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混隐色猎物高对比度的斑纹会破坏身体的轮廓而产生虚假边缘,妨碍捕食者检测猎物身体的真实边缘.测量动物轮廓周围的虚假边缘与连贯边缘的比例(混隐比率)是目前量化混隐色最好的方法.本研究以黄额闭壳龟Cuora galbinifrons为实例,阐述如何利用目前最先进的加博边缘混隐比率法对脊椎动物混隐色进行量化,并比较不同微生境基...  相似文献   
72.
73.
修复效率低一直是植物修复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我国的CO2减排压力和CO2对植物生长的必要性,选择C3植物绿豆和C4植物玉米作为修复植物,以DEHP为目标污染物,探索增施CO2对植物修复土壤DEHP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 DEHP对两种植物生长和根际微环境都产生了抑制性影响.增施CO2后,两种植物地上干质量显著增加,叶片SOD酶活性明显下降,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根际耐DEHP胁迫微生物数量增加,表明增施CO2对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DEHP胁迫能力、改善根际微环境有积极作用.增施CO2还促进了两种植物对DEHP的吸收,特别是植物地下部分.这些共同作用导致增施CO2后的两种植物根际DEHP残留浓度明显下降,土壤污染植物修复效率提高.整体上看,增施CO2对C3植物绿豆的影响明显大于C4植物玉米.可以将增施CO2 作为强化植物修复过程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4.
以‘P13201’甜椒品种为材料,在光照培养箱内采用营养液栽培法,研究了叶面预喷施不同浓度6-BA(5、10、20、50μmol/L)溶液对高温胁迫(40℃/30℃昼/夜)下甜椒幼苗的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缓解甜椒高温胁迫的最佳6-BA浓度。结果显示:(1)高温胁迫致使甜椒幼苗的各生长指标及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且10μmol/L 6-BA处理下的株高、茎粗、地上干重、根干重与常温对照(28℃/18℃昼/夜)差异不显著,其幼苗的地上鲜重、根鲜重、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含量在各处理中降幅也最小。(2)高温胁迫下甜椒幼苗叶片的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下降,非光化学猝灭(NPQ)显著升高;相比其他处理组,10μmol/L 6-BA溶液处理下的各荧光参数变化幅度最小,特别是NPQ与对照差异不显著。(3)甜椒叶片中O-·2产生速率、抗氧化酶(SOD、APX、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受高温胁迫后显著增大,但10μmol/L 6-BA溶液处理下O-·2产率、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显著小于T0处理(蒸馏水+高温)下的各值,而其SOD、APX、POD活性则表现相反,相比T0处理,显著升高了50.5%、79.4%、50.3%。研究表明,高温显著抑制了甜椒幼苗正常生长,致使叶片中各抗逆生理生化指标变幅大增,而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6-BA有利于高温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及光能的捕获与转换,有效缓解高温胁迫伤害,维持甜椒幼苗的正常生长,并以10μmol/L 6-BA溶液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5.
摘要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温麻醉联合脉搏指数轮廓心输出量(PiCCO)监测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脑组织灌注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入住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120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组(常温麻醉联合PiCCO监测)和低温组(控制性低温麻醉联合PiCCO监测)。PiCCO同时测量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统计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耗氧量。通过动脉导管或血压袖带测量平均动脉压(MAP)。使用EVD测量颅内压(ICP)。脑灌注压为MAP和ICP之间的差值。通过Armstrong和 Al-Awadi方法测量MDA水平。通过分光光度方法测量NO水平。通过恒流过滤器系统测量ED指数。通过ELISA测量Caspase-3、Caspase-9、IL-6和IL-8的水平。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和死亡率统计。结果:低温组CO和CI较常温组升高(P<0.05)。低温组干预前DO2、VO2和SvO2与常温组比较无统计性差异(P>0.05)。低温组与常温组干预后DO2、VO2和SvO2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低温组干预后DO2、VO2和SvO2较常温组升高(P<0.05)。低温组0 h脑灌注压与常温组比较无统计性差异(P>0.05)。低温组1 h、2 h和3 h脑灌注压较常温组升高(P<0.05)。低温组MDA、NO和ED较常温组降低(P<0.05)。低温组Caspase-3、Caspase-9、IL-6和IL-8水平较常温组降低(P<0.05)。低温组ARDS、MODS和死亡率较常温组降低(P<0.05)。结论:控制性低温麻醉联合PICCO监测通过调节细胞凋亡途径和炎症因子分泌,增加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脑组织灌注和耗氧量,降低患者ARDS、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鞘鞍醇激酶-1抑制剂PF-543对1型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6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PF-543组、1型糖尿病组及1型糖尿病+PF-543组。