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链格孢霉醇和链格孢霉醇单甲醚产生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开源  罗毅 《真菌学报》1996,15(2):109-113
本文对分离自小麦、马铃薯、番茄和茄子上链格孢霉属2个种的96个菌珠,用枯草杆菌生长抑制试验筛选链格孢霉醇(AOH)和链格孢霉醇单甲醚(AME)的产生菌株,有48株产生毒性作用。18株产强、中毒性菌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有13株产AOH和AME。链格孢的产毒素菌株率比茄链格孢低,但产毒素含量却是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其中产AOH和AME的最高含量,链格孢菌株XA-8分别为280和5140mg/kg,而茄链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分布。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常规细菌分离培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从中筛选出40株多重耐药菌株(MDR-AB),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结果共检出1 112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以痰液标本的分离率最高82.37%(916/1 112),其次为洁尿8.99%(100/1 112)。临床分布以ICU为主61.60%(685/1 112),其次为老年干部病房11.60%(129/1 112)以及呼吸内科9.98%(111/1 112)。鲍曼不动杆菌对2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以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9.8%(109/1 112),其次为阿米卡星25.2%(280/1 112);对头孢西丁、头孢美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9.7%(1 109/1 112)、100.0%(1 112/1 112)、98.8%(1 099/1 112)。40株MDR-AB菌株耐药基因Tem、SHV、CTX-M-9、OXA-23、aac(3)-II、aac(6′)-Ⅰ、aac(6′)-II、ant(3″)-Ⅰ、ant(2″)-Ⅰ、ParC、GyrA、tetA、tetR检出率分别为65.0%、72.5%、70.0%、72.5%、2.5%、55.0%、87.5%、55.0%、40.0%、92.5%、87.5%、15.0%、12.5%。结论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耐药机制复杂。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miR-126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miR-126的肿瘤标志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初发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与32例健康对照者晨尿,提取尿液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的miR-126的表达水平,并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miR-126表达水平相对健康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其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且低级别组表达水平略高于高级别组,与肿瘤大小、数目以及淋巴转移也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等均无相关性(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尿液中miR-126诊断膀胱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当最佳切点定在7.475时,miR-126诊断膀胱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81.2%。结论:膀胱癌患者尿液中miR-126的表达差异能够反映病情进展程度,其表达水平对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究并分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2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根据改良的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评分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10分)以及营养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Alb)、尿素清除指数(Kt/v)指标差异,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营养正常组患者年龄、透析时间、BUN、hs-CRP及Kt/v1.2的比例均显著低于营养不良组,Hb、BMI、Alb以及Kt/v≥1.2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营养不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透析时间25个月、Kt/v1.2均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年龄、透析充分性以及透析时间长短均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6.
本文研究了三线镰刀菌M-20液体培养的产毒性。该菌株分别接种于PSC、GMG和SPM液体培养基以及碎玉米培养基内,培养物用豌豆发芽抑制法测定毒性和高效液相测定T-2毒素,结果表明,M-20菌株在GMG液体培养基于8和19℃下培养24天,其产毒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7.
东北地区多个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种子园已经营建多年,但亲本生长情况往往被忽视。本研究以汪清林业局49个长白落叶松亲本无性系为材料,对其多个生长性状进行测定与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9个无性系间的各测定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各测定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7.71%~31.93%和2.05%~12.55%,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44~0.76,高重复力、高变异系数有利于无性系的评价选择;树高、胸径等大部分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各生长性状在生长发育中相互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61.44%,主要代表生物量性状;依托主成分分析结果对长白落叶松亲本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L76、L5、L7、L12和L4等5个优良无性系,这些无性系树高等性状遗传增益变化范围为3.55%~15.50%,入选无性系可以为长白落叶松良种选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08.
2013年4月-2015年10月,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录音笔和GPS对2只野化培训的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幼体雪雪和华妍进行连续观察,收集声音数据,分析其休息、觅食、嬉戏和活动的行为节律。结果表明:(1)雪雪的日行为节律有3个觅食高峰(08∶00、18∶00和22∶00),2个休息高峰(03∶00-06∶00和11∶00-14∶00),各行为中仅嬉戏表现出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的差异(F=1.944,df=359,P<0.01);休息时间占比为56.03%±10.58%、觅食为19.43%±18.49%、活动为19.30%±7.81%、嬉戏为5.24%±4.61%。(2)华妍有3个觅食高峰(10∶00、15∶00和20∶00),3个休息高峰(01∶00-06∶00、11∶00-13∶00和16∶00-19∶00);4种行为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休息时间占比为55.37%±10.38%、觅食为28.09%±17.79%、活动为14.61%±8.52%、嬉戏为1.93%±1.79%。(3)大熊猫幼体的日行为节律存在季节性差异。研究结果为大熊猫野化培训和野外放归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9.
以3种肉苁蓉属(Cistanche)植物种子为材料, 研究了氟啶酮对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吸器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氟啶酮处理10天后种子开始萌发, 然后, 胚根顶端膨大, 发育出吸器。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率最高, 达到82%; 盐生肉苁蓉吸器诱导率最高, 达到52%; 对照处理的种子不萌发。这说明氟啶酮是有效刺激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吸器发育的信号物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低丰度蛋白的表达差异,以筛选诊断早期胃癌血清多肽或蛋白标志物。方法:应用高通量的AAH-BLG-1000蛋白芯片分别检测3例早期胃癌患者和3例正常对照成人的外周血清,建立早期胃癌患者外周血清差异蛋白表达谱,分析其相关生物学信息,以筛选早期胃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期胃癌患者外周血清中有10种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52种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蛋白质集中于血管生成、信号调控,免疫调节、酶联受体蛋白信号,细胞凋亡等生物进程,而差异蛋白中的VEGI、CD40L、SMAD7、PLUNC、NTN、LTβR和HEVM7个差异蛋白的特征性改变有望成为早期胃癌血清学的肿瘤标志物。结论: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所得的早期胃癌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有望成为诊断早期胃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