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目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肠杆菌科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该类酶主要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单环酰胺类抗生素。自从1983年第-次有关p内酰胺酶的报道开始,至今已经发现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种类超过400种,其中SHV型是最常见的ESBLs类型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SHV-18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酶的纯化和活性验证。方法:利用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全基因组为模板,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钓取SHV-18基因,构建pET22b(+)-SHV-18表达质粒,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Transetta(DE3),IPTG诱导表达并亲和纯化,进-步通过抗生素水解实验,检测其水解活性,测定其酶动力学参数。结果:成功构建了可以以裂解上清形式高效表达SHV-18的工程菌。通过亲和纯化最终获得纯度达到90%以上的β-内酰胺酶SI-IV-18。获得的SHV-18蛋白能够水解青霉素G、头孢拉定、头孢唑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多个抗生素。结论:获得了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具有水解活性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SHV-18,并对其酶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检测。在实验室研究了β-内酰胺酶SHV-18对不同抗生素的水解特性,更加有利与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表达纯化KPC-2型碳青霉烯酶,并研究其催化抗生素水解的酶动力学活性。方法:将KPC-2基因与pET-22b(+)原核表达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FF镍柱纯化后,SDS-PAGE检测蛋白的纯度;用BioTek酶联仪进一步检测其抗生素水解范围及动力学特性。结果:构建了高效表达KPC-2的工程菌,得到了纯度在90%以上的KPC-2蛋白,该蛋白能水解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水解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能力较强,最适温度约为40℃,最适pH值约为6.5。结论:为进一步了解最常见的KPC功能与活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3.
李涛  陈正望 《生物磁学》2011,(18):3586-3588
肿瘤坏死因子是一个特别的,并具有多重功能的细胞因子,它在免疫调节,炎症反应,机体防御当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不同的细胞微环境,肿瘤坏死因子可以诱导多种反应,例如凋亡,坏死,血管生成,免疫细胞激活,细胞分化,细胞迁移。TNF在肿瘤当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TNF是一个内源性的肿瘤促进因素,因为TNF可以刺激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另一方面,TNF具有杀肿瘤细胞的作用。因此,如果可以调控肿瘤坏死因子的功能,将为癌症的治疗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4.
组织贴块法建立人气道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人气道平滑肌已被证实参与气道重塑,气道平滑肌的重塑已成为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培养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组织贴块法培养人气道平滑肌细胞是原代培养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基本方法之一。目的:采用组织贴块法建立人气道平滑肌体外培养模型。方法:采集人气道组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获得的细胞经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呈典型的"谷峰"状生长,胞浆内特异性的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符合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论:组织贴块法易操作,结果可信,并可培养出高纯度活性好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成功建立了体外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提供了研究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细胞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105.
