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3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冻土甲烷循环微生物群落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冻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碳库,既发挥着碳源又起着碳汇的作用。人们非常关注贮存于冻土中有机碳的最终归宿,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快冻土的解冻,释放更多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到大气中,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据估计每年从北半球冻原陆地生态系统释放进入大气的甲烷约占全球自然界释放甲烷总量的25%。研究证实冻土生物源甲烷的产生和消耗分别由耐(嗜)低温的产甲烷菌(methanogens)和甲烷氧化菌(methanotrophs)介导。鉴于冻土甲烷循环对全球甲烷平衡的显著作用以及在冻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功能,对介导冻土甲烷循环的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评估冻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影响,本文就冻土甲烷循环过程、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活动、生态功能及其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冻土甲烷循环机理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2.
103.
以麦洼牦牛、斯布牦牛、天祝牦牛和九龙牦牛为研究对象,对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receptor I,MCIR)基因编码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牦牛的MC1R基因编码区全长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4个牦牛品种间及与普通牛间在MC1R基因的编码区内共有13个碱基差异,无碱基的插入和缺失现象,编码蛋白共有9个氨基酸差异.MC1R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有糖基化位点和7个跨膜区.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麦洼牦牛与斯布牦牛的MC1R基因相似性最近.本研究结果时今后开展MC1R基因与牦牛毛色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以及牦牛的毛色遗传机理、基因定位、基因表达调控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新形势下,做好部队野营训练的卫勤保障工作,深入研究训练伤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卫勤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赋予医务人员的崇高责任。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队完成军事斗争准备各项任务日趋繁重。对广大官兵的身心健康提出了更高标准,发挥健康教育优势,促进官兵健康,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部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官兵自我防护及保健能力,从而促进部队整体全面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5.
深圳马峦山华南紫萁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圳马峦山地区华南紫萁占优势的植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南紫萁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48科69属82种,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南亚热带性质;年龄结构显示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属于稳定型种群,群落总体处于稳定状态;群落的频度指数规律为A>B<C>D>E,与RaunKiaer频度定律、海南岛山地雨林优势种群的频度规律等不相符合;华南紫萁种群树高和个体数百分比显示,种群高度0.3~0.7 m植株占比例较大,种群处于旺盛发展期;物种多样性指数为SP=16.42,SW=4.56,均匀度指数为E=0.33,E′=0.83,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接近典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类型。本研究揭示了华南紫萁野外生存状态,为该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肠道病毒71型(EV71)从恒河婴猴的感染个体向其他未感染个体传播的可能性及相关生物学特性做了初步分析.通过喷雾形式经呼吸道感染1~2月龄恒河婴猴(A组);在观察临床症状同时,于感染后第7天,取该组动物粪便处理后,将上清液以喷雾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新的婴猴个体(B组),随后对该次代感染个体进行...  相似文献   
107.
带鱼下脚料水解物对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带鱼下脚料蛋白酶水解物的药理作用,为带鱼下脚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用带鱼下脚料三酶混合水解物喂养盐酸肾上腺素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模型的大鼠,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实验不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及实验给药组相比,VEGF和vWF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成功制造了血管内皮损伤模型,带鱼下脚料蛋白酶水解物对内皮损伤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损伤后的内皮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影响海洋鱼产品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如鱼体含水量、肉质及传统加工过程中一些原料的用量(如糟制过程中食盐、酒糟等的加入量)、贮藏过程中贮藏条件的改变等,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水分活度、色泽、pH、酸价、过氧化物值、硫化巴比妥酸值、挥发性盐基氮、蛋白质水解程度及微生物等一些指标可以反映海洋鱼产品的品质。本文对影响海洋鱼产品品质的因素及上述指标一些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阐述,并简要论述国内外海洋鱼产品的标准化,以期对控制海洋鱼产品品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预防性使用奥曲肽是否能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率存在着争议。本研究旨在研究奥曲肽在不同胰腺情况下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将"软胰腺"、"细胰管"作为术后胰漏发生的高危险因素,将18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分为4组:低危险/非奥曲肽组、低危险/奥曲肽组、高危险/非奥曲肽组、高危险/奥曲肽组。观察术后胰漏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发生术后胰漏35例(19%),其中高危险组胰漏发生率是低危险组2倍以上(27%versus 10%,P<0.01)。在胰漏发生低危险胰腺情况下,奥曲肽组与非奥曲肽组术后胰漏发生无显著差别;在胰漏发生高危险胰腺情况下,奥曲肽能显著降低术后胰漏发生率。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根据胰腺的具体情况选择性使用奥曲肽既能有效预防术后胰漏的发生,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110.
肠道病毒71型作为引起儿童群体常见传染性手足口病(HFMD)的主要病原,具有导致少量感染个体出现脑炎等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相关心肺功能衰竭的病理学特性.因此其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一种EV71灭活病毒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在本研究中基于恒河猴婴猴模型进行了相应的免疫保护性分析.以160EU剂量对2~3月龄婴猴进行0,4周免疫后,动物在第4周接受了剂量为10。~CCID50的病毒经呼吸道的攻击.对病毒攻击后动物在14天内的临床症状、血液生物学、器官病原学分布以及病理学检测的动态观察表明,经疫苗免疫的动物未出现对照动物所具有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其血液生物学及病理学检测均无异常.同时,器官病原学分布亦呈阴性.结合动物中和抗体的明确增长及对照动物的综合表现分析,本文的工作证实了该EV71灭活病毒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在恒河猴婴猴体内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