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几种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患病人数多,病程缓慢。动物模型在2型糖尿病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实验性动物模型因其价格便宜,易于诱导和维持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对几种常见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362.
为了解亚热带地区石灰岩山地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群落的变化规律,应用样方调查法,对广东省清新县和阳山县两片石灰岩山区圆叶乌桕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面积为2400 m2的样方中,共有维管植物140种,隶属于65科118属。群落均以大戟科、茜草科、芸香科、桑科和木犀科为优势科;其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占总属数的79.6%,温带分布型属占18.3%。除草本层均匀度外,清新群落的各层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比阳山群落的高。清新的圆叶乌桕种群缺乏小苗,为不稳定种群; 而阳山的圆叶乌桕种群相对年轻,为稳定种群。随着群落的演替发展,群落中圆叶乌桕的优势地位终将被其它耐荫型树种所取代。  相似文献   
363.
放线菌属由于能够产生一系列结构复杂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受到广泛关注, 这些活性代谢产物的大规模发酵生产在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产业化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包括菌株的改造、生物过程优化和控制以及发酵放大技术, 并对这些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64.
论紫堇属的系统演化与区系发生和区系分区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紫堇属CorydalisDC.是紫堇科Fumaricaeae的最大属,也是北温带分布型的大属之一。本属自建立以来,迄今尚无完整的分类系统,甚至连属的命名人,后造属模式以及属下分类单位的划分均存在许多争议,本文根据作者们二十多年来在国内外有关标本室收集的模式标本和有关东亚,南亚标本,经过鉴定整理,首次将本属划分为两大类群,即Croydalis群和Pistolchia群和40个组,并初步建立了一个较全  相似文献   
365.
选择福建万木林保护区内两块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样地为对象,按分层和不分层两种情形,研究了小尺度(20m)范围内各组成树种的单物种-面积关系(individual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ISAR),以探讨局部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结果表明,两个群落的乔木层都可以划分出受光层和非受光层两个亚层。以受光层林木为圆心进行ISAR分析,发现在小尺度范围大多数受光层林木为局部生物多样性的中性种,只有个别树种在个别尺度上有显著的促进或排斥作用。研究途径避免了对非随机作用在维持局部生物多样性中的相对重要性的高估。不分层时,乔木层内同样以中性树种为主。研究结果支持小尺度范围内调查的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由中性作用主导的结论。  相似文献   
366.
以六种叶状体苔藓为材料,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实际光合量子产量,检验叶状体苔藓植物叶绿素含量与实际光合量子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六种叶状体苔藓总叶绿素含量中值6.06 mg·g-1,其中花叶溪苔Pellia endiviifolia最高(9.72 mg·g-1),楔瓣地钱Marchantia emarginata最低(4.46 mg·g-1);叶绿素a/b值变化范围1.61~2.04,林氏黄角苔Phaeoceros carolinianus最高,毛地钱Dumortiera hirsuta最低;紫背苔Plagiochasma rupestre、楔瓣地钱和蛇苔Conocephalum conicum实际光合量子产量明显高于毛地钱、花叶溪苔和林氏黄角苔。叶状体苔藓叶绿素含量与其实际光合量子产量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气室结构及生境可能影响其实际光合效率。这一结论进一步丰富了苔藓植物对光照的生态适应理论。  相似文献   
367.
晚泥盆世是植物叶片形态复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前裸子、种子、似真蕨和楔叶这四类植物都独立演化出了片化的大型叶。本文研究浙江长兴上泥盆统(法门阶)五通组的几种羽状复叶植物(3属4种),包括Sphenopteris(楔羊齿),Rhodea(须羊齿)和Triphyllopteris(三裂羊齿)。它们大多具二次羽状复叶,小羽片具有不同程度、数目和形状的裂片。这里明确Rhodea的晚泥盆世起源,并给出Triphyllopteris的最早化石记录。这些植物的分类尚不清楚,但为大型叶尤其是复叶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368.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福建梁野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名录,进行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的分析,并将其与周边相邻2个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梁野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54科662属1 498种,种类丰富。(2)区系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其中在科级水平上热带分布型所属科共有85科,占总科数的69.67%;在属级水平上热带性质分布型的属有371属,占总属数的60.82%。但相当数量温带成分的存在,体现了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3)对梁野山保护区与周边相邻的武夷山和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保护区的植物区系比较发现,梁野山种子植物区系属数的热带属数/温带属数(R/T值,1.66)高于武夷山的R/T值(1.10)而低于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保护区的R/T值(2.68),梁野山种子植物区系与该相邻2个保护区的相似性系数非常接近,但在区系成分上,梁野山既有与武夷山共有而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保护区没有分布的温带成分,也有与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保护区共有而武夷山没有的热带成分,说明梁野山植物区系与其地处武夷山脉南端的地理位置相一致,具有明显的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369.
研究了甘油补料策略对毕赤酵母表达reteplase(rPA)的发酵过程中细胞的生长和rPA表达的影响。通过将对甘油补料速率由10g/L.h-1增大到20g/L.h-1,细胞比生长速率,甘油的比消耗速率,甘油得率等都得到极大提高。而且,诱导期细胞生长,甲醇消耗和rPA的生成速率都增加,rPA的最大表达量从140.2mg/L增加到199.5mg/L。此另外,甘油补料时间也是影响rPA表达的重要因素,甘油补料时间短,细胞密度小,表达rPA少,甘油补料时间长,细胞密度增大,rPA的表达速率也增加,但是到诱导后期,细胞死亡率增大,蛋白酶释放增加,rPA的降解增强。  相似文献   
370.
利用乙腈作为内标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发酵液中的乳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内标法准确、快速测定发酵液中乳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2m×3mm(i.d.),内填GDX-103的不锈钢柱,FID检测器。内标为1.0%的乙腈溶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n=7),回收率在99%以上。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干扰小、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线性测定范围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