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61.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的出现使活体检测组织的代谢和生化信息成为可能,随着其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脑胶质瘤具有与正常脑组织不同的代谢特征,借助MRS技术一方面可以反映其代谢特征,另外可将其与正常脑组织区分,因此MRS技术特别是1H-MRS在脑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分级及预后评估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2.
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触杀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粘虫4龄幼虫为对象,采用"点滴法"研究了山杏种仁两种苦杏仁精油(含HCN和去HCN)对粘虫的触杀活性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后48 h,5~100 μL/mL浓度处理的试虫死亡率均在51.67%以上,40和100 μL/mL浓度处理的粘虫死亡率分别达到了95%(含HCN)/98.33%(去HCN)和100%,48 h时含HCN与除去HCN两种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触杀致死中浓分别为5.10和4.69 μL/mL;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化蛹期以及羽化期提前1~3 d,并有一定数量的畸形蛹出现,部分试虫虽能正常化蛹并羽化,但其蛹以及成虫虫体均较对照小,且羽化后蛾体萎缩,活动力降低,因展翅困难而死.可见,两种苦杏仁精油对粘虫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且去HCN的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活性高于含HCN的苦杏仁精油,其对粘虫生长发育抑制活性主要表现化蛹期以及羽化期提前,苦杏仁精油有望发展为植物性杀虫剂.  相似文献   
63.
应用细胞膜染料FM 4-64结合Zeiss 5 live快速扫描型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百合花粉管中的吞排作用.结果显示,培养基中加入FM4-64后,染料迅速进入到花粉管中,并在花粉管顶端形成一个锥形的区域;锥形区域表现出周期性变化,并且与花粉管脉冲生长呈负相关,即锥形区形成期花粉管生长缓慢,而锥形区消退期花粉管生长迅速;在锥形区域的消退期,花粉管顶端,尤其是最顶端快速向前延伸,而在锥形区域的形成期,花粉管最顶端的延伸速度显著下降,但亚顶端区域仍基本维持原有的生长速度.研究发现,花粉管的最顶端既是内吞作用也是胞吐作用的主要场所,但胞吞作用仅局限于花粉管的最顶端,而胞吐作用发生在包括亚顶端在内的整个花粉管顶端;胞吞和胞吐作用在花粉管最顶端交替发生,可能是花粉管脉冲生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4.
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白条锦蛇Elaphe dione的代谢率以及骨骼肌、心肌和脑3种组织ATP酶的活性.结果 表明.温度从5℃上升到35℃,白条锦蛇代谢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但不同组织ATP酶活性在温度从28℃上升到35℃均逐渐下降.ATP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28℃.ATP酶最适温度与白条锦蛇所喜好的温度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5.
苦杏仁精油的熏蒸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苦杏仁精油对家蝇、白纹伊蚊、粘虫以及玉米象的熏蒸杀虫活性,结果显示:苦杏仁精油对各试虫均有较强的熏蒸杀虫活性,其中含HCN的精油对家蝇、白纹伊蚊、粘虫以及玉米象的LC50分别为3.09、0.63、4.63、12.03μL/L;除去HCN的精油对家蝇、白纹伊蚊、粘虫以及玉米象的LC50分别为3.53、0.52、4.08、23.46μL/L;熏蒸的时间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含有HCN的苦杏仁精油和不含HCN的苦杏仁精油对供试试虫的熏杀速度均较快,其中白纹伊蚊的反应最快,其次为家蝇、粘虫、玉米象.除玉米象外苦杏仁精油中所含的微量HCN对试虫的熏蒸活性影响不大,且2种处理的精油对同种试虫的致死中时差别范围不超过10 min.实验结果表明,苦杏仁精油可作为新型的杀虫活性物质,为苦杏仁精油作为植物源杀虫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6.
