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K5株钩端螺旋体系1960年自昆明市郊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肾分离获得,经多次鉴定均属波摩那群新型,建议命名为昆明型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rovarkuming)。  相似文献   
2.
采用UHPLC-Q-Orbitrap-HRMS技术建立司卡摩尼亚脂中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采用Full MS/dd-MS扫描模式采集质谱数据,根据获得的精确分子量、二级碎片信息,归纳总结裂解途径,结合文献报道和Compound Discover数据库预测,从司卡摩尼亚脂甲醇提取物中共鉴定出92个化合物,包括72个醚溶性树脂糖苷和树脂酸类成分、12个羟基肉桂酰基奎宁酸类和8个醚不溶性树脂酸类。其中,8个醚不溶性树脂酸类(化合物10、12、13、16、17、18、19、20)和2个三聚体奎宁酸类(化合物14、15)为本药材中首次发现的化合物。研究结果为今后司卡摩尼亚脂药材及其产品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扼要回顾了松萝属石萝亚属(Usnea subgenus Neuropogon)地衣研究简况,根据形态、化学、分布三者综合的现代地衣物种概念,确认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只存在两种石萝即南极石萝(Usnea antarctica)和簇花石萝(Usnea aurantiaco-atra)。除形态、化学特征描述外,详述了这两种石萝在菲尔德斯半岛的生境与分布特征。其中,在藓丛生境中的簇花石萝群体性状分化及其与石生群体性状的比较和讨论是文献中尚未见到的,而生长在木板上的南极石萝则属罕见,其平均生长速率估算为每年增长0.4—1.1mm。在化学上,这两种石萝均属于化学型Ⅰ和化学型Ⅲ,而化学型Ⅱ(含有norstictic,salazinic and usnic acids)不存在于该半岛的两种石萝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扼要回顾了松萝属石萝亚属(Usnea subgenus Neuropogon)地衣研究简况,根据形态、化学、分布三者综合的现代地衣物种概念,确认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只存在两种石萝即南极石萝(Usnea antarctica)和簇花石萝(Usnea aurantiaco-atra)。除形态、化学特征描述外,详述了这两种石萝在菲尔德斯半岛的生境与分布特征。其中,在藓丛生境中的簇花石萝群体性状分化及其与石生群体性状的比较和讨论是文献中尚未见到的,而生长在木板上的南极石萝则属罕见,其平均生长速率估算为每年增长0.4—1.1mm。在化学上,这两种石萝均属于化学型I和化学型Ⅲ,而化学型Ⅱ(含有norstictic,salazinic andusnic acids)不存在于该半岛的两种石萝中。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木本切花植物帝萝花‘璀璨明珠’繁殖效率低的问题,该文以帝萝花‘璀璨明珠’的幼嫩枝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对其长势的影响、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对其增殖和生根的效果,分析了其离体繁殖的生长特点,并建立了高效的帝萝花‘璀璨明珠’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帝萝花‘璀璨明珠’幼嫩枝芽的消毒方法为0.1%的升汞溶液浸泡12 min,污染率为21.5%;外植体在WPM+ZT 1 mg·L~(-1)+NAA 0.1 mg·L~(-1)培养基上,侧芽萌发率为73%;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 0.4 mg·L~(-1)+NAA 0.05 mg·L~(-1),增殖系数为6.63,增殖方式为侧芽增殖和植株基部丛生芽增殖;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MS+IBA 0.75mg·L~(-1)+NAA 1 mg·L~(-1),生根率为70%;生根瓶苗移栽于珍珠岩和细草炭(体积比为0.5∶1)的基质中,光照强度为10 000~12 000 lx,空气湿度为70%~80%下培养,60 d后成活率可达72%。该研究结果为帝萝花组培种苗的商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促进了该高档木本切花的推广和种植及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The Sandfish's Skin: Morphology, Chemistry and Reconstru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andfish is a lizard having the remarkable ability to move in desert sand in a swimming-like fashion. The most outstanding adaptations to this mode of life are the low friction behaviour and the extensive abrasion resistance of the sandfish skin against sand, outperforming even steel. We investigated the topography,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andfish scales. These consist of glycosylated keratins with high amount of sulphur but no hard inorganic material, such as silicates or lime. Remarkabl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shows an almost complete absence of attractive forces between the scale surface and a silicon tip, suggesting that thi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unusual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The unusual glycosylation of the keratins was found to be absolutely necessary for the described phenomenon. The scales were dissolved and reconstituted on a polymer surface resulting in properties similar to the original scale. Thus, we provide a pathway towards exploitation of the reconstituted scale material for futur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7.
