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光学成像观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动态过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 550 nm 内源信号光学成像 (optical intrinsic signal imaging , OISI) 监测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 MCAO)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顶叶皮层 . MCAO 后 4 h 内,观测到一系列自发扩散性抑制 (spreading depression , SD) 波 (10.3±4.6) 次 . 前 2 h 内的 SD 波通常会侵袭整个左侧顶叶皮层,但光信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 后 2 h 内的 SD 波局限于顶叶皮层中央区域,且传播面积逐次减少;旁侧区域光强基线逐步升高, 4 h 时,反射光强升高 (8.4±1.2) %. 随后 TTC 染色证明上述旁侧区域已经梗死 . 实验表明光学成像为确定缺血半暗带并监测其动态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42.
从正常人肾中克隆低亲和力钠离子依赖二羧酸共转运蛋白 1(sodium-dependent dicarboxylate co-transporter 1, SDCT1, NADC1)全长基因, 并将其和N端及C端缺失突变的SDCT1基因分别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表达载体中构建EGFP/SDCT1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 然后将它们转染到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中表达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以确定其定位信号. 双重PCR分析证实融合基因已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 Western blot显示融合基因已在细胞中得到表达. 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显示正常人SDCT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 与生物信息学的预测结果一致, 而C端缺失的SDCT1基因转染的细胞, 其绿色荧光位于细胞质, N端缺失基因转染的细胞, 其绿色荧光主要位于细胞膜上. 将体外转录的融合基因mRNA显微注射到爪蟾卵母细胞中表达并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记录细胞跨膜电流, 结果在卵细胞膜上测定出了Na+内向电流.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DCT1主要表达于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管腔侧, 而在远端肾小管、集合管、肾间质和肾小球中未见SDCT1的表达. 上述研究表明, 正常人SDCT1蛋白定位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管腔侧膜上, SDCT1蛋白的C端部分对于其合成后的迁移及靶向定位是必需的, 人SDCT1蛋白的细胞膜定位序列可能位于其C端部分.  相似文献   
43.
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在紫癜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在紫癜肾炎病理机制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23例紫癜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PAI-1.结果证实:在正常肾组织内和紫癜肾炎肾组织内均可检测到PAI-1表达,PAI-1mRNA原位杂交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紫癜肾炎肾小球内有紫兰色阳性信号,且强度与肾小球内细胞的增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4.
为探索人高亲和力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转运蛋白基因(high affinity sodium-dependent dicarboxylate transporter,SDCT2)3'端非翻译区是否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作用,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SDCT2β mRNA的3'端非翻译区内存在585 nt的Au富含区(AU-rich region,AUR),其中包括3个AU富含元件(AU-rich element,ARE),然后将SDCT213的AU富含区DNA片段插入报告基因GFP表达载体pcDNA-GFP的下游,构建pcDNA-GFP-AUR表达载体并转染HEK293、HKC和LLC-PK1细胞系,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GFP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DCT2β的AU富含区序列可显著降低GFP的表达水平(P<0.01).利用放线菌素D阻断RNA转录后,每隔2 h从稳定转染的HEK293细胞中提取总RNA,用RNA印迹分析GFP mRNA的稳定性.结果显示GFP-AUR mRNA较GFP mRNA不稳定.这些结果提示,在SDCT2β3'非翻译区的AU富含区内存在基因表达负调控区,该区可降低mRNA的稳定性、促进mRNA的降解,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5.
