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56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叶莹莹  刘淑娟  张伟  舒世燕  杨珊  王克林 《生态学报》2015,35(21):6974-6982
采用经典统计分析与通径分析,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4种植被演替阶段(草丛、灌木林、次生林、原生林)表层(0—15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随植被正向演替的变化规律并不完全一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整体表现为随植被正向演替而增加。而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次生林草丛≈灌木林原生林,脲酶活性表现为:草丛≈次生林≈灌木林原生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碳;蔗糖酶活性的直接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而从总效应来看,各因素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均较小;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直接影响因素和主要影响因素均为全氮,但全氮对脲酶活性表现为强烈的负效应,而对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强烈的正效应。此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剩余通径系数均较大,说明存在其它未被考虑因素对其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是否可以利用2-烯醛还原酶(AER)来清除活性氧下游的醛自由基达到提高植物的抗旱性,以超表达拟南芥AER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SR)为研究材料,利用干旱胁迫处理进行抗旱性分析,测定了干旱胁迫及复水后各个烟草株系的生物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MDA和H2O2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下,转基因烟草株系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及H2O2的清除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2)复水之后,烟草植株的各项生理指标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转基因株系相比于野生型恢复迅速,恢复能力更强。研究认为,超表达AER基因可以通过清除活性氧及其下游醛自由基来提高烟草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口服抗生素是否引起大鼠结肠炎症以及合成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酶即多巴胺β羟化酶(Dopamine-β-hydroxylase,Dβh)在结肠中的变化。方法在雄性SD大鼠的饮用水中添加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新霉素、杆菌肽和游霉素),饮用1周、3周之后分别取结肠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结肠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以及Dβh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饮用抗生素1周大鼠结肠HE(Haematoxylin and eosin)染色显示轻微的炎症,3周时结肠炎症略有加重;饮用抗生素1周、3周大鼠结肠IL-1β的mRNA水平上升(P0.01),IL-10的mRNA水平下降(P0.01),而Dβh的mRNA表达在1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周时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鼠口服抗生素可引起其结肠的轻度炎症并且结肠Dβh的表达在3周时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94.
植物逆境胁迫相关miRNA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RNAs(mi RNAs)是一类内源性小分子的非编码RNA,它通过对其靶基因mRNA的降解或抑制翻译来调控基因表达,进而参与调控植物相关生理活动。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中的一些miRNA通过迅速表达并作用于某些与逆境相关的基因,以启动植物的某些抗逆信号系统,进而提高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就miRNA的产生、作用方式、研究方法及其在植物在逆境胁迫中的抗逆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miRNA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以‘定莜6号’裸燕麦为材料,研究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对100 mmol·L-1Na Cl胁迫下裸燕麦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5μmol·L-1SNP能明显缓解Na Cl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提高Na Cl胁迫下裸燕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降低丙二醛、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及K+/Na+比。分析表明,外源一氧化氮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和渗透溶质积累以及维持K+、Na+平衡,缓解盐胁迫诱导的氧化伤害和生长抑制,从而提高裸燕麦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996.
位于酶分子活性位点(又称活性中心)附近的环结构对酶促反应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本实验室先前在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中发现了一种新的5家族β-甘露聚糖酶Au Man5A.通过同源建模、分子对接及多序列比对,发现位于Au Man5A底物结合凹槽侧壁的一段环结构可能对酶的功能有影响.为证明该假说,本研究采用Au Man5A为母本,利用PCR技术将其底物结合槽内的7肽环结构316KSPDGGN322替换成与两种木霉属β-甘露聚糖酶对应的8肽片段AQSNSDPY,构建了杂合酶基因Auman5ALoop,并在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表达,经纯化获得了杂合β-甘露聚糖酶Au Man5ALoop.酶学特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原酶Au Man5A比较,Au Man5ALoop的最适反应p H由3.5~4.0扩宽至3.5~5.5;最适反应温度由65℃提高至70℃;以角豆胶为底物,测得Au Man5ALoop的比活性由351.2 U/mg提高至2 089.2 U/mg.利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得动力学常数揭示,Au Man5ALoop的Km值较Au Man5A降低了36%,而kcat值是Au Man5A的6.8倍;同时,Au Man5ALoop的催化效率(kcat/Km)提高了10.7倍.我们的结果说明,通过替换Au Man5A底物结合槽内环结构,可明显改进其酶学特性.我们的结果还提示,活性位点附近的环结构对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7.
