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1.
甘肃省白刺属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珺  陶玲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4):572-576
根据白刺属植物的46个形态学、解剖学和细胞学性状指标,对甘肃省分布的5种白刺进行了数值分类研究。根据种问欧氏距离,应用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结果表明:泡果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小果白刺(N.sibirico)间具有较强的亲缘关系,与其它3种的亲缘关系较远;毛瓣白刺(N.praevisa)、唐古特白刺(N.tangutorum)和大果白刺(N.roborowskii)可以归为一类。其中的毛瓣白刺和唐古特白刺之间的亲缘关系最为相近。  相似文献   
92.
检测一年生、四年生、六年生、八年生及四十年生白桦树各器官以及白桦组培苗诱导的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中齐墩果酸和白桦酯醇的分布和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树龄白桦的叶、茎外皮和根皮中都能检测出齐墩果酸和白桦酯醇,但主要集中在茎外皮,叶片和根皮中含量极低,齐墩果酸和白桦酯醇含量分别以四年生和八年生白桦茎外皮中最高。由白桦组培苗茎段诱导的愈伤组织及其悬浮培养细胞和组培苗根诱导的愈伤组织中都能测出白桦酯醇,其含量以茎段诱导的悬浮培养细胞中为最高。组培苗、茎段诱导的愈伤组织及其悬浮培养细胞、叶片和根诱导愈伤组织中均可以检测出齐墩果酸,其含量以悬浮培养细胞中的为最高。  相似文献   
93.
摘要:【目的】为研究流感病毒突破种间屏障分子机制,筛选流感基因工程疫苗株。【方法】本实验以猪流感病毒A/Swine/Henan/S4/01(H3N2)为亲本株,利用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采用RT-PCR技术对该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分段进行扩增,通过与双向转录载体pHW2000连接, 重组质粒转染293T和MDCK共培养细胞,拯救出全部基因均来自于亲本株的猪流感病毒rgH3N2,并分别以人流感病毒A/ PR/8/34(H1N1)、禽流感病毒A/Duck/Nanchang /4-165/2000 (H4N6 )、马流感病毒A/Equine/Fuyun/2008/(H3N8)的HA和NA基因替换A/Swine/Henan/S4/01的相应基因,【结果】生物学实验结果表明rgH3N2在鸡胚半数感染量、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稳定性试验等方面都与亲本株保持一致。rgH3N2经鸡胚多次传代后血凝价最高可达到1:256,接种MDCK细胞60 h后,血凝价可以达到1:64。基因替换后成功拯救出的重组病毒rgH1N1、rgH4N6和rgH3N8在鸡胚和细胞上均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结论】病毒的成功拯救为流感病毒突破种间屏障分子机制,HA、NA基因在流感病毒跨种属传播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和流感基因工程疫苗株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
以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其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白刺愈伤组织在SNP处理下细胞中NO含量显著增加,而N-硝基-L-精氨酸(L-NNA)处理使细胞中NO水平降低。低浓度SNP(10和25 μmol·L-1)处理后,白刺愈伤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减少,而高浓度SNP(100 μmol·L-1)和L-NNA(0.5 mmol·L-1)处理后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与对照比,SNP处理诱导白刺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却使脯氨酸含量减少。白刺愈伤组织在不同浓度SNP处理下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增加的变化趋势,低浓度SNP处理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弱,而50 μmol·L-1 SNP处理后POD活性约增加为对照的119%。结果提示,外源NO可促进白刺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的合成,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增强了白刺愈伤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表现出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5.
秋茄幼苗叶片单宁、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对Cd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覃光球  严重玲  韦莉莉 《生态学报》2006,26(10):3366-3371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土壤盆栽技术研究了红树植物秋茄的幼苗在不同浓度的Cd(0~50mg·kg-1)胁迫下叶片单宁、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研究表明:秋茄幼苗叶片中的单宁、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出现不同程度先升后降的趋势,这表明秋茄幼苗对低浓度的Cd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在高浓度的Cd胁迫下则受到伤害;单宁、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分别在土壤Cd处理浓度为30mg·kg-1、20mg·kg-1、40mg·kg-1时达到最高,相应地,单宁、可溶性糖和脯氨酸浓度最高分别达到66·2mg·g-1、105·0mg·g-1和12·22mg·g-1;Cd胁迫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极显著,因此可以作为秋茄对Cd污染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6.
