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21.
猪TCTP基因的表达规律及其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 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是一类广泛存在各种生物、序列高度保守的蛋白,最初认为TCTP是一类生长相关蛋白,近年研究发现TCTP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Solexa)技术、实时定量PCR (RT qPCR)对瘦肉型和脂肪型猪不同生长阶段脂肪组织、脂肪细胞中TCTP的表达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siRNA技术,沉默TCTP,研究了其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TCTP在瘦肉型猪脂肪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脂肪型猪(P<0.01)|在不同日龄猪脂肪组织中,TCTP的mRNA表达量随着日龄增长而降低|在不同组织中的检测结果发现,TCTP在心、肝、肾、肌肉和脂肪中有较高的表达,肺和脾中表达量较低|TCTP的mRNA表达量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过程中逐渐增高,在分化阶段逐渐下降|沉默TCTP促进了脂肪细胞的分化,引起了PPARγ、C/EBPα、SREBP 1c的显著升高(P <0.01).以上研究发现,TCTP在脂肪沉积过程中可能具有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肥胖关键基因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2.
为研究MED1如何影响血浆脂质代谢,以MED1肝脏特异性敲除鼠 (MED1ΔLiv) 为动物模型,禁食0、24、48、72 h,通过H&E染色切片观察了MED1ΔLiv鼠肝脏的形态学变化,运用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酶试剂盒及FPLC方法分析了MED1ΔLiv和对照鼠 (MED1fl/fl) 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水平以及脂蛋白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禁食72 h,与MED1fl/fl和PPARα?/?对照鼠相比,MED1ΔLiv鼠肝脏无脂肪沉积。禁食24、48、72 h,与MED1fl/fl鼠相比,MED1Δ  相似文献   
123.
雌激素受体关联受体α 调节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激素受体关联受体a (Estrogen-related receptor a,ERRα) 是调控机体能量代谢的关键转录调控因子,也是脂肪生成的关键调控者。为研究ERRα对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分解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分化的猪脂肪细胞在PKA (Protein kinase A) 或/和ERK (Extracellular signal-related kinase) 抑制剂预处理和不处理的情况下,再用Ad-ERRα侵染或XCT790处理48 h。通过测定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浓度和培养液中的甘油释放量分析脂肪细胞的脂解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PAR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perilipin A、p-perilipin A、HSL (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 和ATGL (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 蛋白表达。结果显示,ERRα显著促进猪脂肪细胞分化及甘油三酯积累,同时促进了甘油三酯水解;分别及同时阻断PKA和ERK通路并不影响ERRα对脂肪细胞甘油释放的促进作用;ERRα显著上调HSL、ATGL、PPARγ及perilipin A蛋白表达,但p-perilipin A水平并未发生变化。推测过量表达ERRα可能导致HSL和ATGL蛋白表达上调并促进甘油三酯水解,从而为脂肪细胞分化提供更多的游离脂肪酸 (Free fat acid,FFA) 作为甘油三酯合成周转的底物。  相似文献   
124.
“微生物”这一名词指非常小的生物,如古菌、细菌、原生生物、真菌和病毒,肠道“微生物组”表示的是肠道微生物集合体。它们实际上共享宿主的身体空间,但作为宿主健康和疾病的决定因素却几乎被忽视。作为信息的集合,微生物组包括微生物的基因组数据、结构元件、代谢物和环境条件。最近对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落在维持宿主稳态和调节宿主表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包括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在内的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微生物群落序列谱等深入测定技术出现,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组与宿主遗传背景之间的关系有了许多见解。本文通过肠道微生物组学的概述,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建立肠道微生物组学与宿主遗传之间联系,并对宿主遗传学与肠道微生物组的关系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5.
分别以0μmol/L (对照组)、10μmol/L (低剂量组),20μmol/ L (中等剂量组),50μmol/L, 100μmol/ L (高剂量组)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处理体外培养1~3日龄健康仔猪前体脂肪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及增殖状况;油红O染色化学比色法定量分析细胞内脂肪生成及细胞分化程度;RT-PCR法分析Sirt1 (sirtuin1) mRNA 表达情况,探讨Sirt1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结果表明,脂肪细胞经RES处理后,各组MTT和油红O染色测得的光密度值(OD值)均低于对照组, 50μmol/L, 100μmol/L组在96~120h作用极显著(P<0.01),与中低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以20μmol/L,100μmol/L RES处理细胞后,Sirt1 mRNA表达量随细胞分化的进行而逐渐升高,100μmol/L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μmol/L组(P<0.05)。RES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高剂量RES (50μmol/L和 100μmol/L)可显著减少细胞内脂肪的合成、抑制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 Sirt1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可能是RES抑制细胞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6.
雌激素受体关联受体α(Estrogen-related receptor α,ERRα)是调控机体能量代谢的关键转录调控因子,其在白色脂肪组织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touch down-PCR方法克隆猪ERRα基因的ORF序列;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其在猪各组织及成熟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模式;利用ERRα特异性抑制剂XCT790处理原代培养的猪成熟脂肪细胞,探讨其对成熟脂肪细胞甘油三酯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克隆的猪ERRα基因ORF序列长1269bp(GenBank Accession No.FJ446485,尚未公布),编码422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高度同源;ERRα蛋白高表达于猪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肾脏以及心脏中,在脾脏中表达量较低;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显示,ERRα蛋白广泛分布于脂肪细胞的细胞核和胞浆中;XCT790在10μmol/L浓度时显著抑制了ERRα蛋白的表达和成熟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聚集。本研究将为有效调控体脂沉积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7.
