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模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Biolog_Eco生态培养平板技术,调查了喀斯特自然退耕(NT,撂荒)、人工种植经济林(CM,木豆-板栗)、免耕(PI,牧草-任豆)和传统耕作(MB,玉米-大豆)4种退耕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遗传分类和土壤细菌代谢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退耕模式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细菌代谢模式,其中真菌群落更依赖于退耕模式,而细菌群落对季节变迁更敏感;短时期(6~7年)不同退耕模式下土壤中细菌遗传分类多样性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济林与牧草地土壤真菌遗传分类多样性显著高于撂荒和传统耕作地(P0.05);免耕牧草地土壤细菌代谢功能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模式(P0.05).因此,真菌遗传多样性和细菌代谢多样性较细菌遗传多样性对退耕模式响应更敏感;土壤细菌群落对季节的变化比真菌敏感;木豆-板栗经济林对维持土壤微生物遗传和细菌代谢功能多样性具有优势,是较好的退耕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对乡土红树植物的化感作用,该研究观察了不同浓度(0.1、0.3、0.5g·mL~(-1))的拉关木根、叶水浸提液对乡土红树植物桐花树和正红树的胚轴(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拉关木水浸提液对桐花树种子的成苗率、萌发指数和根长均存在抑制作用,其中对根长的抑制作用随水浸提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强。(2)根水浸提液对桐花树幼苗的根长、苗高、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总体上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3)拉关木水浸提液对正红树胚轴的萌发率、萌发指数、生长指标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且根水浸提液0.1、0.3 g·mL~(-1)处理组的芽长以及根、叶水浸提液0.1、0.3 g·mL~(-1)处理组的生物量显著大于对照组;拉关木水浸提液对正红树幼苗的生物量也表现为促进作用。(4)抗性生理方面,随着拉关木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桐花树和正红树幼苗SOD活性降低,正红树幼苗POD活性在根水浸提液0.3 g·mL~(-1)和叶水浸提液0.1 g·mL~(-1)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不同乡土植物对拉关木化感作用的敏感性不同,拉关木水浸提液抑制了桐花树的生长,而对正红树的生长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岩性和土地利用方式对桂西北喀斯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桂西北喀斯特石灰岩和砂页岩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和岩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选取土壤的11项肥力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对各样地的因子得分进行PCA排序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将11项指标归纳为土壤的综合肥力、土壤pH和全磷、有效磷和全钾4个因子.PCA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综合肥力主要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撂荒有利于土壤综合肥力的提高;土壤pH和全磷主要受母岩性质的影响,沙页岩发育的红壤pH和全磷含量都低于石灰土;有效磷和全钾主要受施肥的影响.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桂西北喀斯特石灰岩和砂页岩土壤均很缺乏有效磷和全钾.石灰土可通过施用铵态氮肥提高磷的有效性,红壤可通过施用石灰提高有效磷含量.另外,喀斯特石灰岩和红壤区都需注重施用钾肥以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4.
叶莹莹  刘淑娟  张伟  舒世燕  杨珊  王克林 《生态学报》2015,35(21):6974-6982
采用经典统计分析与通径分析,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4种植被演替阶段(草丛、灌木林、次生林、原生林)表层(0—15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随植被正向演替的变化规律并不完全一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整体表现为随植被正向演替而增加。而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次生林草丛≈灌木林原生林,脲酶活性表现为:草丛≈次生林≈灌木林原生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碳;蔗糖酶活性的直接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而从总效应来看,各因素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均较小;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直接影响因素和主要影响因素均为全氮,但全氮对脲酶活性表现为强烈的负效应,而对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强烈的正效应。此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剩余通径系数均较大,说明存在其它未被考虑因素对其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玉米白色叶鞘是重要的遗传研究材料。本研究以玉米白色叶鞘自交系K10为研究材料,对白色叶鞘性状进行了遗传机理初探和基因初步定位。以白色叶鞘自交系K10与多个自交系进行正反交,F1均表现为绿色叶鞘,表明该白色叶鞘性状与细胞质遗传无关,由隐性核基因控制。而F2分离比例均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证明该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在拔节期利用透射电镜对F2分离群体中白色叶鞘和绿色叶鞘植株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白色叶鞘细胞中完整的叶绿体结构较少,且大多数没有类囊体片层及基粒。绿色叶鞘植株和白鞘植株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而K10白色叶鞘中三者含量均低于正常植株叶鞘。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白色叶鞘性状进行初步定位,共定位到2个基因位点,分别位于第8(qws8)和第9(qws9)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学检验是高职微生物专业和医学检测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开展能够让学生认识并观察常见的微生物,明确微生物的特性,掌握基础的微生物鉴定检验技术。