【背景】耐受乙酸的乳酸菌是传统谷物醋醋酸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及其风味衍生物的重要功能微生物。【目的】从镇江香醋醋醅中分离鉴定具有耐乙酸特性的乳酸菌,并评价不同条件下该菌株的产乳酸能力。【方法】利用4%(体积比)乙酸含量的MRS培养基分离耐乙酸乳酸菌;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鉴定、基因组测序、形态观察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考察不同乙酸浓度、葡萄糖浓度、发酵温度和时间对菌株产乳酸能力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一株可耐受6%乙酸的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 JN500903;在厌氧静置、接种量5%、乙酸浓度5%、葡萄糖浓度40 g/L、发酵温度37°C、发酵时间10 d条件下,该菌株乳酸产量为16.1 g/L。【结论】乳杆菌JN500903能够耐受6%乙酸浓度,具有在酸性环境下合成乳酸的能力,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8.
观音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观音兰[Tritonia crocata (Thunb) Ker-Gawl.]。2材料类别球茎和根。3培养条件(1)球茎诱导芽的分化培养基:MS BA2.0mg·L-1(单位下同) NAA0.5;(2)根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MS BA0.5 NAA0.1 2,4-D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建立雌、雄性SD (Sprague-Dawley)大鼠模型,研究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对不同性别大鼠肠道菌群及室旁核(hypo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区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3周龄的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雄性对照组(CM)、雌性对照组(CF),雄性高脂组(HM)、雌性高脂组(HF),共4组,每组6只。喂养至10周龄,收集大鼠新鲜粪便并提取细菌总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16SrDNA的V3+V4区域,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大鼠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以real-time PCR技术分析PVN区小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CD11b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m 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雌、雄高脂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HM组大鼠肠道菌群总数及菌群多样性明显减少(P<0.05),HF组大鼠肠道菌群丰度明显减少(P<0.05)。与CM组相比,HM组大鼠盲肠中乙酸含量显著下降(P<0.0...  相似文献   
1000.
秦进  白红英  赵培  杨娜娟  岳军伟 《生态学报》2022,42(17):7167-7176
秦岭地区树轮气候学研究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但年龄因素对调节树木径向生长-气候响应关系的研究尚未在当地得到广泛关注。运用树轮气候学方法,建立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低、中、高3个龄组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的树轮宽度差值年表,探究不同龄组巴山冷杉径向生长与覆盖研究区的0.5°×0.5°分辨率格点气候要素之间的响应关系,以期解译年龄差异对巴山冷杉树木径向生长-气候响应特征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龄组巴山冷杉差值年表统计特征值存在明显差异,平均敏感度和样本总体代表性随年龄增大而递减,但标准差、样本间平均相关系数和第一特征根变异解释量均以中龄组最低,信噪比却以中龄组最高;春季(3-5月)降水的增加以及秋季(9-11月)气温的升高对低龄组巴山冷杉径向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强,对中龄组树木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而对高龄组树木生长几乎没有影响;气温对巴山冷杉径向生长的促进作用随树龄增高而增强,差值年表与当年2月、8月、上年5月平均温、平均最高温的相关系数均呈现随龄级增大而逐渐递增的趋势。年龄因素对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径向生长-气候响应关系存在明确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巴山冷杉径向生长受降水的制约减弱,受气温的限制增强。因此,在进行树木年轮学研究以及制定森林经营管理策略时应该考虑不同树龄巴山冷杉对气候的响应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