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41.
铜绿微囊藻与小球藻对低温和黑暗的响应与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 7806)与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sp. FACHB-31)为研究对象, 探讨低温和黑暗对其生长、色素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30d的低温和黑暗处理, 显著降低了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叶绿素a浓度, 增加了单位细胞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低温黑暗条件下, 铜绿微囊藻的MDA含量及CAT活性均显著增加, 而小球藻变化不明显。30d低温黑暗处理, 铜绿微囊藻的存活率为54.6%, 显著高于小球藻的31.3%。当恢复正常温度与光照, 2种藻均迅速生长。这些结果表明低温黑暗影响了微囊藻和小球藻的生理特性。在低温黑暗处理下, 微囊藻的Fv/Fm显著降低, 而小球藻则保持较为恒定的Fv/Fm, 表明微囊藻通过降低自身光合活性来渡过冬季低温黑暗的条件, 而小球藻在低温黑暗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光合活性。  相似文献   
242.
松嫩平原羊草草地土壤水盐运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羊草草地植物群落的分布与土壤水盐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羊草、拂子茅、獐毛和角碱蓬群落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分别为0.0586cm·h-1,0.0567cm·h-1,0.0175cm·h-1和0.0004cm·h-1。当土壤含水量相同时,角碱蓬群落下土壤水吸力高于羊草群落。在相同的土壤水吸力范围内,角碱蓬群落下土壤非饱和导水率高于羊草群落。因此,角碱蓬群落在春季干旱时,土体内上行水流的数量和强度远远大于羊草群落。夏季降水集中时,角碱蓬群落下土体内下行水流又远远小于羊草群落。造成土体上部甚至表层的盐分积累。  相似文献   
243.
温度、相对湿度、营养诸因子各自对埃及金钢钻Earias insulana(Boisd.)的影响,国内资料较少。我们由1960年开始在室内外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将研究初步结果整理报导如下。 一、有效积温的研究 有效积温度法则在昆虫学中应用较多,研究有效温度的方法各异。我们对埃及金钢钻的有效温度的研究,采用棉田设百叶箱饲养,用相距约100米宾川气候站的日平均气温计算,统计方法用“最小自乘方”,求有  相似文献   
244.
再生水补水对河道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栋山  郭羿宏  张琼琼  郭逍宇 《生态学报》2015,35(20):6742-6749
以北京市永定河麻峪湿地再生水补水口附近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探究再生水补水口附近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特征以及环境因子所产生的影响,并借助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方法分析麻峪湿地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空间差异特征的形成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河道底泥微生物群落对再生水的净化主要发生在距补水口1200m的范围内,随着再生水与上游来水径向混合净化渐变过程,在补水口2000m处河道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河道再生水补水口上游趋于相似。基于样点聚类结果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表明随着再生水净化过程的实现微生物综合多样性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从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看,再生水补水口具有最高均匀度指数,补水口下游1200米处由于非优势菌群所占相对丰度最低以及偶见菌群缺失,导致群落结构比较单一、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都最低。CCA方面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水补水口上游细菌群落与因累积效应形成的重金属有密切关系,补水口出口底泥细菌群落则主要受到总磷和总有机碳的影响较大,而再生水补水与上游来水汇水径向渐变过程可能与氨氮净化具密切关系。研究区的主要优势菌种为假单胞菌属、贪食菌属和芽孢杆菌属,是与再生水中有机碳、氮降解具有密切关系的菌属。  相似文献   
245.
肺癌组织和肿瘤细胞系中BRG1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BRG1(brahma—related gene 1)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成员之一.研究表明:BRG1具有抑瘤基因的特征,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我们采用RT—PCR、Northern杂交和Western blotting证实:肺腺癌细胞系A549和鼻咽癌细胞系HNE2、HNE3、CNE1中无BRG1的表达,而肺鳞癌细胞系NCI-H520、永生化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和鼻咽癌细胞系HONE1、HNE1、CNE2中有BRG1的表达.同时,通过RT—PCR检测10例肺癌组织标本.发现60%(6/10)的肺癌组织中日RGG1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而配对正常肺组织中BRG1的mRNA表达未见改变.对29例肺癌组织和10例配对正常肺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BRG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37.9%(11/29),配对正常肺组织中BRG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90%(9/10),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这提示BRG1确实在肺癌组织及多种肿瘤细胞系中表达下调或缺失,在肺癌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6.
