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远程耦合世界的可持续性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距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日益广泛。这种远程相互作用往往会对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很多可持续性研究都是针对某个特定地点进行的,很少注重多个地点之间远程相互作用对可持续性所产生的影响。虽然有些研究涉及到远程因素,但通常都把它们看作外在变量,而未把它们看作反馈。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综合各种远程相互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远程耦合的综合框架,它是一个远距离社会经济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总体概念。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是研究在特定地点发生的相互作用,远程耦合概念是对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研究的自然延伸。远程耦合框架包括五个相关的组成部分,即: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流、代理、原因、和影响。本文通过农产品贸易和物种入侵两个远程相互作用的例子来解释远程耦合框架,重点阐述远程耦合框架的影响,并讨论促进远程耦合研究发展的研究条件和方法。这个框架有助于分析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研究差距,探索其中的隐含成本以及尚未开发的优势,提供引入反馈及多系统(发送、接收和外溢系统)之间权衡和协同的有效手段,从本地到全球各个层面加深对远程相互作用的认识,并提高社会经济和环境可http://www.ecologica.cn持续发展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2.
短命植物经长期进化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该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主要短命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的66个样方、109个植物样品、42个物种的叶片生源要素的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以明确研究区的主要短命植物在个体尺度、种群尺度、群落尺度上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异速关系,揭示制约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短命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元素。结果显示:(1)在3个尺度上,短命植物叶片K含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N、P含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N∶P均值都小于14;Ca含量在个体尺度和种群尺度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群落尺度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体尺度上,各生源要素间的相关性以Ca-Mg最高、K-Mg其次、Ca-S最低;各元素增长斜率显著偏离1,各元素间呈异速增长关系,增长速率为MgCaKPFeNS。(3)种群尺度上,Ca-Mg的增长指数为0.82(接近1),说明两元素间大致呈等速增长,各元素间的增长速率为CaKPSNFe,其中Ca的增长速率最大,它在植物生物量大量积累时期,植物会获得更多的Ca为开花繁殖做准备。(4)群落尺度上,各元素间相关性的拟合优度都高于个体尺度,各生源要素间具有显著的异速增长关系,增长速率为KCaMgSPNFe,表明短命植物对不同元素的利用速率不同。研究发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短命植物在受N、P限制的同时更易受N限制,群落尺度上具有较高一致性生物学特征和相同生态适应性的物种具有更高的拟合优度。  相似文献   
43.
加工番茄连作对农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孙艳艳  蒋桂英  刘建国  张伟  唐志敏 《生态学报》2010,30(13):3599-360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连作及活性炭处理对加工番茄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番茄连作对其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产生一定影响。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而脲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通过活性碳处理后,脲酶、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磷酸酶活性比对照(未活性炭处理)增加,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连作2a和3a的细菌数量分别比1a降低12.1%和16.8%,真菌数量连作2a和3a分别比种植1a时提高20%和60%,放线菌数量连作2a和3a土壤中分别是种植1a的1.04倍和1.12倍,通过活性碳处理后,细菌的数量在连作2a和3a时分别比对照增加5.8%和1.6%,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比对照分别降低13.0%、23.1%和8.3%、50%。反硫化细菌数量随连作年限延长而增加,硝酸细菌和好氧性自身固氮菌数量减少。可见通过活性炭处理可减轻自毒物质对加工番茄土壤酶和微生物的影响,从而缓解加工番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小鼠Ⅲ度烧伤死亡率和疤痕形成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背部用95%酒精造成Ⅲ度火焰烧伤,烧伤面积7cm2,烧伤时间30s;氯胺酮用量10~20mg/kg,分别于烧伤后或烧伤前后腹腔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过烧伤小鼠早期死亡率和烧伤后期瘢痕面积观察其作用。结果 BALB/c和C57BL/6小鼠烧伤后立即、4h、24h腹腔注射氯胺酮20mg/kg,小鼠死亡率分别为42.8%和100%,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C57BL/6小鼠烧伤前10min和烧伤后4h、24h注射氯胺酮10mg/kg,小鼠死亡率为100%,与对照组也无差别。烧伤时间减为20s,于烧伤烧伤后立即和24h注射氯胺酮20mg/kg,35d后测定瘢痕面积,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胺酮无明显降低小鼠烧伤早期死亡率的效果,但有减少烧伤瘢痕面积的作用,可能与氯胺酮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5.
