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7篇
  1952年   2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甘丙肽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已经克隆了3种甘丙肽受体(GalR1, GalR2, GalR3),它们都是与G蛋白相偶联的受体.3种甘丙肽受体的氨基酸序列、药理学特性以及第二信使系统各不相同.GalR1/3受体可以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并可以激活钾通道,GalR2受体可以激活磷脂酶C并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用RNA印迹、反转录PCR以及原位杂交等技术对上述3种甘丙肽受体在人、大鼠和小鼠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提示不同的甘丙肽受体可能参与不同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小麦不同品种开花后各地上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动态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以及氮素营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小麦叶片和颖壳十穗轴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在开花后持续增加,至花后14d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茎和叶鞘游离氨基酸含量则在开花后上升较缓慢,至花后21d达最大值。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一般在开花后就持续降低。各地上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源器宫中游离氨基酸供应充足,有利于籽粒蛋白质积累。增施氮肥能够提高各地上器官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而促进籽粒蛋白质的合成,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品种之间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是由各地上营养器官向籽粒运输氨基酸的综合作用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3.
张万昌  于鸿雁  张学习 《蛇志》2003,15(1):26-27
甲壳质治疗缺血性溃疡、外伤 ,并能抑杀细菌 ,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在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 ,德国、美国、日本报道可提高伤口愈合速度2 2 %、 2 5 %、 5 5 % (因年代和选材及应用方法不同所致 )。我国也有此类文献报道甲壳质对外伤、烧伤、烫伤、褥疮 ,特别是感染性伤口的治疗 ,显得更为突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周围血管的慢性闭塞性炎症疾病伴有继发性神经改变。主要发生在四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 ,以下肢更为多见。多发生于男性青壮年 ,其临床特点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 ,受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伴有游走性血栓性浅…  相似文献   
994.
用Operon公司W系列和F系的 40个随机引物列对BT1 Tn 5B1Cry1Ac敏感细胞、抗性细胞和抗性衰退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EB显色总共扩增出了 2 5 9条清晰带 ,其中有 2 5 0条带为三种细胞所共有 ,有 9条为特异性扩增带。其中 3条特异性带为敏感细胞和抗性衰退细胞样品共有 ,3条特异性带为抗性细胞和抗性衰退细胞样品所特有 ,1条特异性带为抗性衰退细胞样品特有 ,2条特异性带为抗性细胞和敏感细胞样品共有 ,另外某些带在三种细胞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强弱和宽窄差异。用三个微卫星引物序列分别对三种细胞的总DNA进行扩增 ,得到了 14条清晰的扩增带 ,发现它们在带形上并无太大差异 ,但有 1条带存在明显的强弱差异。这表明BT1 Tn 5B1细胞对Cry1Ac抗性的产生和衰退与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瑞香狼毒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性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瑞香狼毒 (StelleraChamaejasme .L)根部提取的一种物质 ,经纤维素柱层析 ,纯化出两种白色粉末。经紫外光谱分析及化学性质测定初步表明这种物质为黄酮类结构的化合物 ,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的狼毒素性质一致。并对其药理学性质作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小鼠肌肉注射瑞香狼毒提取物成分A后 ,不会引起小鼠中毒死亡 ,也不引起过敏及严重的毒性反应。小鼠体重增长测定结果表明 :注射狼毒提取成分A ,小鼠体重增长受轻微的影响 ,较对照组增长缓慢 (t=2 74 ,p =0 0 2 9<0 0 5 )。对造成白细胞减少的免疫缺陷型小鼠注射狼毒提取物可使白细胞显著增高 (t=6 70 ,p =0 0 0 5 <0 0 1) ,表明有治疗和预防免疫缺陷的作用。初步证明该提取物对克氏肺炎杆菌有抑制作用。该研究为瑞香狼毒有效成分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6.
