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1.
目的研究3,4苯并芘(BaP)对人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采用贴壁培养法培养MNC中的EPC,通过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摄取实验和FITC标记的植物凝集素(FITC-UEA-I lectin)结合实验鉴定细胞。消化收集第3代细胞,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黏附能力测定实验、Transwell小室法及Matrigel体外成血管试验观察BaP对EPC增殖能力、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及成血管能力的影响,并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SOD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贴壁培养法能成功培养出EPC;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aP呈浓度依赖性降低EPC的增殖能力{正常对照组OD(1.02±0.04)显著高于BaP各组[BaP①组OD(0.66±0.04),BaP②组OD(0.55±0.04),BaP③组OD(0.35±0.05),均P〈0.01],BaP染毒组间增殖能力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aP呈浓度依赖性降低EPC的黏附能力{正常对照组[(117.50±17.16)个/200倍镜]显著高于BaP各组[BaP①组(80.00±14.46)个/200倍镜,BaP②组(66.00±9.06)个/200倍镜,BaP③组(49.80±10.72)个/200倍镜,均P〈0.01],BaP染毒组间黏附能力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PC的迁移能力亦呈BaP浓度依赖性降低{正常对照组[(46.10±4.51)个/400倍镜]显著高于BaP各组[BaP①组(35.50±4.95)个/400倍镜,BaP②组(26.80±4.08)个/400倍镜,BaP③组(19.50±2.84)个/400倍镜,均P〈0.01],BaP染毒组间迁移能力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PC的成血管能力亦呈BaP浓度依赖性降低{正常对照组[(33.20±3.70)个/100倍镜]显著高于BaP各组[BaP①组(22.00±3.39)个/100倍镜,BaP②组(16.20±2.59)个/100倍镜,BaP③组(10.80±2.39)个/100倍镜,均P〈0.01],BaP染毒组间成血管能力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均P〈0.05)}。同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OD的活力也呈BaP浓度依赖性地降低{正常对照组[(22.6±2.19)U/ml]高于BaP各组[BaP①组(15.94±1.68)U/ml,BaP②组(12.5±1.58)U/ml,BaP③组(6.9±1.55)U/ml,均P〈0.01],BaP染毒组间SOD活力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均P〈0.01)}。结论 BaP体外诱导显著影响EPC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肾静态显像(99m Tc-DMSA)在上尿路感染诊断工作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上尿路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均行肾静态显像检查,并与B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肾静态显像提示:60例上尿路感染患儿中,肾脏损害占90.00%,其中8例肾疤痕形成,46例急性肾盂肾炎改变,6例正常;在肾脏病变范围上,≤2岁年龄组患儿较2岁年龄组患儿更为广泛,且前者程度更为严重。B超提示肾脏损害占26.67%,其中18例尿路感染反复发作;16例(26.67%)伴有急性肾盂肾炎改变,未检出肾疤痕。B超诊断上尿路感染的阳性率达26.67%,肾静态显像检查诊断上尿路感染的阳性率为90.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99mTc-DMSA在上尿路感染诊断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可明确病变性质、程度及范围,并可随访病变转归,指导临床治疗,属于上尿路感染的实验室补充性指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小麦根际土壤分离鉴定一株赤霉病拮抗菌,对该菌产的抗菌素进行生物学性质研究、种类鉴定和抑菌实验。【方法】利用牛津杯法和光照培养箱实验对其抑菌活性进行测定,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目标菌株的种属进行初步鉴定,根据抗菌素相关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在线软件Pro Param tool和TMHMM对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7M1菌体和抗菌素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33±0.13 mm和15.43±0.21 mm,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为芽孢杆菌,并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菌株7M1抗菌素对小麦赤霉病的温室防治效果为76.41%,而且热稳定性好,可被蛋白酶K、胰蛋白酶、胃蛋白酶降解,在p H 5.0-10.0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但是紫外线辐射会降低其抑菌活性。菌株7M1含有bac AB、itu C、bam D 3种基因,通过与Gen Bank中相关的抗菌素基因进行比对,发现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Gen Bank库中的芽孢杆菌溶素、伊枯草菌素和杆菌抗霉素D等抗菌素的相似性达到99%。bac AB编码蛋白和itu C编码蛋白是稳定蛋白,bam D编码蛋白是不稳定蛋白,此外,3种基因的编码产物不具有明显的跨膜结构。【结论】从该菌发酵液提取的抗菌素有很好的抗禾谷镰刀菌活性而且性质稳定,因而在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快速高效的观察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显微结构,利用光镜和改进的蔗糖保护--液氮速冻冰冻切片法,观察铁皮石斛根、茎、叶的显微结构。该技术方法是将铁皮石斛器官经过蔗糖磷酸缓冲液保护液处理后抽真空,再经过液氮速冻、包埋、切片、展片观察、染色以及拍照等步骤,制作出铁皮石斛根、茎和叶较完整的显微结构切片。研究结果表明,适合铁皮石斛根的最适条件为:蔗糖质量体积分数为8%、冷凝温度-25℃、切片厚度20μm;茎的最适条件为:蔗糖质量体积分数为16%、冷凝温度-20℃、切片厚度15μm;叶的最适条件为:蔗糖质量体积分数为4%、冷凝温度-20℃、切片厚度10μm。该研究在兰科植物显微结构观察和组织化学研究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头颈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中90%都是头颈鳞癌。