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蛋白质定量检测涉及医学、环境和食品等众多领域,在疾病筛查、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较大实用价值,如何快速、精确进行定量分析是现代检验科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标记免疫分析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重点介绍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免疫传感器、免疫-PCR和蛋白质芯片等方法在微量蛋白定量检测中的应用特点和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蛴螬多肽Probrelin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蛴螬多肽Probrelin对正常菌株及临床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同时结合平板计数法测定最小杀真菌浓度;通过不同浓度多肽处理后经平板计数绘制时间-杀菌动力学曲线;通过PI吸收实验检测多肽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通过核酸阻滞实验检测多肽与核酸间是否具有结合作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多肽对白色念珠菌形态的影响;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多肽对生物膜生成及成熟生物膜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多肽对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的影响;通过棋盘法检测多肽与抗真菌药物间的相互效应;通过小鼠皮下感染模型检测多肽在生理条件下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结果] 蛴螬多肽Probrelin对正常菌株及临床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00 μg/mL,最小杀真菌浓度为100-200 μg/mL,且对白色念珠菌的杀菌动力学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该多肽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影响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并通过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的结构影响其形态,但与核酸间不具有结合作用;该多肽既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又可清除成熟生物膜,同时还可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的形成;该多肽与抗真菌药物Clotrimazole间具有协同效应;在小鼠皮下感染模型中,该多肽可以有效杀灭白色念珠菌,进而抑制感染。[结论] 蛴螬多肽Probrelin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杀灭活性,可以作为新的药物分子或模板分子用于抗白色念珠菌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对尘肺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尘肺患者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WLL组和常规组各24例,给予常规组患者汉防己甲素、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等常规药物治疗,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WLL组患者联用双侧同期WLL治疗。分别于治疗前3天和治疗后2周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及最大通气量与预计值的比值(MVV%)。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aO_2较治疗前水平明显降低,FVC、FEV_1/FVC%、MVV%、PaO_2、PaCO_2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PA-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WLL组的FVC、FEV_1/FVC%、MVV%、PaO_2、PaCO_2均高于常规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LL可明显改善尘肺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降低患者血清内IL-6、TNF-α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详细调查了林下、中林窗、大林窗和林缘旷地等4种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冠环境下的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分株种群,对其表现结构(株高、基径和生物量)和年龄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株水平上,华西箭竹表现结构在4种林冠环境下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随林冠郁闭度的减小,分株个体的高度、基径和生物量有递增的趋势(林下<中林窗<大林窗);(2)分株各构件在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随林冠环境变化而改变:除林缘旷地外,叶的生物量百分比与林冠郁闭度呈正相关.林缘旷地中,地下茎和根系的生物量百分比均高于其余3种环境;(3)不同林冠环境下分株单位叶面积叶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林冠郁闭度的减小而增大.单叶生物量和单叶面积均以中林窗最大,林缘旷地次之,二者与大林窗或林下均有显著差异(p<0.05).华西箭竹的单株叶片数量以大林窗最大,与其余3种环境有极显著差异(p<0.01);(4)分株种群的死亡率以林下最低(P<0.01),但各种群平均年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华西箭竹分株种群对林冠环境变化的反应主要体现在形态和生物量分配上,而非种群的年龄上.  相似文献   
65.
模拟精炼糖厂废水云芝脱色及对多糖含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4株不同云芝PVC0、PVCl、PVC2、PVC3对模拟糖厂废水的总脱色能力及对美拉德反应色素、碱降解色素及焦糖色素的降解能力;比较了添加色素培养对不同云芝菌株生物量及菌丝体多糖(PSK)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vCO对模拟废水的脱色率最高,其在废水中培养的菌丝体眺含量虽然较PVC1稍低,但其生物量最大,PSK产量仍然最大。以PVCO为当选菌株进行实验,研究表明浓度75%实际废水的PVCO脱色率为53%,低于对模拟废水的脱色率71%,但两培养的PvCO生物量与PSK产量相当。  相似文献   
66.
