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冲击波负压对大鼠肺致伤效应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了不同的冲击波负压峰值对大鼠肺的影响。各种条件下的冲击波负压值可由负压发生装置来模拟调节,这种装置可满足化爆、核爆和爆炸性减压下负压参数的一般要求,参数稳定,重复性好。冲击波负压峰值范围为-13~-90kPa,下降时间为1~90ms,持续时间为14~2 000ms。6组Wistar系大鼠,分别暴露在-47.2~-84.0kPa的冲击波负压环境中,伤后立即解剖动物,重点观察肺伤情。实验结果显示,在上述冲击波负压环境中,肺可出现从无伤至极重度伤;出血、充血以及肺表面压痕酷似肺冲击伤的病理表现。随着冲击波负压峰值的变化,各组肺伤情亦随着变化,冲击波负压峰值(△P)和减压倍数(P_i/P_a)分别与肺出血面积和动物死亡率相关显著或非常显著。本实验提示,一定条件下的冲击波负压具有明显的致伤作用,且伤情变化范围与超压所致肺伤情变化范围相同,超压和冲击波负压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伤情指标等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现察内毒大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肺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的变化。分别用荧光偏振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肺组织细胞膜脂流动性和磷脂含量。结果显示:(1)静脉注射内毒素后4h,大鼠肺β-AR的最大结合容量明显降低,较对照组减少47%;(2)内毒素组肺膜脂流动性和磷脂含量均明显降低,同时伴有肺组织磷脂酶A2(PLA2)活性升高。提示:(1)β-AR下调导致其介导的功能减弱,在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发病机理中起一定作用;(2)PLA2激活是膜磷脂减少的重要原因,后者可导致膜脂流动性降低,结果引起β-AR的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劝减弱,从而减少β-AR与配基结合的机率,出现β-AK下调。  相似文献   
3.
大鼠胸部照射γ射线20Gy,照射后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质含量、细胞总数和分类及巨噬细胞存活率,肺指数及肺组织纤溶活力,并做了大体解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为:照射后2周开始BALF中蛋白质含量、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即明显增多,照射后1——2个月持续处于高水平,高峰在1.5─2个月,照射后3─4个月有所下降,肺指数有相应变化;肺组织纤溶活力则相反,从照射后2周开始持续下降,至照射后2个月已降至最低,接近于零。形态学观察也见到有早期肺水肿和晚期肺萎缩等变化。由上结果可见,大鼠胸部照射后的早期主要为渗出性病变和纤溶活力的降低。文中讨论了照射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观察了大肠杆菌内毒素对大鼠离体灌流肺的氧化性损伤作用,并探讨了中药764-3对该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单纯离体灌流肺给予内毒素刺激未能引起肺动脉升高,这与在体情况下的反应不同。内毒素组的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含量和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分别比其它组为高(P<0.05),该组肺组织匀浆和肺泡灌洗液中丙二醛(MDA)含量也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中药764-3能够显著地减轻肺水肿(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的金属硫蛋2A(Metallothionein 2A, MT2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 LPS)介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人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株(Human lung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PMVECs),经过一定浓度LPS溶液进行刺激后,利用不同浓度的MT2A与对照组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炎性介质IL-6、TNF-α释放的量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组HPMVECs骨架形态变化。结果:各组TNF-α浓度均在0 h最低,随之逐渐升高,到6 h达到高峰;从各时间点来看,除0 h各组TNF-α浓度无显著差异外(F=0.717, P=0.549),其余各时间点B1、B2、B3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各组中IL-6浓度均在0 h最低,A组在2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B1组在4 h达到高峰,随之下降;B2、B3组从0 h开始逐渐升高,到6 h达到峰值;从各时间点来看,除0 h各处理因素无显著差异外(F=2.341, P=0.092),其余各时间点B1、B2、B3均低于A组(均P0.05)。A组6 h小时后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明显解聚,分布明显减少,应力纤维排列紊乱或者消失;B1组、B2组、B3组6 h小时后,与A组相比,F-actin的分布明显较多,应力纤维排列较为整齐。结论:LPS刺激人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损伤效应,加入MT2A后细胞相关炎性因子释放量、细胞骨架损伤情况明显减轻,表明一定浓度的MT2A对LPS介导的肺毛细血管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大鼠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清洁级SD大鼠,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成正常组、盐水组以及辛伐他汀组,每组各20只。盐水组与辛伐他汀组大鼠均制备发烟罐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30 min,辛伐他汀组大鼠予以50 mg/kg剂量的辛伐他汀灌胃,盐水组则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正常大鼠予以正常饲养处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辛伐他汀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低于盐水组(均P<0.05)。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SOD水平低于正常组,辛伐他汀组明显高于盐水组(均P<0.05),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MDA水平高于正常组,辛伐他汀组明显低于盐水组(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大鼠的炎性因子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有利于减轻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后肺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酪氨酸蛋白激酶A(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A,TrkA)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后6 h、24 h及48 h组,每组8只。