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8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目的】寻求科学、准确、有效的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innaeus)发生规律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棉田牧草盲蝽的预测预报、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整体目测法、局部目测法、扫网法3种方法调查了棉田牧草盲蝽的种群数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对牧草盲蝽种群动态,扫网法相较于整体目测法和局部目测法成虫有两个发生高峰期且发生初期提前1周;整体目测法和局部目测法较扫网法若虫初发期和高峰期均提前1周左右,局部目测法和整体目测法若虫发生趋势基本一致。(2)不同调查方法牧草盲蝽种群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体目测法获得的若虫及成虫和若虫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扫网法和局部目测法;2015年扫网法和整体目测法间的成虫种群密度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局部目测法,2016年扫网法成虫种群密度显著高于整体目测法。【结论】扫网法能够准确反应牧草盲蝽成虫的发生情况,整体目测法则适合若虫的种群调查,建议实际调查中使用整体目测和扫网相结合的方法,能为该虫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准确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2.
小型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雾防治稻水象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适宜新疆荒漠绿洲特殊生态环境的稻水象甲超低量喷雾技术,为稻水象甲的大面积统防统治提供新型施药技术。【方法】以小型遥控多旋翼植保无人机(UAV)为施药机械,以稻水象甲常规喷雾防效大于90%的药剂为首选药剂,开展了药剂、施药量、助剂以及施药机型的筛选试验。【结果】施药后3、7、14和21 d虫口密度高于防治指标的样地所占比例依次为35.71%、21.43%、35.71%和78.57%。30%氯虫·噻虫嗪187.5 mL·hm~(-2)防效最佳,14 d药效高达93.43%;药后21 d,球孢白僵菌3000 mL·hm~(-2)的防效最高,达84.65%。各药剂施药量与防效呈正相关。此外,UAV喷雾防治稻水象甲时,添加助剂的平均防效可提高22.29%~28.49%。【结论】在农业精准施药、绿色生产中,综合考虑供试药剂的施药量、持效期、防效和药后存活虫量,建议以30%氯虫·噻虫嗪SC和14%氯虫·高氯氟CS作为全程以UAV为施药机械防治稻水象甲的首选药剂,在稻水象甲种群发展前中期优先考虑低浓度施药量;同时,为避免UAV在实际作业中药液雾滴发生飘失和流失问题,可以考虑添加飞防助剂提升防效。  相似文献   
103.
假单胞菌产脂肪酶条件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2106菌株产脂肪酶条件的初步探索表明,该菌株脂肪酶为组成型,不受油脂类底物的诱导。碳源的种类(单糖、双糖、多糖)和浓度对产酶影响不大,氮源以豆饼粉和玉米浆混合添加最好。最适发酵温度为32℃,摇瓶转速140r/min。实验中还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产酶培养基组成。  相似文献   
104.
105.
枣疯叶内游离氨基酸纸层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树感染枣疯病毒后的叶内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无论在量上或种类上远比一些草本植物感染病毒后所引起的变化剧烈得多。枣疯叶内多种游离氨基酸的浓度几乎在整个枣生长季节内大量持续增高,病叶游离氨基酸的总量高出健叶约10—15倍,谷酰胺和天门冬酰胺高出健叶4—5倍。病叶内精氨酸也不正常的积累,而健叶很少有精氨酸出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病叶中含有健叶所没有的A和B两种物质。初步分析这两种物质可能是由5—6种氨基酸所组成。酸枣叶内的A、B在270亳赦米有吸收高峰。疯枝上表面看来是“正常,,的叶片也有类似的不正常变化,可见枣树感染枣疯病毒后病叶的代谢受到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106.
牙齿龋病是人类常患的疾病之一,近几十年来成为口腔医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献上也有很多的报导。许多学者为了得到关于人类龋病病因的参考资料曾作过许多现代动物实验性龋蚀的研究。至于化石哺乳动物龋蚀的情况则在文献上记载不多(Moodie,R.L.,1923)。过去在我国曾发现过某些现代和化石哺乳动物的牙病标本,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和正式报导的并不多(如周明镇等1959,周本雄,1961,吴汝康等)。随着材料的增加,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就有必要和可能了。  相似文献   
107.
新疆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田长彦  买文选  赵振勇 《生态学报》2016,36(22):7064-7068
现阶段新疆干旱区高强度水土资源开发,致使传统灌排水盐平衡模式难于维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改变农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需要创新调控理论与技术体系;传统盐碱地农业开发利用模式资源效率低、维持成本高,需要以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构建盐碱地高效率资源化利用模式。针对上述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1400)的资助下,通过机理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产品研制、县域集成示范实现:(1)建立新疆干旱区现代水盐平衡调控理论,(2)创新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模式,(3)建成盐碱地产业化集成示范区,形成全产业链的盐碱地生态治理技术服务体系,(4)稳定一支以新疆相关单位为主体,国内优势单位参与的根植新疆的盐碱地生态治理队伍。  相似文献   
108.
新疆焉耆盆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效应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焉耆盆地及其周边近40a(1973—2014)的气候变化趋势检测、LUCC和生物量估算,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生态效应机制,研究区域陆地生态系统演变及其归因。分析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山区和平原区降水变化都有明显的突变点,并呈现增加趋势,蒸发量在山区减少,在平原区波动性减少趋势;(2)LUCC分析表明,山区裸地面积减少5.40%,冰川面积减少3.36%,高地植被面积增加8.76%;同时平原区天然绿洲面积增加1.96%,沙漠面积减少1.62%,水域面积减少1.30%,人工绿洲面积增加15.41%,湿地面积增加1.27%;(3)山区陆地生态系统对区域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其中降水变化是决定山区地表植被生存状态和分布的重要因素;(4)人类活动的推动作用和有益气候变化的支撑是绿洲平原区生态系统好转的原因,其中人口急剧增加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绿洲平原区生态系统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焉耆盆地及其周围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变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明显的时空尺度效应,其反应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9.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三种药物牙膏对四种口腔常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药物牙膏对口腔中的常驻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健康人长期使用药物牙膏,可能造成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失衡。  相似文献   
110.
在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柳属(SalixL.)植物时发现了新疆杨柳科(Salicaceae)柳属植物新记录组粉枝柳组(Sect.Daphnella Seringe ex Duby)及新疆新记录种粉枝柳(Salix rorida Laksch.)。该种雌花苞片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状椭圆形和倒卵形,先端锐尖,苞片基部两侧各具3~4个腺点;雄花苞片倒卵形和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锐尖,稀凹陷,在个别苞片基部一侧会有不明显的2~3个腺点,与其他分布区的粉枝柳稍有差异。主要分布在哈巴河中、上游及其2个支流,生于河岸及人工渠道岸边,海拔900~1 500m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