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4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从舟山群岛滩涂土壤中获得了海水和底泥样品,并从中提取到了一株耐盐细菌,通过用不同盐浓度的培养基培养,挑取单菌落,反复划线纯化,得到了耐盐菌的单菌落。通过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菌株的抗性实验、质粒的提取、16S rRNA的PCR扩增及克隆、16S rRNA的全序列分析等手段,对该菌株的16S rRNA的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2.
一株嗜盐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从舟山深海海泥中获得了底泥样品,并从中提取到了一株嗜盐细菌.方法:通过用不同盐浓度的培养基培养,挑取单菌落,反复划线纯化,得到了嗜盐菌的单菌落,通过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菌株的抗性实验、质粒的提取、16SrRNA的PCR扩增及克隆、16SrRNA的全序列分析等手段.结果:得到该菌株的16SrRNA的基因序列.结论:该株嗜盐菌是一株新色盐杆菌.  相似文献   
173.
利用PCR技术快速制备DNA分子量标准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一套DNA分子量标准物。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PCR),以连接有9个不同大小DNA片段的pMD18-T载体为模板,M13引物为通用引物,进行大规模扩增,并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和利用TanonGIS凝胶图像处理系统对凝胶扫描及拍照。结果:DNA分子量条带大小依次为1653bp、1173bp、691bp、606bp、496bp、401bp、326bp、238bp、155bp,条带分布适度、亮度清晰。结论:制备了能满足研究和实验室的要求DNA分子量标准物,和市售的相比,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74.
秦岭水灾迹地油松和华山松更新种群数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植物种群种间比较研究利于揭示种群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该文研究了秦岭地区蔡玉河流域范家庄段水灾迹地恢复17年后群落优势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和华山松(P. armandii)的种群数量特征。水灾灾后第一年(1989年)就有油松和华山松个体进入迹地,由于较大的高生长速度和侧生长速度,油松种群的平均高度和地径高于华山松,占据了较大的垂直和水平空间。相对来说, 油松和华山松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模式不同,二者均是小个体数量居多,大个体数量极少,但油松中等大小个体多于华山松。油松和华山松种群的年龄结构模式不同,油松的为单峰右偏曲线,华山松的则近似于正态分布。坡向对油松的年龄结构模式没有影响,但对华山松种 群有影响。油松和华山松种群不同高度级、径级和年龄级之间存在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缺少一致性,表明种群大小结构不一定反映年龄结构。油松和华山松种群的密度动态和存活曲线类型一致,均为Ⅱ型,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种群动态。总体上说,油松和华山松具有不同的树种生物学特性,使得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同,但对种群更新存活动态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5.
 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是研究种群动态的重要工具,其关键就是科学正确地划分龄级。该文研究了水灾迹地不同龄级划分方法对油松(Pinus abulaeformis)和华山松(P. armandii)种群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曲线的影响。华山松以实际年龄作为龄级划分指标时,存活曲线为Ⅱ型;地径和树高作为划分指标时,存活曲线为Ⅲ型。生存函数和累计死亡率函数也发生类似的类型变化。油松实际年龄、地径和树高作为龄级的划分指标时,存活曲线(Ⅱ型)、生存率函数和累计死亡率函数类型一致,均为直线型。死亡率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在不同树种和不同龄级划分方法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华山松地径和树高作为龄级划分的代用指标不可行,而油松可行。其主要原因是华山松树高和地径与年龄的关系为指数函数关系,而油松则为直线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把华山松地径和树高取自然对数后重新划分龄级,则存活曲线关系在地径、树高和实际年龄之间不存在差异,均为Ⅱ型。从而得出结论,地径、树高和年龄之间线性关系与否是地径和树高作为实际年龄代用指标可行性和准确性的关键。因此,在植物种群统计研究中,大小作为龄级划分代用指标要慎用。在未来研究中,种群个体年龄和大小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植物种群数量动态分析和种群统计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6.
为了对实验室已分离的1株高效降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DON)的真菌(NJA-1)鉴定,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以及rDNA ITS区基因序列的扩增、测定。形态学观察发现该菌属于曲霉属黑色组曲霉黑曲霉集合体。进一步分别用引物对BMB-CR和ITS2及ITS1和ITS4扩增rDNA的ITSⅠ-5.8S rDNA-ITSⅡ,得到总长为738 bp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的基因序列比对和亲缘关系比较分析发现该菌rDNA ITS区基因序列与塔宾曲霉的同源性为100%,最终确定NJA-1为1株塔宾曲霉。菌株NJA-1 rDNA ITS区基因序列收录入GENBank,登陆号为EF178271。还对NJA-1的生长特性、炭源和氮源的利用、适宜生长的培养基pH等生理特性进行了测定,为该菌的大量培养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7.
研究了热作用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对532 nm的KTP和1064 nm的Nd:YAG激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的变化及其差异,实验采用双积分球测量系统以及反向倍增法获取BPH组织的吸收和散射特性。结果表明:热作用下的BPH组织对532 nm和1064 nm的吸收系数和约化散射系数都是随着加热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在20℃到80℃的温度范围内,BPH组织对532 nm的吸收系数和约化散射系数都分别显著地较其对1064 nm的吸收系数和约化散射系数要大,其对532 nm和1064 nm的吸收系数的最大值都在20℃,其值分别为1.663 mm-1和0.127 mm-1,最小值分别在50℃和70℃,其值分别为0.864 mm-1和0.034 mm-1,其对532 nm和1064 nm的吸收系数的最大差异在70℃,其值为2647%,其对532 nm和1064 nm的约化散射系数的最大值都在80℃,其值分别为2.036 mm-1和1.421 mm-1,最小值分别在50℃和70℃,其值分别为1.499 mm-1和0.246 mm-1,其对532 nm和1064 nm的约化散射系数的最大差异在70℃,其值为555%,在70℃的热作用下BPH组织达到完全热凝固,其对532 nm和1064 nm的吸收和散射特性的差异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8.
BK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2 -activated K channel)是一种大电导、电压和钙离子依赖的钾通道,存在于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的组织中.β1亚基是首次从平滑肌细胞中分离到的一种BK通道辅助亚基.麻黄作为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一味治疗哮喘的常用中药.利用RT-PCR和膜片钳等技术,研究麻黄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麻黄碱(ephedrine,Eph)作为麻黄的一种主要成分,显著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细胞(bronchial smooth muscle cells,BSMCs)的增殖和BK通道β1亚基的表达,但是对BK通道的电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9.
略论东方白鹳的繁殖分布区域的扩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为远东特有鸟种.体长100~115 cm,体羽白色,初级和次级飞羽黑色,嘴长而厚重强直,脚红色,曾被视为白鹳(Ciconia ciconia)下之一亚种,后分立[1-6].东方白鹳与白鹳的主要区别在于体型明显为大,眼周裸出皮肤粉红色,嘴灰黑色至黑色而非红色.作者介绍何芬奇,男;研究方向:鸟类学.  相似文献   
180.
根据GenBank中的I型鸭肝炎病毒全基因序列设计了扩增I型鸭肝炎病毒VP1、3D基因的引物, 用该特异性表达引物从I型鸭肝炎病毒cDNA模板中扩增得到目的基因VP1、3D, 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目的基因和表达载体pET32a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转化宿主BL21(DE3), 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VP1、3D基因的表达, 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 Western-blotting分析蛋白免疫原性。结果表明, VP1、3D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较高, 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48 kD、68 kD, 并能被兔抗DHV-1血清所识别。I型鸭肝炎病毒VP1、3D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