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9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湖南地区1013例亲子鉴定中的STR突变位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亲子鉴定常用的ABI公司Indentifile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中的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及D14S306、D16S3391、D5S2500、D12S391、D13S796、D1S518位点的突变现象进行研究.在1013例认定亲子关系案例中,对发现有一个基因位点发生突变的案例增加8个常染色体STR(short tandem repeat)基因座检测,使其父权相对机会(RCP)大于99.999%以上,并对突变位点进行测序.在1013例认定亲子关系案例中,发现11例有一个基因位点发生突变,8次突变事件为父源性突变,突变位点包括vWA、FGA、D14S306、D13S317、D21S11、CSFIPO、D16S3391;其余3例突变来源不明,包括FGA、D13S796、D3S1358.以vWA和FGA的突变率最高,为0.15%,平均突变率为(0.09±0.370×10^-3)%.本鉴定所常用的21个基因座,突变率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43.
根据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3条断面10个取样站进行大型底栖动物14个季度监测获得的溪沙蚕[Namalycastis abiuma (Müller)]密度和生物量数据,阐述了溪沙蚕数量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分析了溪沙蚕栖息密度、生物量与部分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溪沙蚕密度和生物量的年均值大小顺序均是:2005年>2006年>2007年>2004年.溪沙蚕密度的季节均值大小顺序是:夏季>春季>冬季>秋季;而溪沙蚕生物量的季节均值大小顺序是: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溪沙蚕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不同断面或取样站之间数量差别很大,有红树林的取样站溪沙蚕密度高,没有红树林的取样站溪沙蚕密度很低.相关分析表明,溪沙蚕密度和生物量与沉积物中的总有机质、中值粒径、硫化物等参数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溪沙蚕2004年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为最低值, 2005年到2007年逐年下降,与降雨量的减少趋势是一致的,但溪沙蚕的密度、生物量与降雨量、气温、光照时数、相对湿度均没有显著相关.可见,红树林湿地是溪沙蚕喜好栖息的生境,溪沙蚕对降雨量等气候因子的响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944.
目的:研究通过RNAi技术特异性降低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Rb表达量,观察对化疗药物顺铂(eisplatin,CDDP)敏感性的变化,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化学合成针对Rb的干涉序列和对照序列,转染SGC-7901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的方法检测干涉效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涉Rb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干涉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在10%和无血清的1640培养基中培养,并给予20μM顺铂或对照处理不同时间,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的活化,通过MTT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设计的干涉序列可以高效抑制Rb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进入G1期,当细胞在10%的培养基条件下培养时,与对照组相比,Rb干涉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而当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时,干涉和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干涉Rb可能通过促进细胞进入G1期而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45.
当代愈发频繁的交通事故和现代局部战争使外周神经损伤发生率持续升高.而在外周神经损伤治疗中,早期确定神经损伤类型及范围.尽早进行合理临床救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此,通过现代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对早期周围神经损伤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成为摆在影像学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综述近年来CT、MR、超声等先进影像学技术在外周神经损伤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本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46.
目的:寻找新疆维吾尔族人银屑病与HLA-Cw*0602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新疆维吾尔族人2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的HLA-Cw*0602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携带该基因的银屑病患者与其家族史的相互关系.结果:①病例组HLA-Cw*0602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73%vs24%,X2=108.551,OR=10.171,95%可信区间6.410~16.140,P=0.000),且无性别差异;②携带HLA-Cw*0602等位基因的银屑病患者发病年龄早于不具有该等位基因的患者(80.2%vs28.6%,X2=10.256,OR=0.950,95%可信区间0.920~0.981,P=0.001);③有银屑病家族史患者携带HLA-Cw*0602等位基因的频率与无银屑病家族史的患者无显著意义(X2=0.000,OR=0.986,95%可信区间0.252~3.860,P=1.000).结论:新疆维吾尔族银屑病患者与HLA-Cw*0602等位基因高度关联,且携带该等位基因的银屑病患者易发生早发型(发病年龄≤40岁)银屑病,但不能确定有家族倾向性.  相似文献   
947.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m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左心室心肌重构分析和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分别使用螺内酯和氯沙坦以及将两药合用对AMI模型进行干预,探索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对AMI后心室重构和胶原增生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MI组、螺内酯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8周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病理分析和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含量的测定.结果:AMI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容积、重量和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左心室球形指数、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LVSP)均显著降低(P<0.05).螺内酯组与AMI组相比,左心室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含量显著减少(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与AMI组相比,LVEDP、左心室实际重量显著降低(P<0.05);左心室容积仅联合用药组有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的±dp/dt/LVSP显著增加(P<0.05).螺内酯、氯沙坦和联合用药3组与AMI组相比,左心室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且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能有效抑制AMI左心室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的增生,提示螺内酯可能有改善左心室重构的潜在作用.氯沙坦与螺内酯合用可更有效防治AMI后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48.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结果: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42例MTA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4%.而癌旁组织中10例MTA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0%,差异有显著性(P<0.05);MTA1高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MTA1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并有望成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49.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层温度与大气温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5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群落冠层植物表面温度以及林冠上、林冠下的气温资料,对热带季节雨林冠层温度和冠层气温及其之间的温度差异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带季节雨林冠层温度除雾凉季夜间稍低于同层大气温度外,其他时间林冠温度皆高于同层大气温度,在雾凉季和干热季,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气温在大多数时刻高于林冠下气温;在中午前后林冠上气温低于林冠下气温。在平均温度较高的雨季,林冠上气温一直高于林冠下大气的温度;林冠上、林冠下气温之间的差异,显示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的生态效应对森林小气候的反馈作用;在雾凉季夜晚,热带季节雨林林冠温度与冠层气温与其他时间不同,雾凉季夜间低温是热带季节雨林能否存在的关键性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50.
茎尖枯死或枝叶枯萎是由植物生理调节混乱而引起的一种普遍现象。茎尖枯死现象的出现,可能是钙元素的缺乏引起的,硼的缺乏也会引起这一现象。因此怎样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是组织培养中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飘香藤(Mandevilla sanderi Hemsl.)离体培养的不定芽为材料,对茎尖枯死的控制和对优质芽的保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