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虹膜的计算机识别原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出现的虹膜计算机识别技术利用人虹膜纹理的独特性,可以完成自动身份识别的任务.在现有的各虹膜识别系统中,基于Gabor小波编码虹膜纹理的Daugman系统尤为突出.虹膜识别原理可以分为编码原理和统计决策原理.  相似文献   
82.
严玉荣  赵晨辰  杨睿  周婷  许娜 《生物工程学报》2018,34(12):2007-2015
旨在探讨IFN-γ诱导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的表达、对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用不同浓度IFN-γ作用MDA-MB-231细胞后,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PD-L1、细胞迁移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ERK、p-ERK、Jak2及p-Jak2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利用免疫荧光实验进一步检测细胞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IFN-γ可上调PD-L1的表达,使细胞划痕融合率显著增高,细胞迁移速率显著加快;波形蛋白和N-钙黏蛋白的表达量升高,E-钙黏蛋白表达量下降;ERK、p-ERK、Jak2及p-Jak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加U0126后PD-L1、ERK及p-ERK表达水平下降,而加入AG490后,PD-L1、Jak2、p-Jak2表达水平下降。结果表明IFN-γ能上调乳腺癌细胞PD-L1表达水平,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促使细胞从上皮向间质转化,而这一过程可能与ERK及Jak2-STA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83.
为探索高职医学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方式,本文选择《基因操作技术》和《细胞培养》课程进行中文授课为主、专业英语渗透教学的尝试。英文讲义创新性地选取常用试剂和仪器的说明书,课程实施包括中文理论学习、专业英语学习和实验操作三部分,使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应岗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胜任岗位基本需求,并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4.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 ̄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I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I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  相似文献   
85.
大豆蚜在寄主与非寄主植物上的口针刺吸行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韩心丽  严福顺 《昆虫学报》1995,38(3):278-283
用EPG记录法记录了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nra在寄主和非寄主植物上的口针刺吸行为。结果表明,大豆蚜在寄主大豆植物的韧皮部取食时间长,而在非寄主棉花、黄瓜和丝瓜植物韧皮部取食时间甚短或根本未取食;非寄主植物内部对大豆蚜的侵害存在抗性,影响取食的因素和其所在部位因非寄主植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86.
海枣曲霉木聚糖酶的纯化及末端序列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海枣曲霉麸曲经水浸提、硫酸铵盐析、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及HPLC分子排阻层析制备了PAGE,SDS-PAGE、PAGE酶谱及HPLC纯的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87.
差异显示法分离赤霉素调控的水稻(Oryza sativa)cD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霉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类重要的调节激素。本文运用反转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建立了一套旨在分离差异表达cDNA的差异显示方法。DDF1所对应的基因是一个单拷贝基因,可被高浓度的GA3诱导并获得高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88.
本文利用四臂嗅觉计测定了雌性棉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对棉蚜四种寄主植物新鲜叶片、棉蚜和几种挥发性次生化合物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新鲜棉叶片和棉蚜的气味对棉蚜茧蜂有强烈的吸引作用,两者相混合使吸引作用明显增强;切碎的叶片比未切碎的叶片更具吸引作用。所测试的四种挥发性物质β-caryophyllene、heptanol、benzaldehyde和β-pinene,在浓度为0.01(体积分数)时,只有benzaldebyde对棉蚜茧蜂具有吸引作用,β-caryopbyllene和β-pinene对棉蚜茧蜂的吸引作用不明显,而heptanol对该蜂具有排斥作用。β-pinene在浓度为1(体积分数)时,也对该蜂具有排斥作用。对于棉蚜的四种寄主植物棉花、黄瓜、南瓜和丝瓜的完整叶片,棉蚜茧蜂只对棉花叶片产生定向反应,而对其它三种瓜类叶片没有反应。根据上述结果可以推知嗅觉在寄生蜂的寄主寻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绿叶气味物质和寄主气味可能是寄生蜂寻找寄主的远距离化学线索。棉蚜茧蜂对寄主定向是识别了特定化学指纹图谱,单一的某种化合物在寄主定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象预测的那样重要,而且组成图谱的物质并不是简单地混合在一起,而是相互作用,或加强或抑制。羽化前经历能够对寄生蜂的行为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9.
江均平  严自正 《真菌学报》1996,15(4):288-291
海枣曲霉木聚糖酶Ⅲ经PAGE和SDS-PAGE后用Schiff′s试剂染色证明为糖蛋白。经硅胶薄层层析和毛细管毛相色谱测定,每分子酶约含4个葡萄糖和1个甘露糖残基,木聚糖酶Ⅲ经β-消除反应后在241nm处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在N2保护下用含NaBH4的NaOH溶液处理后,其Ser和Thr减少,相对应丙氨酸增加,并出现α-氨基丁酸,估测酶分子中存在约3个O-糖苷键,糖残基通过O-糖苷键连接于肽链中丝  相似文献   
90.
在大肠杆菌中,影响苯丙氨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之一是pheA基因。利用大肠杆菌棒状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lcx36克隆了一个对反馈抑制不敏感的大肠杆菌基因pheA,组建成质粒Plcx37。Plcx37以接合转移方法转移到抗氟代苯丙氨酸的黄色短杆菌3621等菌株中,获得若干基因工程菌株。经发酵测定,编号为362109的黄色短杆菌的苯丙氨酸产量比出发菌3621高出1倍。最高达26.26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