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5 毫秒
91.
目的:调查军队医院非现役编制医务人员的军事素质和卫勤保障意识,探讨提升该群体卫勤保障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军队医院卫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院154名非现役编制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军事理论、卫生勤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及战伤急救等,分析非现役编制医务人员缺乏的基本军事素质,并提出针对性的加强军队医院文职人员卫生勤务保障能力的可行性培训计划,在培训结束时对医护人员的军事素质进行测评。结果:问卷调查结果:非现役文职人员的军事素质评分为(3.70±0.46)、卫生勤务能力评分为(2.48±0.9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评分为(2.61±0.53)、战伤急救技能评分为(2.42±1.02)。测评结果:军事理论知识评分为(4.11±1.04)、卫生勤务能力评分为(4.78±1.37)、突发事件应急意识评分为(4.56±0.56)、战伤急救技能评分为(4.68±0.91)。培训后,非现役医务人员的卫勤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现役文职作为军队医院的聘用制人员已成为医务工作的主要力量,因此军队医院应加强非现役医务人员的卫生勤务保障能力,提高我军后勤医疗保障的坚固力量。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转化酸性卷曲螺旋蛋白1(TACC1)和肠三叶因子(TFF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TACC1及TFF3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乘积极限法及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胃癌组织中TACC1及TFF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ACC1和TFF3在进展期胃癌、有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高。此外,TFF3在较大肿瘤(肿瘤大小〉4 cm)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高。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TACC1和TFF3表达与低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ACC1和TFF3的表达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结论:TACC1和TFF3的表达可以作为胃癌的独立不良预后因子,而且在胃癌组织中TACC1和TFF3共同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93.
刘涛  张旎娴  何凤  张丹  项方  卢斌 《生物磁学》2014,(2):368-371
肿瘤的生物治疗尤其是用免疫活性细胞输注的过继免疫治疗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三大常规治疗的又一新的治疗肿瘤的方法。此疗法不仅是常规抗肿瘤治疗的补充,更是为晚期不宜手术或无法承受放疗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的患者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可取得常规方法无法达到的疗效,成为人类抗击肿瘤最有希望的战略措施之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用于肿瘤过继免疫治疗较为有效的免疫效应细胞之一,是目前所知杀伤活性最高的肿瘤杀伤细胞,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的特点,对正常骨髓造血前体毒性小,已大量应用于临床。脐血CIK细胞增殖速度、杀瘤活性优于外周血CIK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更低等优点,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脐血CIK细胞的抗肿瘤研究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重瓣玫瑰(Rosa rugosa ‘plena’)的诱导抗虫性,采用机械损伤方式诱导处理重瓣玫瑰,研究机械损伤对重瓣玫瑰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可诱导重瓣玫瑰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增加,PPO、P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PAL活性的升高持续时间较长。T3(打孔损伤,3孔/叶)处理为最适的损伤程度,诱导的PAL、PPO、POD活性分别在第7、3、5天达到最高值。因此认为,采用适度地损伤能够诱导重瓣玫瑰较高的防御酶活性,提高植株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95.
【目的】针对易腐垃圾成分快速构建一种高效堆肥复合菌剂。【方法】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服务网络计划"支持建设的微生物资源库为基础,根据菌株产酶活功能信息,针对易腐垃圾有机成分定向挑选出高产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木质素酶、脂肪酶)菌株,通过测定菌株间拮抗作用,构建了一种高效堆肥复合菌剂CM菌剂。进行了菌剂发酵条件优化和易腐垃圾堆肥应用研究。【结果】CM菌剂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7%的种子液于红糖培养基中,30°C下培养48h,此时菌剂产生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木质素酶、脂肪酶酶活分别为181.76、52.92、1.57、12.81、9.94 U/mL。堆肥结果表明CM菌剂堆肥产品pH、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均满足生物有机肥标准(NY884-2012)。CM菌剂堆肥过程中最高温度为63.5°C,高温期9–12 d,30 d后含水率为28.7%,有机质降解率为30.4%,C/N为8.93,与商品菌剂BM相比堆肥效果更好,可使堆体高温期延长4–7d、含水率降低3.8%,可加快易腐垃圾中有机质降解,降解率提升6.2%,并具有更强的固氮能力,缩短腐熟时间,提升堆肥产品品质。【结论】基于环境微生物资源库功能信息构建堆肥复合菌剂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菌剂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96.