种子醇溶蛋白提取及检测条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麦、小麦、玉米、高粱和苏丹草的种子为材料提取种子的醇溶蛋白,分析了不同提取剂及不同固液比[种子粉末样品质量(g)与提取剂的体积(mL)的比例]对种子醇溶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SDS-PAGE检测醇溶蛋白中的不同胶浓度、厚度以及样品上样量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0%的正丙醇、乙二醇、异丙醇和叔丁醇分别是小麦、大麦、玉米以及高粱和苏丹草的最佳提取剂,将1∶6比例提取的种子醇溶蛋白以15μL上样,0.5mm厚度的15%分离胶电泳可以得到清晰的电泳检测图谱.  相似文献   
67.
赤藓糖醇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发酵性能优良的赤藓糖醇高产菌株。方法:利用含50%葡萄糖的高渗培养基筛选出耐高渗酵母,采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酵液中多元醇的组成和含量,并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试验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由泰山养蜂场上采集的蜂蜜、花粉、蜂巢里筛选出13株单产赤藓糖醇的野生菌,其中7株赤藓糖醇产量高于20g/L。菌株K-23经初步鉴定为球拟酵母属,在含20%葡萄糖、1%酵母膏、0.1%尿素的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44h后赤藓糖醇的浓度达46.8g/L,转化率达23.4%。结论:所获得的菌株K-23具有一定的赤藓糖醇生产能力,且具有产物单一的优良发酵性能,为该菌株的菌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为了制备无细胞百日咳效价测定用攻击菌并用液氮进行保存,对此方法进行评价。采用原代攻击菌复苏传代后测定细菌浓度,并用蛋白胨水稀释为27亿个菌/m l,分装冻存管中。放入液氮罐内,并对液氮保存的攻击菌进行相应的检测,用统计软件计算。结果显示,此方法制备的攻击菌与传统的攻击菌无显著性差异,冻后虽攻击菌的毒力有所下降,但都在100-1000/MLD的正常范围内,且冻后0、3、6、9、12月无显著性差异。同批支间差异小,CV<5%。通过此方法制备的攻击菌稳定性好,试验结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可用于无细胞百日咳的效价测定。  相似文献   
69.
【背景】投加微生物菌剂是强化生物处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反硝化是污水脱氮除磷的关键步骤,但目前对于反硝化微生物菌剂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驯化高效反硝化聚磷菌菌剂,并对系统进行生物强化。【方法】采用两阶段法快速富集反硝化聚磷菌,筛选高效脱氮除磷功能菌株NC1-1并进行鉴定,以NC1-1为菌种来源制备干粉菌剂,研究菌剂强化A2SBR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结果】历经36 d后反硝化聚磷菌富集成功,菌株NC1-1经鉴定属于戈登氏菌属,其脱氮除磷率分别为89.46%和91.68%。麦麸、玉米粉配比为85%:15%、NC1-1投菌量为20 mL、发酵液用量20 mL的条件下成功制得干粉菌剂,干粉菌剂最佳投加量为10%的A2SBR系统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NO3--N去除率比未投加菌剂的A2SBR系统提高12.06%和11.52%。【结论】菌剂NC1-1的投加使A2SBR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能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反硝化聚磷菌菌剂提供了...  相似文献   
70.
采前壳寡糖处理对杏果实黑斑病的抗性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果实坐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及采收前48h,采用分子量为5 000、浓度为0.05%的壳寡糖(GOS)溶液对杏果实进行喷施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采收后的杏果实在机械损伤接种链格孢菌后置于4℃、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贮藏,定期统计接种链格孢菌杏果实的病斑直径和发病率,测定抗病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GLU)和几丁质酶(CHT)的活性及木质素、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的含量,探讨采前壳寡糖处理对杏果实黑斑病的抗性诱导及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贮藏结束时,采前壳寡糖处理的果实发病率与病斑直径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了16.37%和17.57%。随着贮藏期间的延长,壳寡糖处理杏果实PAL、GLU、CHT的活性和木质素、HRGP的含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始终显著高于同期对照,并分别在接种后第21、28、21、28和14天达到峰值,峰值比同期对照分别显著提高12.17%、78.22%、31.41%、34.81%和77.44%。研究表明,采前壳寡糖处理能通过诱导提高杏果实病程相关蛋白及细胞壁HRGP和木质素的含量来增强杏果实对黑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