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底层地面活动鸟类由于行为隐蔽,野外调查较困难。于2011年1月—2017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广东北部3个自然保护区开展底层地面活动鸟类监测,共拍摄到54种鸟,其中在南岭、车八岭和南雄分别拍到鸟类47种、27种和21种。广东北部森林底层地面活动优势鸟种是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平均每台红外相机拍到鸟类4种,并且三地差异非常显著,以南岭最高、南雄最低;平均每台红外相机拍到鸟类32只,但三地差别不明显。在广东北部森林用红外相机拍到的底层地面活动鸟类种类比周边地区多,与安放的红外相机数量多、拍摄的时间长有关。依据本研究和近年来在广东北部的鸟类调查结果推断,广东可能已经没有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2.
目的在不同分枝杆菌致敏豚鼠模型中研究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TB-PPD)的量效关系。方法将受试豚鼠随机分成6组:结核分枝杆菌H37Rv活菌致敏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CMCC 94757、94754、94766致敏组、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BCG)致敏组和灭活结核分枝杆菌H37Rv致敏组。各组豚鼠分别于左侧大腿腹股沟皮下注射相应致敏原,5~6周后,所有豚鼠于脊柱两侧皮内注射20 IU/m L TB-PPD和50 IU/m L TB-PPD各0.1 m L;于注射后24 h、48 h观察和记录局部硬结的纵径与横径,计算平均值。结果所有组别豚鼠接受两种规格TB-PPD皮试后,无论是24 h还是48 h,局部硬结反应直径均大于10 mm,全部阳性,阳转率均为100%。5 IU TB-PPD皮试反应强度高于2 IU TB-PPD,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24 h结果显示:2 IU TB-PPD和5 IU TB-PPD在H37Rv活菌致敏组、94766致敏组、灭活H37Rv致敏组皮试反应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91、P=0.071;t=2.722、P=0.053;t=1.76、P=0.153),其余3组5 IU TB-PPD皮试反应强度高于2 IU TB-P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98、P=0.015;t=4.811、P=0.009;t=3.068、P=0.037)。48 h硬结反应和24 h、48 h平均硬结反应结果均显示:在各致敏组豚鼠模型中5 IU TB-PPD皮试反应强度均高于2 IU TB-PPD,皮试反应大小均有统计学差异(t=3.471、P=0.018;t=3.371、P=0.020;t=6.216、P=0.003;t=5.244、P=0.006;t=3.959、P=0.017;t=4.674、P=0.010;t=4.824、P=0.008;t=3.794、P=0.019;t=3.857、P=0.018;t=2.86、P=0.046;t=3.539、P=0.024;t=3.365、P=0.028)。结论各组豚鼠致敏模型中5 IU TB-PPD的效价均明显高于2 IU TB-PPD,存在较为明显的量效关系。各种感染状态下,虽然高剂量制品可诱导更强的迟发型超敏(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反应,但低剂量制品也不影响其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3.
建立外源基因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快速检测系统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克忠  卢大儒 《生命科学》1997,9(3):139-140
乳腺生物反应器研制是近年来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效的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则是该工作的关键。为了验证外源基因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构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我们实验室探索利用重组逆病毒(retrovirus)、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和SA脂质体(SAliposome)为介导,将外源基因及其表达构件导入活体奶山羊的乳腺组织,建外源基因乳腺组织表达的快速检测系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4.
基因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遗传病,肿瘤等疾病治疗临床试验,基因转移方法是基因治疗研究的基础和关键,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是物理化学方法中的最佳选择;反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较为成熟,临床运用最广泛;腺病毒,腺病毒相关病毒基因转移系统也已进入临床试验,单纯疱疹病毒,痘苗病毒,细小病毒以及哺乳动物细胞人工染色体的基因转移系统也在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25.
血小板减少症至今尚无特效约。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后往往由于血小板过低而中断治疗;骨髓患者也常常出现同样问题。巨核细胞的血小板生成受多方面因素的控制。其中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m,TPO)是调节巨核细胞成熟,促进血小板生成的重要因子,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一种很好的潜在药。目前。国外重组TPO(rTPO)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国内未见报道。为配合rTPO的研究,特制备血小板缺陷型血浆。血小板最低值时。血浆TPO活性最高。文献已报道了用抗血小板抗体或用~(137)Csγ射线照射引起动物血小板减少的方法。我们采用~(60)Coγ射线照射引起动物血小板缺陷以刺激TPO的产生,进而制备有促进血小板增生活性的血浆即TPO。  相似文献   
126.