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低温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畅  赵伟  李涛  王宏燕 《生态学杂志》2013,32(4):1075-1082
采用血平板培养基及蓝色凝胶平板培养基初筛、排油圈法复筛,从低温环境下自然腐烂秸秆中分离筛选到4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低温细菌.其中菌株B-17发酵液排油圈达到最大,在5d内可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由75.47 mN· m-1降至37.49 mN·m-1.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理研菌属(Petrimonas sp.).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菌株B-17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糖脂类表面活性物质.该菌发酵液的乳化能力在5d内仍能保持在75%,具有很好的增溶效果.研究表明,初始pH 7、盐浓度0.4%、温度20℃时,对菌株B-17生长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最有利.本研究为低温环境下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细菌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新疆准噶尔盆地不同径级梭梭和白梭梭的水分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区,水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性因子。运用稳定氧同位素技术探究了准东地区生长在相邻地段不同径级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的水分来源。通过测定不同径级梭梭和白梭梭的小枝木质部水、不同土层的土壤水以及地下水的δ~(18)O同位素值,运用MixSIAR模型、平均吸水深度模型和直观图法分析不同径级梭梭和白梭梭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和主要吸水层位。结果表明:生长在丘间低地的四个径级梭梭主要水源是土壤水,随着径级的增长,梭梭水分利用方式更加灵活,趋向于利用稍浅层的土壤水。生长在沙丘顶部的四个径级白梭梭主要水源是土壤水,随着径级的增长,白梭梭更趋向于利用深层土壤水。梭梭和白梭梭通过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合理的利用干旱区有限的水源。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究肺癌超声造影参数与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9例肺癌患者,对其实施超声造影检查、常规病理检查,通过CD34免疫组织染色计算其血管密度。按照病理检查结果将149例患者区分为腺癌组(87例)和鳞癌组(62例),使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计算腺癌和鳞癌患者峰值强度及增强强度指数,对比两组患者新生血管密度,并计算超声造影参数强度与新生血管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将患者按照肿瘤大小进行分组,对比新生血管密度。结果:(1)腺癌患者新生血管密度、造影峰值强度、强度指数均高于鳞癌患者(P<0.05);(2)腺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及强度指数与其新生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635,r=0.881,P<0.05),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及强度指数与其新生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519,r=0.669,P<0.05);(3)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新生血管密度呈现增长趋势(P<0.05)。结论:肺癌超声造影能够较准确的反映肺癌患者新生血管密度情况,同时新生血管密度与肺癌瘤体大小具有相关性,可使用肺癌超声造影对肺癌患者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108.
氮胁迫对雨生红球藻色素积累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雨生红球藻CG-06为试验藻株,以BBM为基础培养基,分别设置了0、13.7、27.5、41.2mg·L-1四个硝态氮浓度梯度,分析并探讨在不同硝态氮浓度条件下雨生红球藻生长、生理特性、细胞内主要色素含量的变化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细胞中色素的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与初始硝态氮浓度成反比,与抗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缺氮时,培养到第3天的藻细胞中虾青素含量达到4.95μg·mg-1,而对照组在培养到第9天的细胞中才开始产生虾青素,而且在整个培养周期内细胞中的虾青素最大含量仅为4.17μg·mg-1。酶活测定结果显示,虾青素含量较高的红色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明显高于绿色细胞,且GSH-Px活性最高。研究表明,雨生红球藻可能有两种过氧化防御机制,绿色细胞阶段以抗氧化酶作用为主,在培养后期启动虾青素保护机制,两种机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在云南腾冲采到稻蝗属1新种,郑氏稻蝗Oxya zhengisp.nov.。新种近似于小稻蝗Oxya intricata (Stl),主要区别:1)雌雄个体均较粗壮,前翅短,仅到达后足股节中部;2)雄性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较狭,长为宽的3倍;3)雌性下产卵瓣外缘无明显突出的钝齿,仅具细齿;4)雄性阳茎基背片内冠突较大,呈三角形。  相似文献   
110.
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树木个体对氮沉降的生理生态响应过程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为探究杨树幼苗功能叶经济性状、植株生长以及生物量和碳氮分配对氮添加的响应,本文以欧美杂交杨中金杨2号(Populus×euramericana‘Zhongjin2’)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连续2年氮添加梯度处理(0、3、6和9 g NH4NO3·a-1·plant-1)对其叶片光合速率、叶经济性状、生长以及器官间碳氮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第一年,随氮添加浓度增加,中金杨叶片变大变薄,叶肉组织厚度显著降低,单位叶面积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则随氮添加浓度增加而先升后降,而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氮利用效率不变;单株生物量和碳氮元素积累量显著增加,茎器官的碳投资显著增加而根的碳投资显著降低;氮添加第二年,功能叶光合固碳速率随氮添加量增加更快达到饱和,且高剂量氮添加处理表现出氮毒害现象;仅低量氮添加处理的单株生物量积累显著增加,并且进一步增加了对茎器官的碳投资,而中高剂量氮添加的根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氮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