2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是引起生殖器疱疹的主要病原体。生殖器疱疹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和肛周皮肤黏膜疱疹或溃疡,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难以治愈的性传播疾病,临床治疗多以抑制病毒复制的核苷类药物阿昔洛韦及其衍生物更昔洛韦、喷昔洛韦等为主。这些药物对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有一定作用,但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且对其合并症基本无效。作用于HSV-2其他感染周期的药物成为人类探索的新领域。HSV-2感染宿主细胞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包括黏附、穿入、核转运、基因组复制、衣壳组装、子代病毒释放等多个步骤,涉及多种细胞和病毒蛋白的活性。本文对HSV-2体外感染周期详细步骤及其分子机制作一综述,以期深入了解其感染机制,并为研制作用于不同感染阶段的抗HSV-2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5个香菇菌株重测序,以香菇L808-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为参考基因组,分析了这些菌株中插入/缺失(InDel)标记位点在香菇基因组10条染色体上的分布,并筛选了插入/缺失碱基数≥15的位点,合成了449对InDel标记引物。经过PCR和电泳检测,其中237对引物条带清晰。最终筛选出107个PIC≥0.3的标记作为核心InDel标记对来自国内的44份香菇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显示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各自聚为一支,所选香菇菌株间存在明显的群体分层。群体结构分析显示香菇种质资源可分为4个亚群,主成分分析显示香菇菌株之间的位置及距离与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相符。香菇InDel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为香菇核心种质的构建和种质资源育种引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用经典的spizizen方法将穿梭质粒pLJ导入Bacillus subtilis168、Bacillus subtilisWB600、Baci//ussubtihsW-B800中,均能达到70多个转化子/μgDNA的较高转化效率,但用此方法将该质粒导入由本实验室筛选并保存的野生型BacillussubtilisNx-2中,不能获得转化子。本研究对spizizen转化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吐温-80,DMSO、丙酮、甲苯、乙醇等有机溶剂,均能获得转化子。同时,本研究对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选取吐温-80、DMSO、甲苯等3种效果较好的添加剂设计正交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4%吐温-80、3%DMSO、1%甲苯的条件下得到了34个转化子/斗gDNA的较高转化效率。还研究了质粒与感受态共培养时间和感受态稀释倍数对转化的影响,当质粒与感受态共培养时间为3h,感受态稀释5倍时.转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
湘中丘陵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伟军  方晰  项文化  张仕吉  李胜蓝 《生态学报》2013,33(24):7765-7773
为了解天然次生林保护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研究方法,对湘中丘陵区不同演替阶段4种林分类型(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土层总有机碳(T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均表现为: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 > 南酸枣落叶阔叶林 > 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 > 杉木人工林,在0-30cm土层,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TOC含量比杉木人工林分别高出13.40%、19.40%和29.91%,MBC含量分别高出15.62%、32.89%和53.33%,DOC含量分别高出8.52%、8.75%和13.76%,EOC含量分别高出32.79%、38.48%和78.30%;2)天然次生林各土层MBC占TOC的比率以南酸枣落叶阔叶林最高,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为其次,马尾松+石栎混交林最低,均高于同一土层杉木人工林(除马尾松+石栎混交林15-30cm土层外),天然次生林各土层DOC占TOC的比率随着演替进展而下降,均低于同一土层杉木人工林(除马尾松+石栎混交林0-15cm土层外),天然次生林各土层EOC占TOC的比率随着演替进展而增加,且均高于同一土层杉木人工林;3)土壤MBC、DOC、EOC含量与TOC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天然次生林土壤MBC、DOC、EOC含量与TOC含量的相关系数随着演替进展而增高,均高于杉木人工林;4)4种林分土壤TOC、MBC、DOC、EOC含量与土壤全N、碱解N、全P、有效P、全K、速效K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0.
制备成年(8~12周龄)和老年(64~72周龄)SD大鼠血清,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年轻血清组和老年血清组,分别采用成年和老年SD大鼠血清培养成年MSCs 36小时后,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和活性氧染色观察细胞衰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O/EB法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及存活情况。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衰老相关蛋白γ-H2A.X、p53表达,RT-PCR法观察p53、p21 mRNA表达。结果发现,与年轻血清组相比,老年血清组MSCs衰老细胞数明显增加((96.2±24.1)/500细胞vS(30.8±8.2)/500细胞,P<0.01)、增殖能力减弱,凋亡率升高,γ-H2A.X、p5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53、p21 mRNA表达升高。这些结果说明、老年SD大鼠血清可促进MSCs发生衰老变化,并抑制MSCs增殖及存活能力,这一作用可能与DNA损伤反应和p53/p2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