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9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9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目的了解胸腹水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送检的胸腹水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资料。结果在494份胸腹水标本中共检出47株病原菌,总阳性率为9.5%;其中326例胸水分离出病原菌28例,阳性率为8.59%,胸水培养中革兰阳性菌占67.86%,革兰阴性菌占32.12%,菌种较为分散;168例腹水分离出病原菌19例,阳性率为11.31%,腹水培养中革兰阴性菌占73.68%,革兰阳性菌占26.32%。检出革兰阴性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检出革兰阳性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和红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吗啉噁酮敏感。结论应重视胸腹水标本的细菌学检查,依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32.
鼎湖山异龄马尾松针叶长度序列元素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植物体元素化学分析结果来诊断环境污染对森林健康影响和监测环境污染程度已成为诸多生态学家和环境学者广为采用的方法之一。该研究选择广东肇庆鼎湖山健康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前年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为研究对象, 将相同年龄针叶分为叶尖、叶中、叶基等长3段, 分析了两种针叶全S、全P、K、Mg、Na、Ca、Al、Mn、Zn、Cu、Fe、Pb、Cr、Cd和Ni15种元素及相应Ca/Al值在叶尖、叶中部、叶基部和叶鞘的分布模式。结果表明: 前年生针叶元素平均值除全S、全P、K和Cd外, 其它元素浓度都高于当年生针叶, Ca/Al值则是当年生针叶小于前年生针叶, 表明当年生针叶受Al毒大于前年生针叶; 在针叶长度序列不同部位间, 元素分布不均匀, 全S、Na、Ca、Al和Mn在两种针叶长度序列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K、Mg、Zn、Fe、Cr、Cd、Ni和Ca/Al值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而全P、Cu、Cd和Pb仅在前年生针叶不同部位间差异显著; 针叶Al浓度和Ca/Al值都表明马尾松已经处于严重Al毒胁迫下; 两种针叶各部位Fe、Zn和Cu浓度远超出该地区马尾松元素的背景值, 暗示马尾松针叶已受到严重重金属毒害; 马尾松叶鞘Fe、Cu、Zn、Pb、Cd、Ni和Cr含量显著高于针叶其它部位, 表明叶鞘能累积环境重金属, 可以作为马尾松在污染环境下遭受重金属危害指标加以利用, 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指示物。该研究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对环境监测, 尤其是对利用生物化学方法评价环境污染对森林健康影响评价体系的完善和生物监测指标的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可为今后评估相似环境污染地区森林健康和树木正常生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3.
134.
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RTPCR技术从人肝总RNA中分离扩增了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ET23b,采用蛋白表达筛查法及DNA测序证明该cDNA序列完全正确。重组质粒pET23bhgst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的可溶性hGSTA1产物,其表达量约为大肠杆菌可溶性总蛋白的40%。将hGSTA1cDNA亚克隆至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pMG36e,电穿孔法转化乳酸乳球菌MG1363获得hGSTA1乳酸乳球菌表达株。SDSPAGE及Western杂交分析表明该菌株表达预期大小的hGSTA1融合蛋白,经谷胱甘肽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的hGSTA1蛋白具有较高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具hGSTA1酶活性的乳酸乳球菌工程菌可望应用于研制防癌保健乳制品。  相似文献   
135.
摘要 目的:研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前四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2年5月期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28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基于ERAS理念的早期康复训练,n=64)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八段锦前四式干预,n=64)。对比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活动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情感/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生理功能、活力、总体/精神健康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干预后VAS评分更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干预后前屈、后伸、外展关节活动度更大(P<0.05)。结论:基于ERAS的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前四式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旨在探索Ⅰ型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传代致弱后基因组突变NS2A-C60A对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对传代致弱及原始乙脑毒株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构预测分析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WB)确定了目标研究位点NS2A-C60A;然后使用反向遗传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拯救了包含NS2A-C60A单点突变的病毒株;最后利用噬斑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双萤光素酶分析,WB以及炎性因子检测和动物实验研究了该单点突变对于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首次研究发现Ⅰ型乙脑病毒传代致弱会导致NS1'蛋白表达的显著下降以及可能的相关位点NS2A-C60A,并成功拯救获得了NS2A-C60A单点突变毒株rJEV-C60A,研究发现NS2A-C60A突变对乙脑病毒的生长特性及噬斑形成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能够显著降低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并且该位点突变能够轻微阻碍乙脑病毒对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动物实验结果显示NS2A-C60A点突变病毒与原毒株具有相似的神经毒力,说明该位点突变不是影响乙脑病毒毒力致弱的关键位点。结论:新发现的NS2A-C60A位点突变能够显著减少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但是对其增殖、诱导炎症及神经毒力等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7.
138.
九华河水生昆虫群落结构和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相似文献   
139.
安徽黄芩一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龙  吴文 《植物研究》1992,12(2):161-162
  相似文献   
140.
本草基因组学极大地推动了药用植物分子育种、次生代谢网络调控和品质成因等研究的进程.本研究基于本草基因组学,从模式药用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基因组中克隆丹参COI1(SmCOI1)基因并初步分析其蛋白特征及表达模式.利用RNAi技术获得丹参COI1沉默株系(iCOI1).抗虫性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iCOI1株系叶片损伤指数上升,对昆虫咬噬耐受性减弱;同时,抗性相关基因WKRY70和NPR1的表达量在iCOI1株系中显著降低.进一步检测iCOI1株系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与积累情况,结果表明iCOI1株系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的含量较野生型显著降低,其生源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C4H,RAS,HCT,HMGR,GGPPS,CPS,KSL,CYP76AH1的表达量较野生型显著下调,且与丹参COI1的沉默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丹参COI1基因参与调控丹参抗虫性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积累过程.本研究为丹参抗性研究和次生代谢过程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优质高产药用植物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