人SDCT2基因的两种不同转录产物选择性转录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隆人高亲和力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转运蛋白 (highaffinitysodium dependentdicarboxylatetransporter,SDCT2 ,或NaDC3)基因并研究其生理功能 ,用大鼠SDCT2基因序列作为电子杂交探针对人EST数据库进行电子筛选 ,得到了一系列与大鼠SDCT2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的人EST序列 ,将它们拼接成 2个基因重叠群 ,设计特异性PCR引物通过RT PCR扩增得到 2条杂交探针用于筛选人肾cDNA文库 .从肾组织中同时克隆出了人SDCT2基因 2种mRNA变异体的全长cDNA(SDCT2α和SDCT2 β) ,两者 5′端前 3435bp序列完全一致 ,但 3′端长度不同 ,SDCT2 β在第 3435bp以后比SDCT2α多出了 5 85bp的序列 .Northern杂交和RT PCR显示 ,SDCT2α在人肾中的表达丰度最高 ,在肝、脾、胎盘、脑及结肠中也有低水平的表达 .而SDCT2 β主要在肾脏中表达 ,在脾也有低水平的表达 .基因组结构分析表明 ,虽然两种mRNAs均由 13个外显子组成 ,但是SDCT2α的第 13外显子含有 1个poly(A)加尾信号AATAAA ,而SDCT2 β的第 13外显子含有 2个poly(A)加尾信号 .这表明在肾脏和脾脏组织中 ,人SDCT2基因可能通过选择性使用位于第 13外显子不同位置的 2个poly(A)信号而转录出 2种不同长度的mRNA变异体 .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MRLlpr/lpr自发狼疮鼠和MRL系小鼠8和18周时肾、心、肺、肝、脑、垂体、肾上腺、睾丸、卵巢和子宫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T1A、AT1B和AT2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在18周龄MRLlpr/lpr小鼠肾、心、肺、肝、脑和睾丸等明显受损伤的组织中,AT1A受体的mRNA表达有显著升高,而AT1B和AT2受体的基因表达与MRL小鼠8和18周时及MRLlprl/lpr小鼠末发病(8周龄)时比较则无明显改变。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盐酸苯那普利治疗后,18周龄MRLlpr/lpr小鼠的尿蛋白和肾、心、肺、肝、脑和睾丸组织中AT1A受体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但上述脏器的病理损伤无明显减轻。结论:AT1A受体参与了狼疮导致的多脏器损伤过程并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MRLlpr/lpr自发狼疮鼠和MRL系小鼠8和18周时肾,心,肺,肝,脑,垂体,肾上腺,睾丸,卵巢和子宫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T1A,AT1B和AT2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在18周龄MRLlpr/lpr小鼠肾,心,肺,肝,脑和睾丸等明显受损伤的组织中,AT1A受体的mRNA表达有显著升  相似文献   
48.
细胞间粘附分子1特异结合肽的筛选及其生物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方法对噬菌体展示随机十五肽库进行亲和淘选 .ELISA法筛选特异结合高亲和力的阳性噬菌体单克隆 ,测序 ,得到 6个与人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高亲和力的噬菌体展示十五肽单克隆 .再经ELISA法从这 6个噬菌体单克隆中选择与ICAM 1亲和力最高的单克隆 ,同时利用蛋白空间结构位象模拟技术对小肽与ICAM 1的亲和力进行模拟研究 .最终获取目的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为GRGEFRGRDNSVSVV .目的单克隆噬菌体与ICAM - 1的亲和常数Ka 为 7 87× 10 7L mol .体外合成、纯化并标记目的小肽 .ELISA法验证目的小肽与人ICAM 1的结合呈浓度依赖性 ,抗ICAM 1多抗不能拮抗目的小肽与ICAM 1的结合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证实 ,此目的小肽具有与炎症组织中高表达的ICAM 1特异性结合的功能 .在动物体内 ,荧光标记的目的小肽具有向高表达ICAM 1的炎症部位特异性聚集的功能 .说明此目的肽可尝试作为以ICAM 1为靶的“肽导向药物”的前导肽 .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引起复制性衰老细胞胞内游离钙的变化以及衰老对其的影响 ,初步阐明衰老引起胞内游离钙变化的机制 .选用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WI 38细胞株 ,利用逆转录PCR(RT PCR)技术及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衰老细胞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血管紧张素Ⅱ 2型受体 (AT2R)mRNA水平的表达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 (LSCM )观察WI 38细胞在AngⅡ刺激 ,Valsartan阻断条件下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改变 .AngⅡ通过AT1受体介导增加WI 38细胞内游离钙的水平 ,并随着WI 38细胞传代增加至衰老状态 ,AT2受体高表达 ,AT1受体介导的钙离子信号转导的活性逐渐降低 .提示WI 38细胞衰老过程中钙离子信号的转导活性降低 ,并且AT1R和AT2R在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细胞内钙信号活性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与机制 .为探讨WI 38衰老细胞内钙信号变化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0.
为探讨人高亲和力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转运蛋白 (humanhigh affinitysodium dependentdicar boxylatetransporter,hSDCT2orhNaDC3 )基因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借助生物信息学成功地从人肾中克隆了hSDCT2基因 (GenBank接收号 :AY0 72 810 ) .首先将大鼠SDCT2cDNA与人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 ,获得具有高度同源性EST片段并用DNAstar软件将它们拼接成EST重叠群 .在重叠群上设计PCR引物从人肾总RNA中用RT PCR扩增出hSDCT2基因并测序 ,然后用软件对其结构特性、组织分布及基因定位进行分析 .序列测定结果显示 ,hSDCT2开放阅读框为180 9bp ,共编码 6 0 2个氨基酸 .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 ,其氨基酸序列与大鼠及小鼠SDCT2分别有85 %和 87%相同 .二级结构分析显示 ,该蛋白有 12个跨膜螺旋区 .Northern分析显示 ,该基因可在肾、肝、脑、胎盘等多种组织中表达 ,并定位于 2 0号染色体的q12~q13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