用成熟脂肪建立一种新的猪前体脂肪细胞培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去分化的成熟脂肪细胞建立一种新的具有再增殖和再分化能力的猪前体脂肪细胞模型. 用“天花板” 培养法分离、培养1~3日龄仔猪皮下成熟脂肪细胞,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计数,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率, RT-PCR分析前体脂肪细胞标志基因Pref-1及成熟脂肪细胞关键转录因子PPARγ和C/EBPα等mRNA表达情况. 发现刚贴壁的细胞为单室脂滴成熟脂肪细胞, 油红O染色完全阳性; 14d后这种成熟脂肪细胞完全去分化为无脂滴的纤维状细胞, 并表达前体脂肪细胞标志基因Pref-1, 油红O染色阴性. 这种去分化的前体脂肪细胞在成脂诱导剂作用下,可重新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 结果证实,成熟脂肪细胞去分化后的前体脂肪细胞可重新增殖、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 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前体脂肪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28.
本研究所构建的BAC文库覆盖了8倍新疆细毛羊的基因组,平均插入片段的大小为133kb,同时文库92.5%的克隆插入片段大于100kb,而且有部分克隆甚至大于300kb,假定绵羊的基因组含有3×10~6kb,根据文库的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133kb,从文库筛选到目的片段的概率为98.208%。为了验证文库有较好的覆盖率,构建了2倍基因组文库PCR筛选系统,并对位于新疆细毛羊20号染色体MHC基因邻近区段的DMB_EX2、MCMA36、CP73和BM1258 4个分子标记进行了筛选,得到的平均阳性克隆数为1.5个,从筛选结果来看,这与文库插入片段估计的8倍基因组覆盖率相当接近并且没有偏向,这使得本文库成为研究绵羊的功能基因、位置克隆和完善基因组物理图谱的极为有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9.
庞卫军  白亮  杨公社 《遗传学报》2006,33(6):515-524
H-FABP是FABP家族成员之一,在长链脂肪酸的吸收和代谢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它对猪IMF含量的影响还知之甚少,对中国西部地区的猪种更是如此.文章利用PCR-RFLP(HinfⅠ、HaeⅢ和Msp Ⅰ 3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内江猪、荣昌猪、汉江黑猪、汉中白猪、八眉猪和野猪共计265头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了H-FABP基因对猪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并运用猪脂肪细胞培养,油红O染色和TG测定等技术检测了H-FABP基因不同基因型脂肪细胞内脂滴的形态和沉积的量.结果表明:(1)在HinfⅠ-RFLP位点上,上述品种和野猪均存在多态性,其中大白猪、八眉猪、汉江黑猪、汉中白猪和野猪表现为低度多态,杜洛克、长白猪、内江猪和荣昌猪为中度多态;除汉江黑猪(P<0.05)和野猪(P<0.01)外,其他猪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Hardy-Weinderg平衡状态(P>0.05);而在HaeⅢ-RFLP和Msp Ⅰ-RFLP位点上,仅内江猪、荣昌猪、汉江黑猪和八眉猪为单态;(2)9种基因型对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影响,HH>Hh>hh,DD<Dd<dd,AA<Aa<aa,遗传效应值分别为:3.89,3.42,3.17,2.27,2.49,2.91,2.28,2.70,2.95,H-FABP基因可显著地提高IMF含量(P<0.05);(3)aaddHH型的脂肪细胞脂滴的形态,密度和含量与其他基因型细胞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可通过提高"aaddHH"基因型的频率来增加IMF含量,达到改善猪肉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0.
中国山羊mtDNA D-loop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DNA测序技术分析了中国9个山羊品种(板角山羊、成都麻羊、贵州黑山羊、贵州白山羊、黔北麻羊、马头山羊、陕南白山羊、黄淮山羊和雷州山羊)共计128个个体的mtDNA D-loop全序列。结果表明:山羊mtDNA D-loop全序列长度为1212-1213bp,检测到102个变异位点,约占分析位点总数的8.42%,可变位点中转换占99个,颠换2个,1个转换/颠换共存;界定了92种单倍型,有78种为各品种独享单倍型,另外14种为群体内或群体间共享单倍型。9个山羊品种单倍型多样度为0.9333-1.0000,核苷酸多样度为0.7062%-1.8265%,表明中国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根据92种mtDNA单倍型构建了中国山羊的NJ分子系统树,聚类表明,中国山羊mtDNA D-loop序列单倍型分为支系A和支系B两大类。支系A包括75种单倍型,代表95个样本,占总数的74.22%;支系B包括17种单倍型,代表33个样本,占总数的25.78%,说明中国山羊存在支系A和支系B两大母系起源。对中国山羊mtDNA D-loop的支系A和支系B进行核苷酸不配对分布曲线分析和Fu的Fs中性检验,分析表明,支系A的分布曲线呈单峰形,Fs值为-24.6491,P值为0.0000,显著偏离中性,表明山羊支系A曾经历群体扩张;支系B呈近似双峰分布,Fs值为-3.3947,P值为0.0980,中性检验差异不显著,表明山羊支系B没有经历群体扩张,群体大小保持相对稳定。山羊支系B可能起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