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0 毫秒
41.
鸟类羽色多态现象:概念及其进化制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态现象对了解物种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有着重要意义,鸟类羽色多态现象的进化机制,是多态现象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鸟类羽色多态现象的进化机制假说主要有分化选择假说、异类选择假说和非随机性交配假说等.本文对鸟类羽色多态现象的概念和以上进化机制假说进行了综述,并针对鸟类羽色多态现象进化机制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及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2.
随着PCR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DNA序列的累积,昆虫分子系统学近年来快速发展。线粒体DNA(mtDNA)序列相对于核内DNA序列进化速率较快,常被用于昆虫的系统发育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利用各种线粒体DNA序列来研究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系统发育的研究概况。总结发现,COⅠ、COⅡ、12S rDNA、16S rDNA、Cytb、ND1、ND2和ND5等线粒体区段被用于半翅目异翅亚目系统发育的研究,其中以COI、COⅡ、16S rDNA和Cytb应用最广泛,但目前尚缺乏不同分子标记间的联合分析。进一步的研究最好在选定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分类阶元(如科间、亚科间、科内属间、种间或种内)后,集中测定线粒体某几个区段的DNA序列,然后进行单一分析和联合分析,并与传统形态学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可望全面分析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43.
滑背霜扁蝽属Lissonotocoris Usinger & Matsuda 1959年根据采自越南的1头雌虫建立的。此前中国尚未有此属的报道。我们研究海南的扁蝽标本时,发现此种的雄虫。本文对该属、种进行重新描述。该属主要特征为:体小,长卵圆形。全翅。棕黑色,霜粉被白色。除前胸背板后叶光滑外,体被颗粒。头前叶短钝;颊未达前叶端部;触角短粗。前胸背板前叶深凹,后叶光滑。前翅膜片完整,无翅脉。  相似文献   
44.
旱地农日水肥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肥是提高旱地农业生产力的关键,也是制约该类型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能否充分发挥水肥的增产效应对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灌溉试验、旱棚试验与长期定位试验等几种水肥效应常用研究方法的设计原理及不足;并在总结旱农地区水肥协同效应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对旱地农业水肥相互作用机理和交互作用模型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适宜的水、肥条件对作物生长与产量形成具有明显的正交互作用,但因研究方法与试验地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结合农业生态系统特点对未来旱地农业水、肥效应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5.
中国西北地区松科和柏科气孔器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针叶树气孔器的研究为鉴定化石气孔器奠定了基础,对第四纪植被变化和古气候的研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第四纪孢粉学的一个重要补充。本文运用常规的标准的孢粉分析方法,对中国西北地区常见的松科3属8种和柏科3属4种植物气孔器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凭气孔器大小可以区分松科与柏科。利用气孔器大小、T型结构的形状?上部木质片与气孔器茎之间的夹角进行属的鉴别,再结合茎的长度、宽度、中间木质部的宽、T型外角度和上部木质片外缘形状等可以进行种的鉴别,并编制了一个初步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46.
 平滑肌细胞的数量、表型以及在间质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在前列腺间质增生的发生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获得纯的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研究它们基因表达的差异,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前列腺增生的分子病因学.构建不同长度的 SM 22启动子,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采用了基于启动子特异性激活红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合流式细胞分选的策略,体外分离纯的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启动子活性实验结果表明,1 396 bp的人SM22启动子具有平滑肌细胞特异性和较高的相对活性.构建了红绿荧光蛋白的表达载体pDual-color,在此载体中,RFP的表达受1 396bp的SM22启动子调控,GFP的组成型表达受CMV启动子控制.用流式细胞仪分选GFP+/RFP+和GFP+/RFP-细胞,提取总RNA,进行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在分选获得的GFP+/RFP+细胞比GFP+/RFP-细胞的SM22和SMMHC表达水平高10倍以上.提示,基于启动子特异性可以在体外分离纯的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47.
湖南永顺县落叶木莲资源考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湘西武陵山地永顺县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落叶木莲。分布面积2000 hm2,多呈散生分布,稀有小面积群落,成年大树有5000余株,胸径5 cm以下幼树及小苗有20000余株。落叶木莲群落属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海拔400~900 m的山坡中下部,主要有枫香、野漆树、落叶木莲和甜槠、星毛石栎、落叶木莲等群落类型。此前,落叶木莲仅分布江西幕阜山地宜春市明月山,是木兰科木莲属极度濒危的唯一一个落叶树种,对探讨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木兰科的系统演化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8.
崔建新  彩万志 《昆虫知识》2007,44(1):138-142
鞘翅型蝽类昆虫前翅发达,与甲虫的前翅相似。类群涉及鞭蝽型、蝎蝽型、细蝽型、臭虫型、蝽型中的栉蝽科、裂蝽科、小潜蝽科、固蝽科、蚤蝽科、涯蝽科、网蝽科、盲蝽科、长蝽科、缘蝽科共10个科。它们的生境多样,包括水底小石块下面、水生植物上、海岸潮间区石隙中、蚂蚁巢穴中、沙漠灌木植物上、土中、沙砾中、枯枝落叶层和苔藓上,这些生境的共同点是其对前翅的保护功能的选择压力明显大于对前翅飞行功能的选择压力。此类昆虫的前翅特化的类型分为两类,一类膜区完全退化或极度退化,由革区和爪区(愈合或不愈合)构成鞘质前翅的主体;另一类膜区发达,占鞘质前翅的主体;大部分前翅鞘质化的蝽类属于第一种类型;仅个别长蝽科的昆虫属于第二类,如巨膜长蝽Jakowleffiasetulosa(Jakowleff)。  相似文献   
49.
拉萨河流域耕地不同尺度土壤水分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影响因子的尺度差异及作用是其尺度依赖性研究的基础.本文以青藏高原拉萨河流域耕地土壤为对象,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和野外调查,在全流域和小流域尺度上分别布设样点115和49个,采用土钻法分3层(0~20、20~40、40~60 cm)抽取土壤样本,获取土壤水分含量,然后运用生态学冗余分析和统计分析,筛选出影响耕地土壤水分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 在全流域尺度,受气候、海拔影响,土壤水分呈西南 东北递增趋势,其中,河谷区耕地受河流侧渗补给影响,下层土壤水分高于上层;在小流域尺度,耕地土壤水分随海拔升高及坡度增大而减少,土壤贮水能力随石砾含量增多而减弱.研究结果为拉萨河流域耕地向高海拔扩张、作物结构调整、土地整理及灌溉设施布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0.
从豆科植物白皮锦鸡儿(Caragana leucophloea Pojark.)地上部分分离到3个酚类化合物,经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鉴定为鹅掌楸苷(1)、香草酸(2)和绿原酸(3)。化合物1和2表现出较好的抗细菌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为8.11~22.88μg/m L。2和3则表现出一定的抗真菌活性,对稻瘟菌孢子萌发的IC50值分别为105.04μg/m L和32.26μg/m L,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的IC50值为108.45μg/m L和45.26μg/m L。2和3对秀丽隐杆线虫也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当处理线虫48 h时,IC50值分别为46.57μg/m L和55.17μg/m L。此外,2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为67.96μg/m L;对Fe2+表现出一定的螯合能力,IC50值为93.59μg/m L。上述酚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皮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