但部分高职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单次教学时间长、单次课程内容多、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微课是一种新型数字教学资源,具有视频时长短、内容针对性强、教学目标明确等特点,可以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特点相契合。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微课的特点,深化微课在高职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促使高职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向高效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还原型辅酶氧化酶Ⅱ(NADPH oxidase II,NOX2)是否参与了黄连素(Berberine,BBR)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HT22神经元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培养的Control组、10μM的Aβ损伤组(Aβ)、1μM的BBR保护组(BBR+Aβ)、NOX2-siRNA干扰组(NOX2-siRNA+BBR+Aβ)和乱序si RNA处理组(SC-si RNA+BBR+Aβ),孵育24 h后,采用噻唑蓝法(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MTT)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培养基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ogenase,LDH)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NOX2蛋白表达、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戊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10μM的Aβ可显著下调HT22细胞活力,增加LDH释放和细胞内ROS及MDA水平,上调Cleaved caspase-3和NOX2蛋白表达(P0.05);1μM的BBR可显著抑制Aβ对神经元细胞产生的上述氧化损伤作用(P0.05),而NOX2-siRNA显著逆转了BBR对Aβ诱导的HT22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P0.05),而SC-si RNA未对BBR的上述细胞保护作用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论:NOX2蛋白介导了BBR对暴露于Aβ中的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取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地、乔灌林和次生林3种次生演替植被,并以原生林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探讨植被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土壤脲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草地最高(0.462 mg · g-1 · d-1),次生林次之(0.410 mg · g-1 · d-1),灌木林再次(0.371 mg · g-1 · d-1),原生林最低(0.194 mg · g-1 · d-1);(2)在喀斯特区域,土壤脲酶活性与全钾、粘粒含量、容重、碳氮比(C/N)、碱解氮占全氮的比例(AN/TN)呈正相关(P<0.01),与其他指标,如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微生物碳、微生物氮等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3)与脲酶活性关系密切的理化性质有全氮、碱解氮、微生物量、粘粒含量及C/N、AN/TN等。并不是所有区域的土壤脲酶活性都与SOC、TN、AN、微生物量呈正相关,当土壤养分较高,即土壤中的氮量不再是作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时,脲酶活性有可能与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袁瑞玲  王晓渭  杨珊  陈鹏 《昆虫学报》2015,58(5):471-478
【目的】明确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飞行肌对能源物质的利用。【方法】通过生化方法测定了能源物质代谢相关5种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3-磷酸甘油脱氢酶(GDH)、乳酸脱氢酶(LDH)、柠檬酸合酶(CS)和3-羟酰辅酶A脱氢酶(HOAD)]活性的变化。【结果】桔小实蝇成虫中所测的5种酶活性随日龄的变化而变化,4日龄GAPDH,GDH,LDH和CS活性最高,20日龄HOAD活性最高。吊飞过程中,GAPDH,GDH和CS的活性变化基本一致,随吊飞时间的延长活性逐渐升高;LDH和HOAD的活性变化雌、雄虫完全不同。雄虫LDH活性除吊飞2 h外其他时间均高于静息状态,雌虫则始终低于静息状态;雄虫HOAD活性只有吊飞24 h低于静息状态水平,而雌虫吊飞后HOAD活性一直在静息状态水平及以下波动。【结论】桔小实蝇飞行所利用的能源物质包括糖类和脂肪,以糖类能源为主。吊飞过程中,雄虫除可以进行高速有氧代谢以外,还具备一定的无氧代谢能力,而雌虫只进行有氧代谢;雄虫能利用脂肪供给能量,雌虫则几乎不动用脂肪。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桔小实蝇的迁飞行为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及影响因素,以及揭示其对石漠化环境的适应机理,该文以中国南方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区的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为对象,揭示土壤养分对叶片结构和光合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泡核桃叶功能性状随石漠化等级增加,叶面积减小,比叶面积增大,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组织密度先降后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光能利用率先下降后升高,其他性状变化趋势不显著。(2)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养分能够解释37.4%的光合性状变异与53.4%的结构性状变异,其中全磷和溶解性有机碳对光合性状影响最大,而对结构性状影响最显著的是碱解氮和速效磷。(3)比叶面积分别与叶干物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净光合速率极显著正相关,叶厚度与叶组织密度极显著负相关,蒸腾速率与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极显著正相关,水分利用速率与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极显著负相关,光能利用率与净光合速率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泡核桃为适应喀斯特石漠化的特殊生境采取增强生长功能性状,同时提高资源获取能力的开拓型生长策略,以提高对环境胁迫的抵御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