头颈鳞癌的发生率和致死率都位于前列,复发和转移是导致低存活率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对肿瘤细胞的形态发生、生长和运动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探讨了对头颈鳞癌侵袭转移的影响,通过体外培养头颈鳞癌细胞,采用MTS法检测了外源HGF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测试了外源HGF对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免疫沉淀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在不同浓度HGF诱导下,肿瘤细胞体内C-Met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HGF对头颈鳞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有显著的增强作用,C-Met的表达量在HGF的诱导下也有明显提升,这些结果为探究HGF/C-Met系统对头颈鳞癌的侵袭转移作用及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解析树木年轮碳同位素变化是揭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有效途径,然而少有研究分析年轮碳同位素对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指示效应.基于生长季气象因子,分析了长白山红松年轮δ13C记录序列与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NPP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1970年以前,研究区红松年轮δ13C与红松种群NPP变化同步,且两者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年轮δ13C记录了气候变化对红松种群NPP的影响;1970年以后,红松年轮δ13C与红松种群NPP变化出现分异,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干旱等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使年轮δ13C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对NPP指示性降低.这一相关关系在红松年轮δ13C与当年和下一年红松种群NPP之间都存在,表明当年环境状况对来年红松生长的重要意义.说明长白山红松年轮δ13C对红松种群NPP有良好的指示性,树木年轮δ13C有重建森林历史NPP长期变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气孔是植物响应外源信号,与环境进行水分和气体交换的门户。由外源信号引起的保卫细胞微丝骨架动态变化在气孔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具体的精确调节机制仍不清楚。微丝结合蛋白家族(ABPs) 是微丝动态组装最直接的调控者,它们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运用反向遗传学,以微丝结合蛋白—加帽蛋白 (CP) β-亚基 (CPB) 突变体cpb-3为实验材料,探究其在壳梭孢素 (FC)诱导气孔开放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离体叶片干燥3 h,cpb-3突变体的叶片失水率为63.45%,明显高于野生型的48.99%。气孔开度测量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cpb-3突变体的气孔开放程度以及微丝动态重排对FC分子更敏感。气孔开度相比野生型增大了20% (P<0.05),含辐射状微丝排布的保卫细胞数量比例增幅达到58.3%,比对照组高出18.5%。此外,非损伤微测技术记录保卫细胞Ca2+、K+等跨膜运输动态,FC处理下,cpb-3突变体保卫细胞中Ca2+外流速度升至212.86 pmol cm-2s-1,野生型仅为68.76 pmol cm-2s-1,明显快于野生型。且K+内流也有相同表现。综上表明,微丝加帽蛋白CP的β亚基CPB可能通过调节保卫细胞微丝骨架动态重排以及离子流动,在FC诱导的气孔运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健康的日本沼虾(1.40±0.12)g分别肌肉注射0.6×10~6、2×10~6、4×10~6、6×10~6 CFU/mL的停乳链球菌茵液10μL、注射后3 h、6 h、9 h、12h、24h、5d、10d分别采集肝胰腺、肌肉和鳃组织,测定其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研究停乳链球菌时日本沼虾T-SOD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肝胰腺中T-SOD活性于注射5d后达到最大值(P0.05),10d后0.6×10~6、2×10~6和4×10~6 CFU/mL,组T-SOD活性下降并接近对照组水平,而最高浓度组(6×10~6 CFU/mL)T-SOD酶活性仅有对照组的46%。肌肉和鳃中T-SOD活性均在注射6 h后达到最大值,注射10 d后,4×10~6和6×10~6 CFU/mL组的肌肉和6×10~6 CFU/mL组的鳃组织中T-SOD活性均仅有对照组的50%左右。另外,肌肉组织中T-SOD的峰值远高于鳃和肝胰腺组织中的峰值。上述结果表明,停乳链球菌不仅影响日本沼虾机体T-SOD酶的活性。而且肌肉、鳃和肝胰腺组织中酶的活性应答时间不同,且组织内酶活性的应答与菌的感染方式有关,另外,注射高浓度停乳链球菌长时间后会降低其组织中T-SOD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低温脂肪酶的产酶条件优化及其酶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对Burkholderia sp. SYBC LIP-Y发酵产酶的液体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其优化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0 g/L、牛肉膏15 g/L、NaNO3 0.252 g/L、橄榄油40ml/L、Triton x-100 10ml/L、初始pH 7.5、接种量10%(V/V),脂肪酶酶活达到85.23U/ml,是优化前的3.63倍。通过对双水相纯化得到的脂肪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确定该酶反应的最适pH为10.0,最适温度为30℃,40℃下保温60min酶活性还有80%以上,该脂肪酶为低温脂肪酶,热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的耐醇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已知苦苣苔科植物共有805种(含种下等级,下同),隶属于45个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至华南地区,其中特有种和狭域种十分丰富。由于苦苣苔科大部分种类仅适应于某些特化的微生境,因此极易因自身原因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致危。为更好地了解中国苦苣苔科已知物种的濒危风险,该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且结合最近发表的新分类群中关于濒危等级评估的相关内容,辅以近年来实地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对中国苦苣苔科已知物种的濒危等级进行了统计分析和重新评估。同时,依托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苦苣苔专业委员会、广西植物研究所国家苦苣苔科种质资源库和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平台,首次创新了从新种发现和发表到濒危状况评估、即时启动保育和园艺新品种培育同步进行的物种保护新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有必要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对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程度。因此,建议:(1)进一步加强对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紧迫性的认识;(2)针对濒危的尤其是被评估为极危(CR)和濒危(EN)的类群开展“抢救性”保护、迁地与就地保护和野外回归;(3)积极开展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研究。以上结果和建议是将来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