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生境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从长远来看,从山系或更大尺度上来开展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生境的研究与保护更有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支持下,利用大熊猫生境结构理论模型,选取海拔、坡度、植被类型、竹子分布、道路和居民点的分布等评价因子,系统地研究了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生境的分布、生境质量与空间格局,以及生境保护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山系生境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对策。遥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大熊猫生境密切相关的阔叶林与针叶林的面积为344,970hm2,占该地区总面积的58.4%,灌丛占18.4%,其他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类型占23.2%。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相岭山系的大熊猫潜在生境为118,749hm2,由于森林及矿产资源的开发、交通以及农业活动等的影响导致生境面积减少为93,115hm2,且尚存的生境被隔离为两个互相独立的生境单元,使荥河与瓦屋山这两个种群的交流受到严重阻碍,而现有的保护区仅保护了生境总面积的28.0%。为了有效地保护该山系的大熊猫,应该注意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大熊猫生境的规划与保护:(1)扩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范围,使大熊猫生境的集中分布区都得到保护;(2)以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为契机,加强被隔离生境的联系,促进大熊猫种群之间的交流;(3)控制海拔1,800–2,700m之间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林伟  刘建国 《蛇志》2005,17(3):199-199
我院2000年5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3例,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40例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应用连续硬膜外镇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评价   总被引:95,自引:24,他引:71  
生物的生境是指生物生活繁衍的场所,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构成。近几个世纪以来,物种绝灭的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最重要的原因是生物生境的人为破坏。对保持生物的生境评价,是分析这些物种种群减少,濒危原因的重要手段,还能为制定合理的保护对策提供依据。根据大熊猫生境分布特点提出了大熊猫生境结构理论模型,将影响卧龙大熊猫生境质量的因素分为物理环境因素、生物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探讨了生境评价的程序与卧龙大熊猫生境评价准则,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空间模拟方法分析了卧龙大熊猫生境质量。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卧龙自然保护区内适宜大熊猫生存的生境面积有57597.3hm^2,其中最适生境面积为6256.1hm^2,主要分布在海拔2300-2800m的平缓山坡与台地。  相似文献   
48.
尿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产物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克隆了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AS2-117尿酸氧化酶(Urate Oxidase,Uricase,EC1.7.3.3)的基因。将此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1a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高表达的重组转化子菌株。经IPTG诱导,重组尿酸酶基因表达量可达菌体可溶性蛋白的40%。重组尿酸氧化酶为有酶活性的可溶蛋白。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表达产物有免疫学活性。经DEAE D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纯度可达95%。重组蛋白和天然蛋白的理化特征比较证明重组蛋白的热稳定性有较大提高。酶盒配制和临床应用实验表明重组蛋白可代替天然蛋白进行临床血清尿酸的分析。  相似文献   
49.
人白血病抑制因子(hLIF)cDNA装入p2bac,受其多角蛋白启动子控制,并与野生型线性杆状病毒DNA共转染昆虫细胞Sf9。经ELISA和免疫印迹证实,该重组病毒感染Sf9 24h后(胞解液)和48h后(培养液),均可测得表达的hLIF,在72h时蛋白浓度可达每毫升(1×10~7细胞)4~10μg;经细胞活性观察表明,该蛋白可促进人白血病细胞U937分化,并使U937内信号分子STAT_3合成增加。结果表明,昆虫细胞表达的hLIF可分泌于培养液中且含量高。它的高表达、易纯化、强活性,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利用中温蒸煮工艺进行高浓度酒精发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中温蒸煮工艺生产高浓度酒精,首先利用耐高温α-淀粉酶在9s~97℃下同时糊化和液化淀粉.接着在60℃下加高转化率的糖化酶进行糖化,最后在30℃下加酵母菌悬液进行发酵。酵母菌w4在60h内可以产生18.3%的乙醇,在成熟发酵醪中的残还原糖和总糖分别为1.2%和4.1%,细胞存活率为68.5%。如果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铵,可进一步改进这一工艺,使成熟发酵醪的乙醇浓度提高到18.9%,发酵周期缩短到50h,残还原糖和总糖分别减少到0.27%和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