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2007年至2014年于我院治疗的晚期NSNSCLC(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15 mg/kg或7.5mg/kg)联合化疗(紫杉醇175 mg/m~2,d1,卡铂AUC=5或6,d1,q3 w)6周期及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15 mg/kg或7.5 mg/kg,d1,q3w)。观察疗效、不良反应、肺部病灶空洞改变的情况、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及部分患者EGFR、KRAS基因突变状况。结果:共观察26例患者,均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17例行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PD)率分别为53.8%、42.3%、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1.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达25.8个月。26例患者中15.4%治疗后病变发生空洞改变,空洞组的2年、3年生存率略高于无空洞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586、0.509)。13例患者伴有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疾病控制率为100%。11例患者标本可进行EGFR基因检测,敏感突变占36.4%,未突变占63.6%。对10例患者标本行KRAS基因检测,均为突变阴性。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鼻衄、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大多数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可控制。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NSCLC患者疗效确切,副反应可耐受,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肺部病灶空洞改变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2.
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偶联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燕山山脉一种香料型乳菇——香亚环乳菇Lactarius subzonarius的挥发性成分。共检出2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氧杂环化合物3种、醛类1种、酯类13种、烯烃类3种、芳香族化合物2种和烷烃类3种。具有葫芦巴感官气味的挥发性组分3-羟基-4,5-二甲基-2(5H)-呋喃酮的相对含量35.76%,该成分是其近缘种Lactarius helvus的主要香味化合物,故推测3-羟基-4,5-二甲基-2(5H)-呋喃酮是其关键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新疆昆仑雪菊水提物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雄性,8周龄,40只,分为4个组(每组10只):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给药14 d,收集给药前后小鼠粪样,16S r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粪样中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小鼠肠道粪样中乳杆菌显著增多(t=-2.503,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变化不显著;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组小鼠肠道中肠杆菌属、肠球菌属和产气荚膜梭菌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之"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检验方法",新疆昆仑雪菊水提物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4.
为了比较5个茶用菊新品种(系)的产量水平,并筛选出获得高产的定植期和摘心方案,以 ‘苏菊10号’、‘苏菊12号’、‘苏菊13号’、‘CH1-44’、‘CH5-13’ 为试材,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早、中、晚3个定植期,裂区为5个新品种(系),裂裂区为4种摘心方案,比较不同栽培措施下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 5个新品种(系)中,‘CH5-13’和‘苏菊13号’产量相对较高,‘CH1-44’和‘苏菊10号’产量次之,‘苏菊12号’产量最低;5月27日中期定植、二次摘心措施下5个新品种(系)的株高、冠幅、单株花数、花径、单花鲜质量、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较5月7日和6月13日定植分别提高16.0%和19.0%、18.0%和22.8%、36.7%和42.2%、11.1%和2.3%、13.0%和4.0%、47.8%和36.6%、48.5%和36.7%.随着摘心时间的推迟,株高显著降低,二次摘心株高较不摘心降低50.2%;二次摘心处理的冠幅、单株花数、单花鲜质量、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较不摘心依次提高17.0%、29.1%、5.5%、34.0%和34.8%.品种(系)、定植期、摘心方案3个因素对茶用菊生长性状和产量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定植期>品种>摘心.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在有效抗炎基础上定期补充乳杆菌活菌胶囊对哺乳期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行产后42 d检查时发现的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全部患者均使用红核妇洁洗液及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抗炎治疗7 d,观察组患者于第8天开始给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每日睡前上药1粒,治疗10 d,停药后1周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并了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首次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进行定期随诊,了解两组患者阴道炎的复发情况。且观察组患者于治疗后第3个月随诊结束后再次给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补充上药1疗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阴道pH值及H2O2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治愈率(66.7%)显著高于对照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与对照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3个月复发率(5.0%)及第6个月复发率(11.7%)均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30.0%,5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阴道pH值正常率(95.0%)与对照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H2O2正常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观察组患者阴道pH值正常率(90.0%,85.0%)及H2O2正常率(86.7%,81.7%)均明显高于同时段对照组(53.3%、28.3%;45.0%、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有效抗炎治疗基础上定期给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补充治疗,能明显提高哺乳期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阴道pH值及H2O2情况,从而促进阴道微生态平衡,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6.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关家崖剖面奥陶系马家沟组五5亚段地层中保存大量无脊椎动物遗迹化石,可识别出居住迹、牧食迹、觅食迹三大类,共7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分别是Arenicolites isp.,Cylindricumisp.,Helminthopsis abeli,Helminthopsis isp.1,Helminthopsis isp.2,Lorenziniaisp.,Planolites isp.,Planolites beverleyensis,Planolites montanus,Teichichnus rectus,Thalassinoides isp.1,Thalassinoides isp.2,Thalassinoides isp.3,Thalassinoides isp.4。根据遗迹化石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可划分3个遗迹组合:1、Helminthopsis-Planolites组合,该组合以觅食迹为主,部分为居住迹,出现在潮间带和潮下带;2、Thalassinoides-Teichichnus组合,该组合遗迹化石种类较单一,主要为觅食迹,分布于潮间带和潮上带;3、Thalassinoides-Helminthopsis组合,该组合出现在潮间带。基于遗迹化石组合的分布特点,提出山西兴县奥陶系马家沟组五5亚段的沉积环境模式。  相似文献   
37.
目的:He-Ne激光照射治疗的机理不明,激光照射引起细胞内Ca^2+水平变化,为治疗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He-Ne激光照射引起鼠成纤维细胞L929内[Ca^2+]i的变化,用HO342对细胞DNA活性染色,Fluo-3AM对细胞内Ca^2+染色,利用FCM同时定量分析细胞DNA和细胞内Ca^2+的变化。结果:激光照射15min(光剂量11.81J/cm^2后,FCM分析可见DNA分布直方图右移  相似文献   
38.
用万能引物PCR法从YAC中分离制备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庆华  黄浩杰 《遗传学报》1998,25(5):403-408
报道了一种从微量且未知碱基顺序的YAC DNA中制备FISH探针的新方法——万能引物PCR(UP PCR),即把复性后的UP-Linker连接于PFGE分离后经Alu Ⅰ酶切的YAC DNA上,再用UP对其进行PCR扩增和标记。由于Alu Ⅰ的广谱性和UP与Linker长度不同等,使该法能根据PCR效率调节扩增产物的广泛性向特异性的转变,且产物能覆盖YAC嵌入DNA的全长。此法制备的人21号染色体FISH探针,特异性强,杂交信号明亮,21号染色体的检出率高。该法稳定简便。  相似文献   
39.
以现有乳酸菌信息为依据,利用汉字foxbase2.10进行数据处理,研制出一套乳酸菌微机检索软件。该软件的特点:检索速度快,途径灵活,增添、修改、删除、打印方便,各模块性能优良,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4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GFs)的成员之一。它是哺乳动物和人体中一种非常微量的活性物质,因其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b FGF生物活性的多效性以及神经营养的广谱性,为其从基础走向临床提供了保证。而b FGF如何发挥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功能和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发现及研究,这也是目前国内外探索和开发b FGF新临床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b FGF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功能,特别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