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不同化学型芳樟叶精油及主成分含量的时间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化学型(包括芳樟型、桉樟型和脑樟型)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 Fujita.)叶片精油含量及精油中主成分的相对含量在一年中不同月份的变异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优良芳樟型无性系叶片精油含量及其主成分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在6月份至12月份以及全天不同时段内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年各月份不同化学型芳樟叶片精油含量和精油中主成分相对含量均有差异。其中,叶片精油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即在生长季节均较高、非生长季节均较低,且在5月份和7月份至9月份都处于较高水平。精油中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较复杂;芳樟型芳樟精油的主成分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在6月份最高,随后略有下降但直到12月份变化幅度均不大;脑樟型芳樟精油的主成分樟脑的相对含量在7月份最高,其他月份降低但差异不大;桉樟型芳樟精油的主成分1,8-桉叶油素的相对含量在4月份最高,随后下降,6月份后趋于平稳。在6月份至12月份间,优良芳樟型无性系叶片精油含量在9月份最高,12月份降至最低;而精油中芳樟醇相对含量则在9月份最低,12月份升至最高。全天不同时段优良芳樟型无性系叶片精油含量和芳樟醇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叶片精油含量在早晨最低,日出后逐渐升高,在16:00至17:00时段达到最高;而芳樟醇相对含量则在早晨最高,其他时段略有降低但变化幅度不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芳樟叶片的适宜采收月份为8月份至9月份,每天8:00至17:00均可采收。  相似文献   
112.
在重组枯草芽孢杆菌24/pMX45核黄素发酵中,酵母粉促进核黄素合成,酵母抽提物抑制核黄素合成。分析显示,酵母抽提物的无机离子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酵母粉。在酵母粉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各种无机离子和游离氨基酸,使其含量与酵母抽提物相同。摇瓶发酵结果表明:过量的无机离子和谷氨酸对核黄素合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酵母抽提物含有较高浓度的谷氨酸,是其抑制核黄素合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3.
采石场悬崖生态系统自然演替初期土壤和植被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袁剑刚  周先叶  陈彦  凡玲  杨中艺 《生态学报》2005,25(6):1517-1522
对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3个已关闭3a、5a和6a的采石场(分别记为1、2、3号石场)悬崖上的土壤特征和自然植被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石悬崖是非常极端的生境,悬崖上绝大部分地方为裸露岩石,仅在某些凹陷和缝隙处聚集有少量土壤,土层厚度一般小于1cm;3个悬崖上土壤的机械组成以石砾和沙粒为主,约占土壤总颗粒的94%;虽然土壤肥力指标多属中等偏低水平,但相对于南方荔枝园土壤,3悬崖土壤的肥力状况并不算差。经过3~6a的自然恢复,采石场悬崖上逐步形成有稀疏、丛状分布的草本植物群落,植被盖度和植物种类随恢复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增加。1号石场悬崖的植被平均盖度为10.6%,植物种类有3科8属8种;2号石场的植被平均盖度为18.6%,植物种类有6科11属11种;3号石场的植被平均盖度为23.4%,植物种类有7科12属12种。早期定居的植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菊科的草本植物,其中红毛草和类芦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恢复5a后开始出现马樱丹、野牡丹和岗松等耐旱的阳性灌木。  相似文献   
114.
Tat蛋白转导区域位于融合蛋白C端时的跨膜递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Tat蛋白转导区域(PTDTat)的C端融合蛋白的跨膜递送作用进行探讨.采用DNA重组技术将PTDTat融合在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羧基(C)端,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GFPTat,IPTG诱导其表达后,采用谷胱甘肽Sepharose4B(GS4B)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的重组蛋白GSTGFPTat.该蛋白与HeLa细胞共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荧光强度随着蛋白浓度的增高而增强.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在4.0μmolL蛋白浓度下,转导效率高达80.0%;而在GFP氨基(N)端含有PTDTat的融合蛋白GSTTatGFP的阳性对照组,转导效率只有32.9%.实验结果表明,C端融合的PTDTat同样具有对外源蛋白的跨膜递送作用.该结果可能为PTDTat在蛋白药物递送方面的有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adiponectin)具有调节能量代谢和心血管保护作用,由于抑制内皮细胞炎症反应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但是,对于脂联素在退行性关节炎和/或自身免疫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却了解甚少。近期的研究发现,关节炎患者的软骨脂肪组织和滑膜成纤维细胞是局部脂联素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6.
DNA甲基化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学现象之一,DNA甲基化对基因的表达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随着高通量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DNA甲基化的生物信息学研究也成为DNA甲基化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热点.对生物信息学在DNA甲基化状态的预测、CpG岛不易被甲基化的机制研究、探索DNA甲基化同其他表观遗传学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及DNA异常甲基化同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7.
利用嗜硫色谱和POROS HQ20离子交换色谱从蕲蛇蛇毒中纯化得到一种新型P-Ⅲ型蛇毒金属蛋白酶(snake venom metalloproteases SVMP) AA-ACA-I.该酶经SDS-PAGE测得分子量为 47.6 kD,含有链内二硫键,加DTT处理后,分子量为50.8 kD,中性糖含量为3.5%,具有出血毒性和抗凝血活性.在70℃和pH 9.0条件下保温60 min,该酶会自降解成分子量30 kD左右的新蛋白,降解得到的新蛋白抗凝血活性高于原蛋白  相似文献   
118.
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肽类激素,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已有研究证实,脂联素对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以及内皮素-1、α-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肥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心肌纤维化是心室重塑及慢性心衰进行性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但目前脂联素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还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9.
120.
本文对南海北部IODP 367航次U1500B孔45R–56R段(1 262.4~1 378.8 m)岩心的浮游有孔虫进行生物地层学研究,共识别出15个浮游有孔虫生物事件,并结合锶同位素测年结果,建立了可靠的年代地层框架。45R–49R段为中中新世–晚渐新世沉积地层; 50R–53R以及55R(不包括55R-1 0~10 cm段)为早渐新世沉积地层; 54R、55R-1 0~10cm段与56R段获得岩心含有中中新世浮游有孔虫特征分子。综合岩性、地震反射剖面及物理性质参数等分析结果,推断1 306.84 m层位(位于49R)存在的沉积间断(约26.93–28.09 Ma),由南海在27 Ma的洋脊跃迁引起; 54R、55R-10~10 cm段与56R段岩心(约14.89–15.10 Ma)的混入可能与南海扩张结束后的断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