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珍稀濒危昆虫——中华虎凤蝶的生物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萃  吴晓晶 《昆虫学报》1992,35(2):195-199
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 Leech)在杭州一年发生一代,以蛹越夏、越冬.1987—1989年,卵见于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幼虫发生于4月上甸至5月中旬.在喂食25%蜂蜜水的条件下,雌、雄蝶寿命分别为12.9±5.82天和11.5±6.64天.卵2—35粒一堆,产在寄主叶背.卵期23.1±8.32天,卵发育起点温度7.68℃,有效积温111.40目度.幼虫期平均36.3天,全幼虫期取食叶面积25362.00±1820.68mm2.蛹期307.5±4.65天.本文并就该蝶发生数量少的原因和应采取的保护措施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2.
寄主抗药性对菜蛾绒茧蜂抗药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室内筛选小菜蛾中抗品系(SRP)、高抗品系(RP)、以敏感小菜蛾幼虫(SP)为寄主的菜蛾绒茧蜂SRC品系和以SRP幼虫为寄主的菜蛾绒茧蜂RSC品系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分别筛选了13、14、14和13代。小菜蛾SRP和RP品系分别获得了68.9和605.8倍的抗性,菜蛾绒茧蜂SRC和RSC品系分别获得了4.3和11.0倍的抗性。上述结果表明通过施药于体内有寄生蜂的小菜蛾幼虫筛选寄生蜂抗性,可以获得具有抗性的寄生蜂。以SRP为寄主的RSC品系的抗性水平高于以SP为寄主的SRC品系的抗性水平,表明和抗性较高的寄主同步筛选,寄生蜂的抗性发展更快。小菜蛾SP、SRP和RP三个品系幼虫的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比为1∶1.15∶1.50;菜蛾绒茧蜂SC、SRC和RSC三个品系幼虫的MFO活性比为1∶1.10∶1.49,成蜂的MFO活性比为1∶1.18∶1.54;而每种昆虫不同品系的羧酸酯酶(CarE)、总酯酶(Es)活性水平与其抗性水平变化不一致,表明抗性与MFO活性升高有关,而与CarE和Es的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23.
闭弯尾姬蜂与菜蛾盘绒茧蜂寄生菜蛾幼虫时的种间竞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室内25℃下,以菜蛾3龄初幼虫作寄主,研究了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的种间竞争。当寄主供2种蜂同时产卵寄生时,2种蜂各自的寄生率与其单独寄生时无显著差异,合计寄生率比一种蜂单独存在时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2种蜂均能产卵寄生已被另一种蜂寄生了的寄主幼虫。当寄主被2种蜂寄生的间隔时间很短(少于10 h)时,所育出的蜂绝大部分(80%以上)为绒茧蜂;当寄主先被绒茧蜂寄生,并饲养2天以上再供弯尾姬蜂寄生时,所育出的全为绒茧蜂;当寄主先被弯尾姬蜂寄生,并饲养2天以上再供绒茧蜂寄生时,寄主幼虫绝大部分不能存活,只有少部分能育出寄生蜂,且多为弯尾姬蜂。当2种蜂的幼虫存在于同一寄主体内时,2种蜂的发育均受到另一种蜂的抑制;绒茧蜂1龄幼虫具有物理攻击能力,能将弯尾姬蜂卵或幼虫致死。这些结果表明,菜蛾盘绒茧蜂与半闭弯尾姬蜂在同一寄主中发育时,前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4.
烟粉虱传播双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纠敏  周雪平  刘树生 《昆虫学报》2006,49(3):513-520
综述了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对双生病毒的获取、传播及存留等方面的特性。烟粉虱最短的获毒和接种时间为15~30 min;双生病毒在烟粉虱体内可存留1至数周,有的终身存在。烟粉虱对双生病毒的传毒效率除了随其获毒及传毒时间的延长、传毒烟粉虱个体数量的增加以及病毒体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外,还与烟粉虱的龄期及性别有关。双生病毒除了在植物与粉虱之间直接传播外,还可通过烟粉虱交配及经卵携带的途径在烟粉虱个体和代别间进行传播。寄主植物、双生病毒的一些特殊蛋白以及烟粉虱内共生菌产生的GroEL蛋白,都可影响烟粉虱携带的双生病毒种类及传毒的可能性。双生病毒可对烟粉虱的发育、存活和生殖产生不利或有利的影响。雌成虫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后,存活力和生殖力均下降; 而携带番茄斑驳病毒(tomato mottle virus, ToMoV)后,生殖力提高。此外,植物感染双生病毒后,其对烟粉虱的适合性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25.