血友病B(Hernophilia B)是由于人凝血IX因子(hFIX)缺乏所致的一种严重出血性疾病。常规治疗方法是通过输血或输入人浓缩凝血IX园子来实现的,因此患者很容易被肝炎病毒甚至爱滋病毒感染。近年来,人们期望通过转基因动物乳腺表达并从乳汁中分离生产hFIX蛋白,以解除血友病患者的痛苦。以转基因动物的乳腺组织即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外源蛋白具有原核生物,酵母以及离俸真核细胞生产系统所不具备的优点:生产的外源蛋白经过体内加工和修饰,特别是真核蛋白的转译后加工(如糖基化和羧基化).其生化特性、生物学活性与天然蛋白完全相同[1];另外从乳汁中生产外源蛋白不需要复杂的工厂设备。因此开展人凝血IX因子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关键在于外源基因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我们利用小鼠MAR元件(Matrix attachment regions).牛的β-casein基因调控顺序,hFIX mini-gene和hFIX cDNA分别建成两种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pMCIXm和pMCIX,经SA脂质体包埋载体DNA后直接转染奶山 羊乳腺小叶,hFIX蛋白在奶山革乳汁中获得瞬间分泌性表达,最高表达量为13.7ng/ml乳汁。其中含hFIX mini-gene的表达载体在奶山羊乳汁中的表达量高于含hFIX cDNA的表达载体.表明hFIX的in-tronl能够提高该基因在活体奶山羊乳腺中的表达。A7单抗和柠檬酸钡吸附检测表明乳汁中的hFIX 蛋白羧基化和活性比率都在90%以上。以上结果肯定了载体构建的正确性.不但为研制hFIX蛋白乳腺生物反应器提供了有效的表达载体,同时也表明利用阳离子SA脂质体包埋质粒DNA直接转染活体物乳腺可以作为验证乳腺表达载体构建正确性的快速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7.
【目的】筛选鉴定1株可以选择性水解农药甲霜灵的中间体(R,S)-2,6-二甲基苯基氨基丙酸甲酯(MAP)的菌株,并克隆、表达该菌株中的酯酶基因。【方法】以MAP为唯一碳源,对活性污泥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培养,采用罗丹明B平板显色法进行初筛,通过摇瓶复筛得到了1株对MAP具有最高对映体选择性和水解活力的新菌株,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分析,确立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学地位。构建该菌株的基因文库,筛选获得含目的基因的克隆子,通过序列分析和引物扩增得到酯酶基因,将基因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Gold(DE3)plysS,构建重组菌。【结果】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结合16S rRNA基因、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鉴定该菌为反硝化无色杆菌。通过基因文库法,找到了该菌中的酯酶基因EHest,并成功构建了重组大肠杆菌EHest-p ET28a(+)-BL21Gold(DE3)plys S,表达了来自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 1104且具有不对称水解MAP活性的酯酶EHesterase,大小约27 kDa,表达酶活是原始菌株的27.1倍。用EHesterase催化MAP水解,底物浓度50 g/L,反应1 h,底物转化率为29.5%,产物(酸)的ee_p为85.1%,对映体选择性为R型。该酶的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pH 9.0和50°C。它水解MAP的活性分别是水解橄榄油和乙酸乙酯活性的333倍和667倍。【结论】筛选到1株具有不对称水解MAP能力的新菌株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 1104。  相似文献   
128.
西藏发现Q型烟粉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西藏自治区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发生情况。【方法】从西藏拉萨采集到烟粉虱各个虫态,采用3D数码显微镜观察所采集烟粉虱的形态特征,利用mt COⅠ分子标记检测烟粉虱的生物型。【结果】明确并详细描述了烟粉虱各形态特征,mt COⅠ分子标记检测显示西藏采集到的烟粉虱为Q生物型。【结论】在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分子生物学鉴定该粉虱为Q型烟粉虱,这是Q型烟粉虱在西藏自治区发生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9.
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A(Staphylococcal nuclease A,SNA)可用于菌蜕制备中宿主菌的进一步灭活及残存遗传物质的去除。关于SNA在去除了信号肽后是否仍能分泌至胞外以及是否需要融合其他氨基酸片段才能在宿主菌胞质中发挥作用尚存争议。为厘清这一争议,分别构建一系列含SNA、SNA与λ噬菌体cro基因或结核杆菌脲酶基因部分序列的融合片段c SNA或u SNA的温控质粒并对其在大肠杆菌内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SNA、c SNA和u SNA的表达产物对大肠杆菌的4 h灭活率分别为99.9%、99.8%和74.2%。升温诱导30 min后,SNA和c SNA即可在宿主菌胞内被检出,而u SNA需1 h;相较之下,SNA和c SNA在培养液上清中的被检出时间要晚1 h,u SNA则晚2 h。对三者的核酸酶活性检测均为:SNA﹥c SNA﹥u SNA,且胞外活性都显著低于胞内。此外,SNA和c SNA在诱导2 h后即将宿主基因组成功降解,而u SNA则在整个实验期间均未能使宿主基因组完全降解。这表明SNA、c SNA和u SNA的表达产物均具有核酸酶活性,可被动释放至胞外,外源DNA片段的融入反而会降低SNA的核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降纤酶,10U/次,1次/2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及评价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38/43),对照组为69.8%(30/4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PT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后APTT、PT显著高于对照组,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CRP水平均呈降低趋势,治疗后1周、2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段NIHSS评分、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结论:降纤酶能够延长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时间,降低血清CRP水平,部分恢复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