为了探索短期温度变化对群体微囊藻和单细胞微囊藻的影响, 在室内受控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在10℃、25℃和35℃三个温度梯度下, 群体和单细胞微囊藻对短期温度变化的生理响应。研究表明: 与对照组25℃相比, 在10℃培养下, 微囊藻叶绿素浓度显著降低, SOD活性和死亡率均显著增加。与群体微囊藻相比, 在10℃下单细胞微囊藻叶绿素浓度显著下降, Fv/Fm下降, SOD活性显著增加。在35℃培养下, 单细胞微囊藻叶绿素浓度上升, 死亡率和SOD活性增加, 而群体微囊藻则呈现出叶绿素浓度和死亡率降低, CAT活性增加。结果表明短期的温度变化影响了群体和单细胞微囊藻生理机制, 与单细胞微囊藻相比, 群体更能适应短期的温度胁迫, 导致其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47.
目的:筛选具有祛痰作用的甘草内生菌菌株发酵物。方法:Wistar大鼠9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9组(n=10):即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甘草水煎液组、甘草内生菌发酵物5组(JTZB005、JTZB006、JTZB043、JTZB060、JTZB063)。采用SO2烟薰30 min、低温兼冷风刺激10 min诱导痰浊阻肺大鼠模型,每天2次,连续10 d。造模10 d后,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阳性组给予复方贝母氯化铵片0.08 g/kg灌胃,水煎液组给予甘草水煎液0.95 g/kg,内生菌各组给予甘草内生菌发酵液蒸干粉末0.95 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7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第7天,灌胃给药2 h后,断颈处死大鼠,取右肺上叶,4%戊二醛固定,H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检测水通道蛋白1、5(AQP1、AQP5)的分布及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肺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ELISA检测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含量及环氧化酶-2(COX-2)的浓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NO、TNF-α、ICAM-1的含量及COX-2的浓度显著升高,而水通道蛋白AQP1、AQP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水煎液组、JTZB005、JTZB006、JTZB063组肺组织NO、TNF-α、ICAM-1的含量及COX-2的浓度均显著降低,AQP1、AQP5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筛选出JTZB005、JTZB006、JTZB063等3株具有祛痰作用的甘草内生菌有效菌株。  相似文献   
248.
通过对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的101 个小麂的线粒体D-loop 区770 bp序列的分析,探讨了两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效种群大小、历史种群动态和种群间的基因流模式。在101 个D-loop 区序列中共发现34 个单倍型,其中24 个分布在皖南种群,10 个分布在大别山种群,种群间无共享单倍型。皖南种群线粒体遗传多样性(h =0. 952,π = 0.016 8)明显高于大别山种群(h =0.734,π = 0. 007 7),雌性有效种群(NE = 146830)亦大于大别山(NE =19840)。通过歧点分布分析表明在更新世第四间冰期,小麂皖南种群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种群扩张事件(在约15. 7 万年前)。基因流的分析结果显示皖南种群和大别山种群间存在着明显不对等的基因流(MW N→DB =0. 36;MDB→W N =75. 00)。这种不对称的基因流模式可能反映出在晚更新世冰期循环中,作为天然地理屏障的长江在盛冰期和间冰期对物种扩散的阻隔能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49.
本研究对螺旋藻产品的免疫调节保健功能进行了检验和评价。小鼠实验结果显示 ,饲喂螺旋藻可以增强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活力。研究表明 ,螺旋藻能协调地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 ,它不愧是优秀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250.
对东北松嫩平原碱化草地植物群落空间格局的分形性质进行了分析,分别用边长面积指数和Korcak相对斑块化指数估计了斑块边界复杂性和斑块面积大小频率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加,占优势的羊草(Leymuschinensis(Trin.)Tzrel)斑块的斑块化加剧,而斑块的边界在中度放牧时最不规则;在水淹地,占优势的羊草斑块和次优势的碱茅(Pucineliaspp.)斑块、獐茅(Aeluropuslitoralis(Gouan)Parl.var.sinensisDebeaux)斑块的斑块边界复杂性和斑块化程度比未水淹地都低,说明水淹降低了群落复合体内的异质性;在水淹地,优势斑块的边长面积指数和Korcak指数均低于次优势种,但在重度放牧地结果正好相反,可能是由于两种样地处于不同的演替阶段;而且,斑块边界复杂性符合同一尺度规律,在现有的面积范围内没有尺度转换,斑块面积大小的频率分布格局则存在尺度转换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