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研究 nm2 3- H1在肿瘤细胞中的定位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 .用 RT- PCR方法检测人高和低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 95 D和 95 C中 nm2 3- H1的表达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nm2 3- H1 -绿色荧光蛋白 ( GFP)融合基因表达质粒 ( p NM2 3- GFP) ,经脂质体转染将此质粒导入95 D和 95 C细胞中 ,筛选高荧光强度的克隆 ,用 Boyden小室模型检测其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 .结果显示 nm2 3- H1在 95 C细胞中的表达比 95 D高 .95 D细胞中表达的 nm2 3- H1 c DNA未发生突变 .表达的 nm2 3- H1 - GFP融合蛋白位于细胞的胞浆近胞膜处 .转染 p NM2 3- GFP质粒的 95 D和 95 C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明显比对照组低 .这些提示 nm2 3- H1高表达能明显降低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 .  相似文献   
42.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是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重要成分 ,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对uPA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1 (PAI 1 )、uPA受体 (uPAR)的相互作用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单链uPA是一种糖蛋白 ,含有 41 1个氨基酸。其结构可分为四部分 ,依次为 :上皮生长因子区、环状结构区、连接区和丝氨酸蛋白酶区。纤溶酶可裂解Lys1 5 8 Ile1 5 9之间的肽键 ,使单链uPA转变为双链uPA。uPA与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激活纤溶酶原 ,自身激活也增强。结合在细胞膜上的uPA…  相似文献   
43.
ATF-PAI2CD融合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 (urokinase typeplaminogenactivator,uPA)的氨基末端片段 (amino terminalfrag ment,ATF)和纤溶酶激活物抑制剂 2 (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type 2 ,PAI 2 )突变体PAI 2CD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的表达情况及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将ATF PAI2CD融合基因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LY 4重组得到表达质粒pZWE ATF PAI2CD ,以其转化大肠杆菌JF112 5 ,经温度诱导 ,ATF PAI2CD获得较高水平表达 ,融合蛋白质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占菌体总蛋白质的 15 %。包涵体经洗涤、8mol L尿素溶解、稀释复性及离子交换色谱一步分离 ,纯度达 90 % ,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每升发酵液得重组融合蛋白质 5 0mg。经牛奶板法检测具有纤溶抑制活性 ,比活性达 12 0 0 0IU mg ;应用放射竞争法证实融合蛋白质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uPA受体特异性结合。双功能融合蛋白质的纤溶抑制活性与野生型PAI 2 (或PAI 2突变体 ,PAI 2CD)基本一致 ,与肿瘤细胞表面的uPA受体的结合能力同pro uPA。  相似文献   
44.
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issue transglutaminase,tTG,TGⅡ)是转谷氨酰胺酶家族成员之一,作为一种多功能的蛋白质,具有催化蛋白质谷氨酰胺残基与赖氨酸残基交联的活性,还能结合和水解GTP,在胞内和胞外产生多种功能,最初由于tTG在细胞凋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最近的研究更表明它在细胞分化,基质的稳定、伤口愈合、信号转导、动物发育等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是陆地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重要参数,分析区域生态系统WUE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对于区域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研究以及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基于MODIS GPP和ET遥感数据、气象数据以及2000年、2014年土地覆盖数据,分析2000-2014年间植被WUE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植被WUE与关键气象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并分析了土地覆盖变化下各植被类型WU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江平原WUE年均值变化呈波动式减少趋势,多年平均植被WUE为1.44 g C·kg^-1H2O;WUE年内变化均近似呈"单峰型"曲线,1-3月及11、12月,WUE均处于最低值,在植被生长季(5-9月)期间,WUE均较高;季节WUE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各植被类型WUE年内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峰值主要分布在4-6月和9月;不同植被类型的年均WUE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草地>耕地>永久湿地;三江平原植被WUE与降水、相对湿度、水气压呈正相关,与气温、日照时数呈负相关;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耕地WUE增加了11.1%,随着落叶阔叶林、草地面积的增加,其植被WUE分别增加了12.8%、1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