将各个梯度的菌悬液分别做菌落总数试验,得到不同吸光度值对应的菌落总数,并制作标准曲线,通过测量菌悬液的吸光度值确定菌悬液浓度及其适用范围。试验证明,用此法确定菌悬液浓度时,其菌落总数宜在105~108cfu/g之间,不适用于在105cfu/g以下的菌悬液,所得结果比麦氏比浊法准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构建转基因LSL-KrasG12D/+LSL-Trp53R172H/+Pdx1-Cre(KPC)小鼠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为研究胰腺癌的发展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稳定、可靠的药物临床前研究动物模型。方法 将KPC转基因小鼠的自发胰腺癌的组织块进行C57BL/6J小鼠胰腺原位移植,利用超声进行肿瘤监测,对原发肿瘤和传代肿瘤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模型的肿瘤病理学特征。结果 KPC小鼠的自发肿瘤能够在C57BL/6J小鼠的胰腺上稳定生长,肿瘤增殖指标Ki67、基质纤维化标志物α-SMA、免疫细胞标志物CD45和CD206均稳定表达,该模型能够稳定地保留原发胰腺癌病理学特征,并发生与临床胰腺癌患者相似的广泛转移。结论 成功建立转基因小鼠源性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出胰腺癌的基质环境和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可以作为研究胰腺癌进展和治疗策略的有效药物临床前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利用细胞凋亡和周期基因芯片研究As2O3作用前后NB4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性,寻找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抽提对照及诱导组细胞的mRNA,通过逆转录将As2O3处理前后的NB4细胞cDNA进行生物素标记,用含269个目的基因的细胞凋亡和周期基因芯片进行杂交,GEArray软件分析,筛选出As2O3诱导前后表达有差异的基因。芯片结果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As2O3作用前后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共100条(占芯片基因总数的37.2%),其中97条(97/100,97%)基因表达上调,3条(3/100,3%)基因表达下调。表达上调的基因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配体和受体家族、bcl2家族、半胱氨酸家族、DNA损伤检测和P53途径以及细胞分裂周期蛋白和激酶等基因。结论:As2O3主要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表达来诱导NB4细胞凋亡,其中TNFSF15、Apaf1、Caspase3和p16等基因可能参与As2O3诱导的NB4细胞凋亡,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主要涉及TNF途径、线粒体途径、Caspase途径、细胞周期抑制途径和P53途径等。  相似文献   
109.
无公害型砂粘结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木薯粉为原料,从无公害出发,探索一种新型粘结剂的工艺性能。测试多种因素对该粘结剂干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B型粘结剂具备了制作型砂应有的性能。可望在锋生产中取代桐油及合脂油。  相似文献   
110.
异黄酮是大豆体内特别是种子中积累的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它具有特殊的生物效能。本实验在不同水平(RNA/酶/产物)上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大豆叶片异黄酮合成过程中的第一个关键酶苯丙氨酸氨基裂解酶(PAL)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光照条件下pal表达量比黑暗条件下高,而且其影响程度与品种有关系,种子中异黄酮含量低的品种表现更敏感;其mRNA的合成受红光、蓝光、紫外光的促进,其中紫外光最有效;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mRNA的量和酶活性增加;但是在异黄酮的积累水平上,随着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延长,表达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