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4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探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试验在基础饲料中用发酵豆粕分别替代0、10%、20%、30%和40%鱼粉, 用晶体氨基酸平衡各组间蛋氨酸与赖氨酸的差异, 配制成共5种等氮等能(CP47%, GE19 MJ/kg)的试验饲料, 分别为FM、FSM10、FSM20、FSM30和FSM40。将初始体重为(22.05±0.09)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组, 每组设3个重复, 养殖58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 各组之间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替代组饲料系数(FCR)均显著高于FM对照组(P<0.05), FSM40组的存活率(SR)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DM)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脂质代谢方面结果显示, FSM30和FSM40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低于FM对照组(P<0.05), FSM40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HO)水平显著低于FM对照组(P<0.05)。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结果表明, FSM40组的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显著增加的变化(P<0.05)。对肠道菌群进行了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分析, 结果表明: 各组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指数(Sobs、Shannon、Simpson、Ace和Chao)无显著差异(P>0.05), 但OTU数量发生了变化。在门水平上, 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 而属水平上, 优势菌群为支原菌属(Mycoplama)、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FSM20组与FM对照组相比, 软壁菌门和支原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 变形菌门和邻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 在试验条件下, 大口黑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20%鱼粉不会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且能显著降低肠道中邻单胞菌属在内的有害菌的相对丰度, 因此,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52.
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C贮量分布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在对1hm 2永久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优势树种C含量的实测值, 对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C贮量及其空间和种群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现存C贮量为89.75t@hm -2 ,其中, 干、枝、叶、根分别占总量的53.09%、25.36%、2.64%和18.31%; (2)数量上小径级个体占有绝对优势,1hm 2样地内 DBH <20cm的个体占总数的95%,个体数量随径级的增加而迅速减少,而C贮量的径级分布则大致呈"M"形; (3)根据树木高度分为4个层次,即Ⅰ层( h ≥20m),Ⅱ层(10< h ≤20m),Ⅲ层(5< h ≤10m)和Ⅳ层( h <5m), 各亚层之间C贮量与该层次的高度呈正相关,占总C贮量的比例依次为53.97%、31.37%、 11.26%和3.40%.在垂直方向上,干、枝、根C贮量变化与总C贮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叶的C贮量则以Ⅱ层最大; (4)优势种群对季风常绿阔叶林C贮量贡献排序为 锥栗 C astanopsis chinensis>荷木Schima superba>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厚壳桂 Cryptocarya chinensis>肖蒲桃Acmena acuminatissima>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 ana>白颜树Gironniera subaequalis>臀形果Pygeum topengii>橄榄Canarium album>窄叶半枫荷Pterospermum lanceaefolium>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鸭脚木Scheffler a octophylla>韶子Nephelium chryseum.成熟度较高的种群 C贮量较高,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3.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室工作,将无柄石笔木处理为粗毛核果茶的异名,修订了过去将该种归入小果核果茶的分类学处理,报道了该分类群的染色体资料,其间期核属简单染色中央微粒型,中期染色体核型结构为2n=2x=30=24m+6sm。  相似文献   
54.
新疆博格达山上二叠统非海相网状遗迹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博格达山上二叠统乌拉泊组和井井子沟组为一套厚逾1000-2400m的湖泊-河流相沉积。在凝灰质砂岩、泥岩和沉凝灰岩中产生丰富的网状类遗化石,主要类别包括Tahlassinoides?teichforimis ichnosp.nov.,T.?cf.teichformis ichnosp.nov.,Paradidymaulichnus reticu-laris ichnosp.nov.和节肢动物拖  相似文献   
55.
Remopleurides nasutus Lu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RemopleuridesnasutusLu的新认识袁文伟周志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关键词三叶虫新属Hexacopyge奥陶纪卢衍豪1957年建立了桨肋虫类三叶虫的一个新种,RemopleuridesnasutusLu...  相似文献   
56.
富勒烯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0年代初以来,富勒烯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初步研究表明在抗艾滋病毒、酶活性抑制、切割DNA、光动力学治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此类化合物在生化、医学、药物学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本文观察了疼痛患者脊髓脑脊液中强啡肽含量的变化。共收集31例急性疼痛患者和14例慢性疼痛患者的脊髓脑脊液,测定其中的强啡肽含量,与27例无痛患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被测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血压、脉搏、体温等一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慢性痛患者脑脊液中强啡肽含量显著升高,而急性痛患者则略有降低。判别分析表明,急性痛患者的强啡肽含量及其他临床资料有明显的特点(判别准确率82%);慢性痛患者未见明显特征。作者认为,在更广泛地收集临床资料和检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病因的疼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可能有助于对疼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8.
三孢布拉氏霉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三孢布拉氏霉发酵生产天然β-胡萝卜素。在30L发酵罐中,平均生物量31.3g干菌重/L发酵液和胡萝卜素1213.1mp/L;在3M3发酵罐中,平均生物量38.0g干菌重/L发酵液和胡萝卜素1146.5mg/L。将中试样品经HPLC分析,在总色素中β-胡萝卜素占92~96%,其他类胡萝卜素占8~4%;在β-胡萝卜素中,反式异构体占90~95%,9-、13-、15-顺式异构体占10~5%。结晶β-胡萝卜素呈多种形状,但大多数为两端锥形的棱柱体。在胡萝卜素提取中,工艺和技  相似文献   
59.
磁场处理对螺旋藻多糖生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一定磁场强度(0~0.6T)处理下培养的螺旋藻生长加快,于物质积累增多,由072mp/Inl增加到0.80mg/ml;多糖含量提高,由4.2%增加到5.1%.磁场处理使培养液电导率随磁场强度增加而降低,使NO-3-N含量随磁场强度增加而增加,有利于细胞吸收和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隐形针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初步探讨.方法:56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采用隐形针灸进行治疗,通过采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标准和疲劳量袁(FS)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病症状变化,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隐形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总有效率达91.1%.结论:隐形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