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11.
肠道微生物组被誉为动物的“第二套基因组”,与动物的个体发育、营养获取、生理功能、免疫调节等重要活动密切相关。非人灵长类在生态位、社会结构、地理分布以及进化上与人类相近,开展其肠道微生物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灵长类的生态、保护和进化,而且对深入了解肠道微生物在人类进化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总结了影响非人灵长类肠道微生物变化的因素,包括系统发育、觅食、栖息地破碎化、年龄和性别、圈养方式以及社群生活,并探讨了肠道微生物研究在非人灵长类生态、行为、保护以及适应性进化方面的应用。未来,非人灵长类肠道微生物研究将为灵长类生态、进化和人类健康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灵长类的保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2.
为挖掘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显著关联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及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300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甘蓝油菜每角果粒数进行一年两地表型考察,并结合该群体前期开发的201 817个SNPs标记,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此外,对性状显著关联SNP位点两侧100 kb区域内相关候选基因进行功能预测。300份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在两地均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筛选出2份每角果粒数较多的油菜种质资源。基于GLM模型检测到39个与油菜每角果粒数显著关联SNPs,采用MLM分析发现,两地共检测到的3个每角果粒数显著关联SNPs位点均在GLM检测到。8个位点附近找到CIK,ERF022和EDE1等19个拟南芥已报道角果籽粒发育相关的同源基因。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的遗传基础,为研究每角果粒数的调控机制、指导每角果粒数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3.
揭示了吖啶橙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浓度依赖性上的区域性特征,分析了测定溶酶体H转运时合理选用吖啶橙浓度及溶酶体用量的重要性、机理和原则,探讨了其与溶酶体的温育时间和K/H交换对测定H转运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4.
研究了Merocyanine540对亚线粒体能量化过程膜电位变化的荧光响应的“on-off”机制,揭示了其快、慢双相反应的特征,探讨了该荧光响应的影响因素,如膜结合二聚体对膜上单体荧光的猝灭,探针与膜的相对浓度以及激发波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中草药食品抗氧化剂的筛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为了寻找质优、价廉、丰富、易得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资源,本文采用“扩散板法”和“永停法”从51种中草药中筛选出了二十三种活性较强的,其中大黄、牡丹皮、老鹳草、川续断、芡实,山茱萸核、马齿苋、八角回香、千里光和鹅不食草等10种抗氧活性最强(AI>70%)。  相似文献   
116.
固定化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连续合成半乳糖寡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固定了产β-半乳糖苷酶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以乳糖为底物,在纤维床反应器中连续合成半乳糖寡糖(GOS),最高得率为50.7%。在连续反应体系中,研究了底物浓度、pH、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对半乳糖寡糖合成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浓度450 g/L、反应温度55℃、pH7.0、停留时间100 min。在连续反应24h后,流加1.5%的D-半乳糖能提高合成GOS的能力,固定化细胞反应体系中连续稳定操作120 h。  相似文献   
117.
118.
目的:研究阴道超声与宫腔镜诊断对围绝经期女性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病因的对比。方法: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我院共有123例围绝经期AUB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于术前实施阴道超声检查及宫腔镜检查,分别归入阴道超声组及宫腔镜组,并于术后常规实施病理确诊,并将所得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对比。结果:根据术后的病理检查,最终确定患者子宫内膜为正常者4例,内膜增生44例,内膜息肉29例,黏膜下肌瘤26例,内膜癌20例。宫腔镜组在内膜增生及内膜息肉方面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最为接近,诊断结果显著优于阴道超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在正常内膜、黏膜下肌瘤以及内膜癌等方面的诊断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腔镜组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在黏膜下肌瘤及内膜癌方面较阴道超声组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关于内膜增生和内膜息肉的符合率,宫腔镜组显著高于阴道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腔镜诊断方案对于围绝经期女性AUB患者的诊断结果更接近于病理结果,但临床在一定条件可与阴道超声联用,以期进一步提升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9.
该实验旨在探讨三七皂苷单体Rb1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的作用及其与p38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原代培养雄性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取第2~5代细胞,随机分为五组:常氧组(N组)、低氧高二氧化碳(1%O2,6%CO2)组(H组)、低氧高二氧化碳+8 mg/m LRb1组(RbL组)、低氧高二氧化碳+40 mg/m L Rb1组(RbM组)、低氧高二氧化碳+100 mg/m L Rb1组(RbH组)。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p38MAP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p38MAPK基因的表达水平。p-p38MAPK蛋白在N组表达弱阳性;较之H组,Rb1干预组(RbL、RbM、RbH组)表达均不同程度减弱,以RbM组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38MAPK m RNA在N组表达较弱;与H组相比,RbL、RbM和RbH组中p38MAPK m RNA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以RbM组最为显著(P0.01)。上述结果表明,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介导大鼠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三七皂苷单体Rb1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而减轻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  相似文献   
120.
牛乳铁蛋白肽是由牛乳铁蛋白经消化酶水解产生的一类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短肽;乳酸乳球菌作为食品级微生物,既有天然的益生作用,又是理想的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载体。【目的】探究重组乳酸乳球菌pAMJ399-LFcinBA/MG1363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抑菌活性。【方法】利用牛乳铁蛋白肽标准品绘制定量标准曲线来确定重组牛乳铁蛋白肽的含量,利用牛津杯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重组牛乳铁蛋白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5株细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凝胶阻滞试验、黏附试验来探究重组牛乳铁蛋白肽对菌体结构、细菌DNA及黏附力的影响,利用CCK-8检测其对RAW 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并对小鼠红细胞溶血率进行测定。【结果】重组乳酸乳球菌上清中牛乳铁蛋白肽的浓度为24.39μg/mL,重组牛乳铁蛋白肽对测试的25株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浓度范围在16–128μg/mL,但对9株乳酸菌以及粪肠球菌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菌的菌体完整性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其主要作用靶点为细菌的细胞膜,可以与细菌DNA结合并抑制细菌对Caco-2、IPEC细胞的黏附作用,重组牛乳铁蛋白肽对小鼠红细胞及RAW 264.7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乳酸乳球菌表达重组牛乳铁蛋白肽的抑菌活性与牛乳铁蛋白肽标准品相一致,通过直接作用于细菌细胞膜、胞内核酸或抑制细菌对正常细胞的黏附作用等多方面实现抑制或杀死细菌,发挥广谱的抗菌活性,且对真核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