根据鹅细小病毒(Gooseparvovirus,GPV)中国分离株HG5/8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出HG5/82株vp2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转化入感受态细胞TG1中增殖。筛选阳性质粒,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PROEXTMHTb分别用NcoI酶切后回收目的片断,进行定向连接,产物转化入感受态DH5α,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证实目的基因正确克隆到表达载体的预期位点且插入方向正确,构建了含有HG5/82主要结构基因vp25’端969bp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约36kDa的融合蛋白,表达形式为包涵体。薄层扫描结果表明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1.4%。包涵体通过6mol/L盐酸胍裂解后,利用镍离子亲和树脂进行纯化,用纯化的分子量为36kDa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鹅细小病毒部分结构蛋白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多克隆抗体与HG5/82毒株具有反应性,说明该融合蛋白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67.
色曲霉素(ST)是一种致癌致畸的真菌毒素,已报道的检测ST的技术有TLC、HPLC、ELISA以及毒素基因的PCR检测技术。初步探索了酶生物传感器三电极系统对ST的电化学分析。在实验中,应用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分子识别元件ADTZ的固定化基质和传感器的电子传递体构建了Au工作电极,对ST进行CV和DPV分析,结果表明:ST在-600mV位置有一明显的特征还原峰电位,线性检测范围是8.32×10-5~6656×10-5mg/mL,检测下限为8.32×10-5mg/mL,响应时间10s,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索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S-100B蛋白(S-100B)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自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91例作为观察组,根据Adama分型法、神经缺损程度和不同的病发时间进行分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73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血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H-FABP和S-100B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后第1、3、12 h血清中H-FABP和S-100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FABP水平发病第1 h开始升高,在第3 h达到最高水平,之后开始逐渐下降;S-100B水平变化趋势同H-FABP,发病第12 h达到最高水平,之后开始下降。病灶直径越大,患者血清中H-FABP和S-100B水平越高,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神经缺损患者血清中H-FABP和S-100B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缺损患者,中度神经缺损患者血清中H-FABP和S-100B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缺损患者(P0.05);ACI患者血清中H-FABP和S-100B水平与病灶直径和神经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中H-FABP和S-100B水平可以作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标准之一,同时可以准确评估病情发展,对于临床检测和确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9.
带鱼属(Trichiurus)鱼类是中国最重要的海洋渔业捕捞对象之一。然而,有关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的这种带鱼(简称中国近海带鱼)应取何名、属于何种及其系统进化过程等问题仍未有统一的认识和定论。本研究通过测定中国近海带鱼14个群体共计166个个体的线粒体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该物种与中国近海其他3种带鱼属鱼类的序列变异,比较该种带鱼与世界其他带鱼属有效种的形态差异,综合探讨其命名、分类地位及系统进化过程。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中国近海带鱼(Tsp-CH)与台湾(Tj-WT)及日本(Tj-JP)的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的组间净遗传距离(0.000 7~0.002 1)远低于带鱼属内其他种间的净遗传距离(0.065 6~0.082 0),也明显低于高鳍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地理群体间的遗传距离(0.010~0.016);分子变异分析(AMOVA)和FST分析均表明这三组带鱼组间遗传分化不显著。结果表明,中国近海带鱼与来自台湾及日本的带鱼(T.japonicus)的遗传分化处于种内水平。采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不同地理来源的带鱼(T.japonicus)(即包括Tsp-CH,Tj-WT,Tj-JP)与高鳍带鱼(T.lepturus)、南海带鱼(Trichiurus nanhaiensis)、短带鱼(Trichiurus brevis)等3种带鱼属鱼类互为单系,在属内各自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结合分子数据和形态学比较研究资料,本研究确认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的这种带鱼是Trichiuru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4,它在种的分化、形成、分布及形态上与世界其他带鱼属鱼类存在系列差异。  相似文献   
7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容易获得、容易体外培养增殖、长期培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抗原性小、组织修复能力强等特征,使之成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并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之一。以干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组织工程学为组织器官的修复与替代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并将此领域扩展到细胞替代治疗、支持造血、基因治疗等更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