贺氏双子铁与摩瑞大泽米羽片和叶轴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贺氏双子铁和摩瑞大泽米的羽片和叶轴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两种植物的结构特征与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种类的结构有很大的差异。贺氏双子铁的羽片仅在下表皮有气孔器分布,在近轴面仅有1~2层较短的栅栏组织,维管束与粘液道在垂周方向相对而生;摩瑞大泽米羽片在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近轴面和远轴面均有较长的2~3层的栅栏组织,为等面叶,维管束与粘液道在平周方向相间排列。此外,两个种的维管束结构及叶缘结构等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叶轴方面,贺氏双子铁的表皮气孔数比摩瑞大泽米的气孔数明显要少,而且摩瑞大泽米的表皮内侧有一环富含叶绿体的栅栏组织,且在栅栏组织的内方还有发达的富含叶绿体的海绵组织,而贺氏双子铁则没有。此外,摩瑞大泽米在基本组织中含有较多的副转输组织,而贺氏双子铁则无。在粘液道大小、排列方式上两种类也有很大的不同。贺氏双子铁的维管束韧皮部明显比木质部发达,而摩瑞大泽米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发达程度相近。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廉价、高效的普瑞巴林关键手性中间体生产工艺,经单因素优化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摩氏摩根菌CCTCC M 2011175最佳产酯酶培养基,组成(g/L)为葡萄糖15.0,牛肉膏7.0,Na2HPO41.0,Fe2(SO4)30.1,吐温-8010.0。优化后酯酶比酶活达到1 071.0 U/L,为出发培养基的2.5倍。以培养基优化后获得的摩氏摩根菌菌体为催化剂,立体选择性拆分外消旋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乙酯水解,转化率达到45%,对映体过量值(e.e.)大于94%,为酶法生产普瑞巴林关键手性中间体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查应用电解水消除细菌污染的可行性,对氧化电解水的杀菌效果及对食品加工表面材料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0.1%NaCl的自来水经7min的电解后所获得的氧化电解水,能在2min内将菌液浓度分别为4.20×106CFU/mL,2.18×106CFU/mL,1.44×106CFU/mL,2.10×106CFU/mL,1.94×106CFU/mL的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157:H7)、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摩化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几乎全部杀死。另外,对食品加工表面接触材料中的地板砖、不锈钢板、瓷砖进行染菌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含0.1%NaCl的电解水同样能将上述浓度的菌液感染到食品表面接触材料后在5min之内几乎全部将其杀死,是一种理想的食品表面材料消毒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找生物活性成分,采用色谱分离法对望谟崖摩和曲枝崖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根据波谱学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结构。从两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8(17),13(E)-半日花-二烯-15,19-二酸(1),8(17),13(E)-半日花-二烯-19-酸甲酯-15-醛(2),15-O-乙酰基-8(17),13(E)-半日花-二烯-19-酸(3),15-羟基-8(17),13(E)-半日花-二烯-19-酸(4),15,19-二羟基-8(17),13(E)-半日花-二烯(5),19-羟基-8(17),13(E)-半日花-二烯-15-醛(6),19-羟基-8(17),13(Z)-半日花-二烯-15-醛(7),8(17),13(E)-半日花-二烯-19-酸-15-醛(8),8(17),13(Z)-半日花-二烯-19-酸-15-醛(9),(+)-儿茶素(10),β-香树素(11),豆甾-5-烯-3β,7α-二醇(12),东莨菪内酯(13),β-谷甾醇(14),胡萝卜苷(15)。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崖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半日花烷型二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