从野马追(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正二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蒙花苷(5)、5,8,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6),其中化合物2、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UPLC/Q-TOF-MS法,分析野马追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考察野马追对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腹腔注射脂多糖(100μg/kg)法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记录灌胃给药后0.5、1、1.5、2、2.5、3、3.5、4、4.5、5、5.5、6、7、8 h大鼠的体温变化,绘制体温曲线;测定8 h大鼠肝组织髓过氧化酶活性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含量。研究发现模型组大鼠体温呈明显三相热变化趋势,在造模后4 h出现升温峰值(1.97℃),8 h后体温恢复正常;野马追醇提物显著地降低了大鼠体温峰值;同时有效地抑制了肝组织中髓过氧化酶活性,降低了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含量。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花色素苷在彩叶植物呈色机制的研究中备受关注,但目前有关其对彩叶植物光合特性影响的机制仍缺乏系统的评述。本文简单介绍了花色素苷的基本特性,并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了叶片花色素苷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机制及其对叶片光合机构的保护意义,对彩叶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磷。  相似文献   
98.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代谢甘油生产1,3-丙二醇(1,3-PD)的菌株2-1,通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分类学地位进行鉴定,用MEGA 4.1软件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2-1与Klebsiella pneumoniae(CP001891)的亲缘关系最近。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菌株2-1与模式菌株同源率为95.4%,疑似为新种。对菌株2-1在5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特性研究,分批补料发酵时得到较高的1,3-PD终浓度,达到63.5 g/L,此时生产强度为2.19 g/(L.h),底物转化率0.64 mol/mol。  相似文献   
99.
贺春玲  嵇保中  刘曙雯 《昆虫知识》2011,48(6):1751-1758
长木蜂Xylocopa tranquebarorum(Swederus)属于多访花性昆虫。本文报道了长木蜂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幼虫和成虫的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该蜂在南京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巢室内越冬。翌年的3月下旬成虫开始外出活动,主要是筑巢、采集粉蜜、酿贮蜂粮和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下旬新一代成虫羽化,新羽化的成虫群集在蜜源植物青桐树上补充营养,并在青桐的附近空中婚飞、交配。室内观察长木蜂的卵期9~11d,平均(9.97±0.76)d;幼虫期19~22d,平均(20.30±1.18)d,预蛹期8~9d,平均(8.53±0.51)d,蛹期19~21d,平均(19.67±0.66)d。雌雄比为2.17∶1。雌蜂酿制蜂粮的盛期在5月上旬,采集蜂粮的最佳时期在5月上中旬。该蜂的卵产在块状的蜂粮上,卵长10.06~13.34mm,腊肠形或香蕉形,略弯曲,两端钝圆,头部略窄与尾部,尾部最宽,重(0.0438±0.0122)g。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下丘脑nesfatin-1与组胺信号通路间的相互作用及对摄食的影响。方法:采用第三脑室置管、药物注射、免疫组化、ELISA等方法,观察氟甲基组氨酸(FMH)、α螺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Nesfatin-1诱导的抑制摄食的影响,以及Nesfatin-1与组胺信号通路相互影响调控摄食机制。结果:第三脑室注射nesfatin-1可显著减少大鼠摄食量,而第三脑室内预先注射FMH,nesfatin-1抑制摄食效应明显减弱,但FMH本身并不影响大鼠夜间摄食量。第三脑室注射nesfatin-1,可显著增加优降宁诱发的PVN、腹内侧核(VMH)、结节乳头核(TMN)内t-MH的积累;但腹腔注射nesfatin-1没有引起大鼠摄食改变,t-MH蓄积也无显著变化。第三脑室注射α螺旋CRH或抗TRH血清均可显著减弱nesfatin-1的抑食效应,而α螺旋CRH、抗TRH血清本身并不显著影响大鼠摄食量。第三脑室注射nesfatin-1可显著增加下丘脑PVN内CRH和TRH水平,且nesfatin-1可显著增加优降宁诱导的PVN、VMH和TMN内t-MH的表达,而α螺旋CRH或抗TRH血清可显著抑制nesfatin-1诱导的PVN、VMH和TMH内t-MH的蓄积。第三脑室注射组胺可显著增加大鼠下丘脑PVN内nesfatin-1含量,但LH、VMH、TMN以及血浆内nesfatin-1水平无显著改变。免疫组化研究显示,PVN内有nesfatin-1和H1-R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且部分神经元共存。结论:Nesfatin-1的抑食效应可能与下丘脑组胺信号通路介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