采用禁食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0 mg/kg)构建1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每天通过腹腔注射给予溶媒或PF-543(1 mg/kg),持续至造模后第16周末。造模第16周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心肌组织1-磷酸鞘鞍醇(S1P)浓度;采用心脏超声评估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Masson三色法染色以评估心肌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型胶原蛋白(Col I)、Ⅲ型胶原蛋白(Col Ⅲ)表达水平。结果:1型糖尿病+PF-543组小鼠血浆及心肌S1P水平显著低于1型糖尿病组(所有P0.05)。超声结果显示,1型糖尿病+PF-543组小鼠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1型糖尿病组(65.7±3.3%vs 54.4±3.4%,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小于1型糖尿病组(3.81±0.21mm vs 4.52±0.20mm,P0.05)。Masson三色法染色显示1型糖尿病+PF-543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1型糖尿病组(7.13±0.32%vs 10.21±0.41%,P0.05)。1型糖尿病+PF-543组小鼠心脏TGF-β1、Col I与Col Ⅲ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1型糖尿病组(所有P0.05)。结论:鞘鞍醇激酶-1抑制剂PF-543可显著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血浆与心脏S1P水平,降低心脏TGF-β1表达与胶原蛋白沉积,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心脏纤维化与心功能。  相似文献   
77.
浙江东部地区古村落墙体植物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墙是城市立体绿化的新形式,在景观和生态上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丰富城市墙体植物材料,该研究对浙江东部地区杭州、宁波、金华6个古村落中不同类型墙体上的墙体植物进行了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到的墙体植物共有154种,隶属于69科122属,其中蕨类植物11科15属20种,被子植物59科107属134种;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植物主要集中在菊科、蓼科、禾本科、景天科、蔷薇科、葡萄科、大戟科、荨麻科,植物种类分布较为分散;从植物生活型上分析,草本有96种,藤本21种,灌木21种,乔木16种,草本占大多数;从墙体植物的分布、耐旱性上分析,生长在阳面墙体植物有45种,生长在阴面有67种,耐旱性植物有43种,喜湿性植物有26种;从观赏价值上分析,观叶植物有14种,观花植物19种,观果植物5种;此外,还对墙体植物在垂直绿化的选择应用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8.
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响应病原菌胁迫最重要的转录因子之一,且参与抗病反应及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为研究辣椒WRKY基因的生物学特征,以辣椒高抗疫病材料CM334为试材,克隆获得响应疫霉菌诱导的转录因子CaWRKY1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DNA全长2 530 bp,cDNA全长1 662 bp,含有5个内含子,编码553个氨基酸,含有1个WRKY保守结构域,属于Group Ⅱ(b)。实时荧光定量表达分析表明,CaWRKY14不仅受ABA和疫霉菌胁迫诱导表达,且表达量分别在12 h和24 h时达到峰值,分别是对照的8.54和8.04倍,同时也受高盐、热激和干旱胁迫诱导。利用VIGS技术对CaWRKY14转录因子进行沉默后发现,抗病材料CM334接种疫霉菌后趋于发病。研究表明,CaWRKY14基因在辣椒响应疫霉菌胁迫进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通过水稻田罩笼试验研究了白背飞虱起飞迁出与世代、田间成虫密度的关系以及降水对起飞的影响,采用系统田调查和长翅雌虫卵巢系统解剖分析了各代翅型分化、迁出与水稻生育期的关系以及各世代虫源性质。结果表明:(1)早中稻田白背飞虱起飞迁出以第2、3代为主,后期迁出较少;(2)白背飞虱起飞迁出数量与田间成虫密度有关;(3)降水影响白背飞虱的起飞;(4)白背飞虱各世代以长翅型为主,世代间翅型分化模式不同于褐飞虱,表现为"长—长—长";(5)白背飞虱起飞与水稻生育期关系不大;(6)白背飞虱虫源性质分为基本迁入型、部分迁入滞留与部分迁出型、基本迁出型。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SAP临床疗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在我科就诊的SAP患者64例,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常规组和CBP组,常规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措施,CB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C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中血清淀粉酶的动态改变、治疗第5天各项生化指标及APACHEⅡ评分、病情稳定时间等临床一般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BP组优于常规组。结论:在治疗SAP患者的过程中,应积极加行CBP治疗措施,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