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魏春  周祥山  张元兴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0):1522-1526
对毕赤酵母胞内表达重组鲈鱼生长激素(rljGH)的发酵罐上生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指数流加甲醇的策略并考察了不同比生长速率对rljGH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比生长速率的增加,平均比生产速率相应增加,但是胞内持续积累rljGH的时间减少.最大比rljGH产量(0.58 mg/g WCW)在比生长速率为0.029/h时获得.进一步考察了在诱导阶段添加硫酸铵、蛋白胨和酵母抽提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硫酸铵和蛋白胨对于rljGH生产没有显著影响;添加2.5 g/L酵母抽提物有助于胞内rljGH的积累,并使胞内积累持续时间由17 h增加到23 h,提高了发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2.
2006年11月,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协会(BIO)发表了关于实现支持生物燃料工业原材料生产的持续性农业报告。在该报告中,就美国的农业能否支樘得起快速成长的生物燃料工业的原料生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3.
大孔微载体在动物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孝兵  张元兴 《生物技术》1997,7(5):41-44,48
很久以前人们就培养动物细胞以生产疫苗及人用蛋白,尤其是当人们发现原核细胞表达真核生物的蛋白质时常常不能进行正确的蛋白修饰,使其不具有生物活性,而真核生物基因在动物细胞内表达时则能准确地进行蛋白质的糖基化、磷酸化等修饰。现在,动物细胞培养已广泛用于生产各种疫苗、单抗和某些高值生物产品(如EPO、tPA等)[1]。根据动物细胞的生长诗性,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非贴壁依赖型细胞,可以悬浮生长;另一类是贴壁依赖细胞,必需固定体表面才能生长[2].最初,人们利用滚瓶内表面培养这种细胞。但是,这种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  相似文献   
174.
本文介绍了一种茚三酮显色分析含铵天门冬氨酸溶液的方法。为排除铵对茚三酮显色的严重干扰,首先在低PH下使天门冬氨酸溶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树脂交换柱,再行稀释显色。这种分析方法的分析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75.
为全面了解着生藻类在建群中群落变化的生态学特性,揭示着生藻类的建群规律,在以丝状藻类为优势藻的生态塘中,采用花岗岩和瓷砖为附着材料,设置水体底部和中部为附着位点,进行频次为10d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生态塘中共检出8门73属117种着生藻类,其中以硅藻、蓝藻、绿藻为优势类群。同时不同人工基质和不同空间层次条件下着生藻类的建群特征较一致,早期以单细胞硅藻如舟形藻(Navicula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等为优势,后期以丝状藻类如鞘丝藻(Lyngby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等为优势;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人工基质(花岗岩和瓷砖)对着生藻类的种类组成、细胞密度、生物量和藻类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花岗岩和瓷砖上附着的着生藻类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不同的空间层次对着生藻类建群特征影响明显,水体底部具有更多的硅藻种类数,中部具有更多的绿藻,随着建群时间的发展,蓝藻比例不断增加;就生物量而言,底部的着生藻类叶绿素a显著高于水体中部,但两者的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随着建群过程的发展,水体底部的着生藻类生物量达峰值所需的时间比中部更长。通过相关性分析,生态塘中着生藻类的生长主要受总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6.
费氏丙酸杆菌两个亚种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亨格特(Hungate)厌氧技术从不同奶制品分离出3株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编号为PTC-1,PTC-2和PTC-3。细胞呈多形态,杆状,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不运动,菌落在PYG深层洋菜中呈双凸透镜状,白至土黄色,从葡萄糖、乳糖等8种碳水化合物发酵产酸,葡萄糖发酵产物包括大量丙酸和乙酸,少量异丁酸,琥珀酸和CO2。厌氧至耐氧。PTC-1的DNA的GC百分含量测定值为67.8mol%(Tm)。三株菌的特性很接近,只在硝酸盐还原和牛奶凝固特性有差  相似文献   
177.
鸡胚细胞的微载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有许多利用微载体培养各种贴壁细胞的报道。鸡胚细胞(CEF cells)是最早用于体外培养的细胞之一,用它可生产多种鸡的疫苗,如法氏囊、新城疫、马立克疫苗等。我国生产上多采用滚瓶法,近年来才有微载体法培养的探索。要进行细胞的大规模培养,转瓶是有效的模拟,可以模拟生物反应器培养的一些条件,为放大作准备。本文模拟生物反应器的培养条件,用500ml转瓶(装液200ml)研究了鸡胚细胞在徽栽体上巾壁和生长的规律,为放大培养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178.
179.
近年来对白色念珠菌感染疾病的实验诊断,多限于培养、生化发酵等,需时较长,而且缺乏理想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应用细胞化学法发现白色念珠菌在培养过程中,菌细胞内碱性磷酸脂酶的阳性指数有一定变化。此发现对快速诊断法的探讨,和抑菌药物的探寻具有实际  相似文献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