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9 毫秒
491.
本研究将Ⅰ型超强毒MDVMd11株的pp38和pp24完整基因分别克隆到真核双表达载体pBudCE4.1中,在脂质体作用下将阳性克隆DNA转染CEF,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用单克隆抗体H19和鼠抗GST-pp24血清分别检测到了pp38和pp24基因的单独表达。然后将MDVMd11株的pp38和pp24完整基因同时克隆到载体pBudCE4.1中,在脂质体作用下将阳性克隆DNA转染CEF,通过IFA检测和用抗pp24多克隆血清进行West-ern-blotting试验检测到了PP38和PP24磷蛋白的共表达。  相似文献   
492.
青藏高原几种高寒植物的抗寒生理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地区3种多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植物叶组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及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生长期的进程而增加;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其中在各生长期.垂穗披碱草的脯氨酸含量均高于矮嵩草和黑褐苔草,并在草盛中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3种高寒植物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随着生长季和气温的变化而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3种植物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出随生长期和气温变化而改变的趋势,但黑褐苔草的2种膜保护酶活性最高,垂穗披碱草的次之.矮嵩草最低。可见,在不同生长季,这3种高寒植物的抗寒生理反应或低温适应方式可能是多途径的.其中在抗寒物质代谢、膜脂过氧化能力和抗氧化酶系统等方面,有生理反应的共同规律和各自特有的生理抗寒特性.其适应性与抗逆性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和生理特性可能与高寒植物的遗传特性和极端高寒低温环境胁迫有关。  相似文献   
493.
中国6省2005年麻疹病毒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研究2005年我国6省麻疹暴发、流行的野毒株基因型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为进一步的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用RT-PCR方法,从2005年6省分离的48株麻疹病毒株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 N)基因C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6省分离的48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其中两株为H1b亚型, 其余为H1a亚型.48株野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1%~100%(核苷酸差异为0~22bp),氨基酸同源性为92.7%~100%;与我国疫苗株S19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8.7%~92.5%,氨基酸同源性为88.0%~91.2%.其中Shaanxi05-1和Yunnan05-1,Anhui05-2和Ningxia05-9的N末端456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100%;Hebei05-19、Anhui00-2和Liaoning02-2,Hebei05-1和Chongqing04-3的核苷酸的同源性为100%.引起2005年我国6省麻疹暴发流行的野毒株为H1基因型,并以H1a为绝对优势亚型.各省之间存在相同毒株引起的传播链,不同年份之间存在相同麻疹野毒株的持续循环传播.同时提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由核苷酸变异引起的氨基酸变异及中和抗原位点等生物学性状的改变,可能影响麻疹病毒的毒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494.
青藏高原几种典型高山植物的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西宁地区人工栽培的高山植物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山莨菪(Anisodus tanguticus)和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比较了3种高山植物之间光合作用的光响应和CO2响应特性,叶片光合色素以及UV-B吸收物质的差异;并以低海拔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为对比,分析了高山植物与低海拔植物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低海拔植物菘蓝相比,3种高山植物光合作用的表观量子效率(AQY)都偏低;唐古特大黄叶片的AQY、羧化效率(CE)和光呼吸速率(Rp)都很低,净光合速率(Pn)的光响应曲线在全日照光辐射范围内并没有达到完全饱和,这与单位面积叶片具有较高的光合色素以及UV-B吸收物质有关;麻花艽植物与唐古特大黄一样,具有较高的UV-B吸收物质和光合色素含量,但其Rp较高,加之Pn受气孔限制较为明显,故其光合作用的饱和光强很低,Pn相对于其它3种植物也较低;山莨菪与低海拔植物菘蓝的光合特性很相似,都具有较高的AQYCE。这些结果表明,3种高山植物的光合特性有较大差异,但并没有一致的相对于低海拔植物的共性。4种植物Pn的胞间CO2浓度(Ci)响应曲线在CO2饱和点以后都表现为无机磷(Pi)再生限制,其Rp的变化与CO2饱和点以后的最大Pn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95.
介绍了硒元素对生物体的健康功效及不合理摄入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从硒在人体的吸收、转运角度解释了硒的生物利用率的含义,总结了硒在人体的吸收代谢情况、生物利用率的测定方法及当前研究现状、硒生物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初步得出补硒关键控制点,为提高硒的生物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6.