Thehypersensitiveresponse(HR)isoneofmostextensivelystudiedresistantreactionsdur-ingtheincompatibleinteractionbetweenplantandpathogen.Inthisprocess,plantinitiatesdiversedefensesystemssuchasdepositionofligninandcalloseinthecellwall,productionofphytoalex-ins,expressionofpathogenesis-relatedproteins(PRprotein)andactivationofprogrammedcelldeath(PCD),whichresultinlimitationofthepathogenwithintheinitialinfectionsites[1,2].TheHRinducedbybacteria,fungiandvirusesusuallyactivatesasystemicacquiredresis…  相似文献   
997.
东灵山区阎甲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研究了北京东灵山区阎甲科(Coleptera;Histeridae)特种多样性,野外设样地调查共获标本2224头,分属于6属17种,Saprinus niponicus、Onthophilus foueipennis、Margarinotus niponicus和M.reichardti的个体数量均大于总数的10%, 4种共占总体个数的88.22%,是本地区常见种。本研究采用4种采集方法分别统计,肉诱法捕获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共12种占总数的70.19%,杯诱法和堆草诱法都捕到8种,分别占总数的23.61%和4.81%,肉筛法采到的标本仅有2种占总数的1.39%,研究优势物种Onthophilus foueipennis的季节性变化发现,该种集中分布在小龙门林区的阔叶混交林内,个体数量在5月和9月呈现2个季节峰值,其中9月达到全年最高峰。对小龙门林区内肉诱捕获的阎甲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阔叶林中的阎甲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混交林的丰富度和个体数量较高,针叶林的多样性系数和个体数量较低,混交林的均匀度指数较低,而相似性分析表明,空间距离是决定小龙门林区内森林生境类型间腐生性阎甲群落相似性程度的因素,生境类型自身对相似性没有显著影响,梨园岭退耕区阎甲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小龙门林区,但物种个体平均数量低于小龙门林区。以上结果表明,东灵山地区阎甲群落的分布受生境保护程度,干扰程度以及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并提高该地区的森林植被环境对提高阎甲物种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昆虫与栎树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栎林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昆虫和栎树的相互关系以及栎林种群更新研究的进展,从叶片和栎实两个方面分别分析昆虫对栎树的危害、栎树对昆虫的防御以及栎林种群更新中的问题等。(1)危害栎树的昆虫种类丰富,它们以取食叶片和栎实为主,昆虫的寄生几乎使栎实完全失去活力。(2)栎树的防御效应能影响昆虫啃食叶片的程度,被昆早寄生的栎实提前下落以及栎实产量周期性的大小年变化,能降低昆虫寄生和取食栎实所带来的损失。(3)昆虫啃食叶片降低栎树的能量利用和营养物质贮存,昆虫对栎实的寄生和取食给栎树的种子库及苗库带来压力,直接影响到栎林的种群更新,此外,昆虫对栎实的寄生也会影响脊椎动物搬运栎实时的选择取向,间接控制栎实扩散,进而影响栎树的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驱虫斑鸠菊体外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 ,以及对小鼠B - 16黑素瘤细胞株细胞增殖、黑素合成以及细胞内酪氨酸酶的作用。方法 :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采用酶学方法研究药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470nm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驱虫斑鸠菊体外可激活酪氨酸酶活性 ,增强B - 16鼠黑素瘤细胞增殖 ,提高酪氨酸酶和黑色素合成能力 ;对整体动物黑素细胞具有促进合成和分泌作用。结论在白癜风的治疗中 ,驱虫斑鸠菊可增强酪氨酸酶活性 ,进而促进黑素合成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重组Pichia pastoris生产腺苷甲硫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造甲醇利用型酵母Pichia pastoris来生产腺苷甲硫氨酸(SAM,S-adenosylL-methionine),我们将一个带有SAM合成酶基因的胞内表达质粒转化入Pichia pastoris菌株GS115,经过G418抗性筛选得到一株有两个基因拷贝的转化子。该菌在含有甲醇和甲硫氨酸的培养基中生长5d后,其细胞内的SAM的产量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0余倍。对该菌生产SAM的培养基中的碳源与氮源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碳源的控制对该菌SAM产量的影响很大。在试管水平,该菌在含有0.75%的L-methionine并且碳源和有机氮源经过一定程度优化的培养基中,生长6d后SAM产量达到1.58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