烟粉虱传播双生病毒的特性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静  王晓伟  刘树生 《昆虫学报》2015,58(4):445-453
烟粉虱以持久性、可循回的方式传播双生病毒。烟粉虱传毒历经获毒、持毒和传毒3个阶段,烟粉虱体内的病毒受体、病毒蛋白以及寄主植物因子都参与了这个过程。本文综述了影响烟粉虱特异性传播双生病毒的因素以及二者的直接和间接互作。烟粉虱传播双生病毒的特异性不仅与烟粉虱隐种和病毒种类有关,还与烟粉虱体内特定的器官或细胞、烟粉虱和病毒的蛋白以及烟粉虱体内的共生细菌有关。在烟粉虱和双生病毒的长期共进化中,病毒可以通过调控烟粉虱和寄主植物的特性而促进其自身的传播。  相似文献   
26.
植物病毒可通过影响植物形态和生理特性从而对媒介昆虫和寄生性天敌产生作用。然而, 在植物 媒介昆虫 寄生蜂三营养级关系研究中有关植物病毒的影响很少被考虑。本研究测定和分析了番茄植株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后叶毛密度的变化及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重要寄生性天敌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 Zolnerowich and Rose行为与适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携带TYLCV病毒番茄植株叶毛密度显著增加, 为健康植株叶毛密度的1.8倍。海氏桨角蚜小蜂在带毒植株叶片上的寄主处置时间和寄主块停留时间显著长于其在健康植株叶片上的时间, 分别为其2倍和1.5倍, 但寄生蜂的寄生率、 羽化率及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P>0.05)。本文首次报道了双生病毒侵染可引起叶毛密度的增加, 对理解植物-双生病毒-烟粉虱-寄生蜂四方关系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27.
海氏桨角蚜小蜂和丽蚜小蜂是烟粉虱的重要天敌,为更有效地发挥其控害作用,在大棚条件下评估了这两种寄生蜂在种内及种间竞争时对单雌寄生率及对烟粉虱的控害潜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种间竞争导致丽蚜小蜂的单雌寄生率显著降低,而对海氏桨角蚜小蜂无显著影响,种内竞争对两种寄生蜂的单雌寄生率均无显著影响。与单头蜂对烟粉虱的致死率比较,两头蜂在夹叶笼内对烟粉虱的致死率无显著差异,表明两种蜂的种内和种间竞争作用对寄生蜂的控害潜能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28.
双生病毒可通过调控寄主植物促进媒介昆虫烟粉虱种群增长,然而病毒侵染植物后是否通过调控植物挥发物来影响烟粉虱及其天敌的嗅觉反应还未见报道。【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烟草植株感染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后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及其重要寄生性天敌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Zolnerowich and Rose)嗅觉反应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Y形嗅觉仪方法,我们测试了烟粉虱及海氏桨角蚜小蜂对带毒植株、健康植株及烟粉虱危害植株的选择偏好性。【结果】烟粉虱及海氏桨角蚜小蜂选择携带TYLCCNV病毒的烟草显著多于健康烟草植株,但烟草被病毒与烟粉虱共同侵染时,烟粉虱对带毒烟草的选择仍显著多于无毒植株,而寄生蜂虽然仍较多选择带毒植株,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这些结果表明烟粉虱及海氏桨角蚜小蜂偏好选择携带TYLCCNV病毒的烟草,但这种偏好作用在烟粉虱取食共同危害时有一定程度的减弱。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双生病毒侵染植物可增加烟粉虱及其天敌对植物的选择作用,并就其功能及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
一种适合粉虱实验观察的新型微虫笼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介绍了一种适合粉虱实验观察的新型微虫笼。该微虫笼利用具盖塑料杯、条形发夹等材料制作而成,底部直径3 0mm ,高约3 5mm ,单个重量约5g。虫笼可开启的底板上特制一小圆孔,便于接入粉虱成虫。可将单头或小群体粉虱罩在植物叶片上饲养观察,使用方便。可用于粉虱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适应性、交配行为以及饲毒和传毒等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0.
生物入侵是人类生存发展必须有效应对的巨大挑战。对生物入侵机制的了解有助于对入侵生物的预警和治理。暴发性害虫B型烟粉虱近20年来陆续入侵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将许多地区的土著烟粉虱取代,造成大片作物严重减产和绝收。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一直在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