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61.
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历史与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测序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从1977年第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经过30多年的发展,DNA测序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以高通量为特点的第二代测序技术逐步成熟并商业化,以单分子测序为特点的第三代测序技术也已经出现。介绍每一代测序技术的特点,并重点介绍了第二代测序技术及其应用。展望新的测序技术对于未来生物学研究及人们自身健康与人类疾病等方面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2.
正微量元素包括Fe、Cu、Cr、Mn和Zn等,虽含量极微,但具有极重要的生理功能,涉及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代谢等生命活动过程(Shenkin,2008; Subrahmanyam et al.,2015),也是反映机体新陈代谢及生理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Carpene et al.,2017)。例如Fe元素参与机体氧的运输和贮存(Abbaspour et al.,2014),血清铁被认为是动物营养评估的生化指标(Ganapathy et al.,2011); Cu元素是多种氧化酶的重要组分,参与动物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Desai et al.,2014)。  相似文献   
263.
目的通过构建间充质干细胞(MSC)与乳腺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共培养模型,探讨MSC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含荧光基因第三代自身失活慢病毒载体感染人类脐带分离提取的MSC和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以单独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分别设立对照,2种乳腺癌细胞分别与MSC共培养,检测乳腺癌细胞在MSC作用下增生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后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检验。结果MSC在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过程中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第3天共培养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数高于单独MDA-MB-231培养组[(5.50±0.71)×10^3个比(1.63±0.41)×10^3个],培养至第7天,两组间MDA-MB-231细胞数差异进一步增大[(81.25±7.40)×10^3个比(26.25±4.15)×10^3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共培养后MSC促进乳腺癌细胞表达干细胞特有标记物CD90,MCF-7从共培养第2天CD90表达率(1.38±0.30)﹪升高至第9天(92.45±2.04)﹪。在共培养中MSC围绕肿瘤细胞集落方式生长,在形态上变长,并发现一种新型混合细胞(hybrid融合细胞)同时表达绿色和红色荧光,且对化疗药物更敏感。结论MSC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伴随MSC形态学改变和hybrid融合细胞出现,乳腺癌细胞获得MSC特有CD90表达。  相似文献   
264.
西花蓟马繁殖力与寄主营养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宇  郅军锐  孔译贤 《昆虫知识》2011,48(3):524-529
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在6种蔬菜寄主上的繁殖力,同时测定了寄主植物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西花蓟马繁殖力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叶片的可溶性含糖量、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可溶性含糖量比例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265.
菊水梨皮层和髓的乙烯合成酶(EFE)活性和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含量及其果实乙烯释放量均分别高于二十世纪梨。在同一品种果实的皮层和髓中,ACC含量无明显差异,但髓的EFE活性明显高于皮层。梨果实内含有丁二胺、亚精胶和精胺3种内源多胺,而以丁二胺和亚精胺含量为最高,精胺含量虽低但较稳定。果实在乙烯释放高峰出现前,其皮层和髓中的丁二胺和亚精胺含量变化有明显差异。采后梨果实的乙烯生成与果实内EFE活性,ACC含量、多胺含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而乙烯生成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品种间,而且在果实的皮层和髓之间也存在差异,梨果实的髓似乎对整个果实的乙烯生成有更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6.
早期的中华白海豚考察主要依赖样线调查法了解其资源分布,而近期研究更多采纳标记重捕法获取种群动态信息。在辨识个体的基础上,后者能够获取多种种群参数开展种群生存力分析。本文回顾在我国海域开展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动态研究进展及各地区种群标记重捕数据的累积情况;通过数据模拟评估努力值如何影响种群大小统计的误差和偏差;综合阐述野外考察方案设计、标志筛选和数据处理对数据分析的潜在影响;强调模型拟合优度检验和模型选择的重要性;最后,针对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方法获取的种群信息时的常见误解提出我们的意见。本文旨在帮助完善我国中华白海豚的后期资源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67.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I)对游泳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运动疲劳模型,选用雄性昆明小鼠30只,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n=10):正常组、游泳模型组、游泳+SI干预组(SI组)。正常组及模型组小鼠以AIN-93M合成饲料饲养,SI组在AIN-93M合成饲料中添加相应剂量的SI (4 g/kg)。饲养2周后,模型组和SI组小鼠负重2%游泳1 h后处死,测定其血乳酸(Lac)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肌酸激酶(CK)、ATP酶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SI组血清中Lac含量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肌肉和SI组血中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血清、肝脏和肌肉中SDH和CK活性明显升高,SI组血清和肌肉中SDH和CK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SI组小鼠游泳后,血清Lac含量明显下降(P<0.05),LDH、SDH、CK酶活性较模型组都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对游泳小鼠能量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68.
以一年生晚松实生苗春梢不同部位的茎段和种子萌发的顶芽两种材料为外植体,用浓度为0.1%的升汞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选择消毒效果较好的外植体作为无菌材料,然后优化最适合腋芽诱导的培养基类型和激素水平组合。结果表明,0.1%的升汞消毒处理10 min的春梢中部茎段最佳,污染率最低,为0.8%,其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和激素浓度为:MS+2.5 mg/L 6-BA+0.2 mg/L NAA。而种子的最佳消毒时间为4 min,污染率为2.4%,在含有0.7 mg/L NAA和1.0 mg/L 6-BA的MS培养基中诱导率最高。本文建立了由春梢茎段和种子诱导腋芽的有效方法,为晚松的快速繁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69.
蛋白质组学多肽鉴定方法一直以基于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搜索的方法为主,随着质谱仪技术的发展,海量的质谱数据被获取,这为大规模蛋白质的鉴定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数据仓库,使得以质谱数据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成为主流。传统的串联质谱图搜库方法鉴定多肽翻译后修饰时具有诸多局限,质谱网络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局限。文中系统综述了基于质谱聚类的质谱网络和质谱图库搜索方法的发展历程、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讨论了质谱网络库方法在鉴定多肽翻译后修饰的优势,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70.
副干酪乳杆菌的功能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属于乳杆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它不仅具有抑菌和免疫调节性能,对人体有很好的益生作用,而且可以用于代谢合成重要的生物化学品,近几年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本文对副干酪乳杆菌的菌株筛选鉴定、功能特性及其在微胶囊技术、L-乳酸生产、苯乳酸合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等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其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