按Bishop方法,在小鼠血液里诱导生成大量网织红细胞,然后提取网织红细胞,对其电泳率、渗透脆性、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变形能力和取向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织红细胞在转变为成熟红细胞的短短时间内,其微观流变学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电泳率变小、渗透脆性变好、膜的流动性变大、细胞的变形能力变强、取向性变好,最终发育成具有全面功能的成熟红细胞。  相似文献   
497.
将国内5个不同生产厂家来源的禽痘弱毒疫苗株和1株禽痘野毒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连续传5代,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mmunonuoreseellee assay,IFA),均检测不到传染性REV。但以6株禽痘病毒(FPV)感染的第2代和第5代细胞基因组提取物为模板,通过PCR均能扩增出REV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和囊膜蛋白(env)基因片段。用特异性核酸探针作分子斑点杂交(Dot blot),结果显示所扩增的PCR条带为特异的REV—LTR和REV—env)基因片段。实验结果表明,国内的一些痘病毒疫苗和野毒株基因组中,已稳定地整合进了REV的基因组成分。  相似文献   
498.
人血管形成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T-PCR获取的血管形成素Angiogenin cDNA片段,克隆入融合表达载体pRSETB中,表达产物为N端融合了His6的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占菌体总蛋白的10%。用8mol/L脲溶解包涵体,利用His6与过渡态金属离子Ni+2高亲合力结合的性质,经Ni+2NTA亲和树脂一步法纯化,获得纯度达98%以上His6-ANG融合蛋白,Western-blot结果表明在相应分子量处有一条特异性条带。重组蛋白复性后活性测定表明,在体外可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形成,并可降解tRNA。  相似文献   
499.
青藏高原地区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的和高草草甸植物群落进行了函数生长分析研究。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采用三 多项式的指数方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LAI的增长过程呈S形,可分为3个时期,与群落中莎草类植物的物修划分相一致;6月至8月上旬LAI的增长速率较高,约持续70d,最大LAI为3.5左右;ULR与LAI的变化趋势相反,受值得 的共同影响,CGR在6月下旬最大;地上将初级生产量的增加在6月下旬最大,从5月中旬至7月下旬的80余天时间内,矮嵩草草甸可生产的肝上净生物量约占年地上总生物量的92.5%;生长季节内具有相对丰富的降雨和适宜的温度,是保证植物完成生长发育过程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500.
为澄清中性粒细胞胞浆 Ca2 和某些 O-·2 产生相关激酶对 NADPH氧化酶激活和肌动蛋白聚合的作用 ,利用分化为中性粒细胞样的 HL- 60细胞研究了胞浆 Ca2 螯合剂 BAPTA- AM和激酶抑制剂对这些激酶激活、NADPH氧化酶激活和肌动蛋白聚合的影响 .使用 1 0 μmol/L的 Ca2 螯合剂 BAPTA- AM去除胞浆 Ca2 后 ,趋化肽 f MLP诱导的 O-·2 产生明显减少 ,但不影响 f MLP诱导的肌动蛋白聚合 ;8μmol/L的 PKC激酶抑制物 GF1 0 92 0 3x几乎完全抑制 O-·2 产生 ;50 μmol/L的p38激酶抑制物 SB2 0 3580、50 μmol/L的 ERK激酶抑制物 PD0 980 59和 0 .1 μmol/L的 PI3激酶抑制物渥曼青霉素 (Wortmannin)使 f MLP诱导的 O-·2 产生大约减少一半 ;其中 Wortmannin还抑制 f MLP诱导的肌动蛋白聚合 ;f MLP刺激细胞后 ,PI3- K、p38和 ERK激酶迅速激活 ,但这些激酶的激活对 Ca2 是非必需的 .这些结果说明 Ca2 依赖途径 (PKC)和 Ca2 非依赖途径 (PI3- K、p38和ERK)对 NADPH氧化酶激活都起着重要作用 ,而 Ca2 非依赖途径中的 PI3- K激酶还参与中性粒细胞样 HL- 60细胞的肌动蛋白聚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