建立大脑中动脉永久性局灶性缺血模型,术后于各时间点麻醉处死大鼠后,测定肺组织湿重/干重(W/D),光镜下观察HE染色肺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NGF、TrkA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后6 h肺组织W/D有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缺血后24 h及48 h肺组织W/D均有显著增高(P<0.05),其中以24 h组最明显(P<0.01);脑缺血后6 h肺组织出现轻度充血、水肿及炎性改变,24 h及48 h组肺泡结构破坏明显。病理学评分结果显示,脑缺血后24 h及48 h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评分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法显示,脑缺血6 h肺组织中NGF表达增加(P<0.05),48 h时表达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肺组织中TrkA表达在脑缺血6h有下降(P>0.05),24 h下降明显(P<0.05),48 h时TrkA蛋白表达虽有上升,仍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大鼠肺组织NGF/TrkA的动态变化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后肺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的初期疗效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22例,评价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后一个月的疗效;按照是否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RILI)分为急性RILI组和无急性RIL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急性RILI的影响因素。结果:调强放射治疗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占98.45%;322例患者中90例(27.95%)出现急性RILI,其中36例(11.18%)出现2级及以上的急性RILI;急性RILI组和无急性RILI组间卡氏(KPS)评分、淋巴结转移、基础肺疾病、V5、V10、V20、V30和全肺平均剂量(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PS评分<80分、有淋巴结转移、有基础肺疾病,V5≥60%、V10≥40%、V20≥28%、V30≥20%和MLD≥10Gy是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使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食管癌的初期疗效较好,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病患的临床特征,优化放疗方案和靶区,减少急性RILI的发生,提高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感染性急性肺损伤(ALI)肺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失调小鼠肺组织中弗里德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FLI-1)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FLI-1在感染性ALI肺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失调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SPF级雄性ICR小鼠60只,腹腔注射脂多糖(LPS,7.5 mg/kg)复制ALI模型,在给予LPS 0 h、12 h、24 h、48 h后,检测小鼠肺血管内皮屏障通透性和肺湿干重比,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FLI-1和Src酪氨酸激酶(SRC)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0 h组比较,12 h组、24 h组肺血管内皮屏障通透性分别升高74.3%和162.4%,而48 h组较24 h组降低27.0%(P均<0.05);与0 h组比较,12 h组、24 h组肺湿干重比分别升高50.1%和122.9%,而48 h组较24 h组降低10.7%(P均<0.05);与0 h组比较,12 h、24 h肺泡灌洗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而48 h肺泡灌洗液IL-6和TNF-α含量较24 h分别下降28.3%和21.6%(P均< 0.05);与0 h组比较,12 h组、24 h组肺组织FLI-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20.4%和56.9%,而48 h组较24 h组上调18.2%(P均<0.05);与0 h组比较,12 h组、24 h组肺组织SRC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上调76.8%和176.7%,而48 h组较24 h组下调33.4%(P均<0.05);肺血管内皮屏障通透性与FLI-1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0.8992,P<0.01),而与SRC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918,P<0.01),肺组织FLI-1与SRC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087,P=0.0014)。结论: FLI-1可能参与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肺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失常过程。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金银花提取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60只大鼠并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金银花低剂量组、金银花中剂量组和金银花高剂量组。比较各组的肺组织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合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NF-κB通路相关蛋白(p-p65、p-IκBα、p65和IκBα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金银花各剂量组肺组织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并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金银花各剂量组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并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IL-1、IL-6和TNF-α水平以及p-p65和p-IκBα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金银花各剂量组IL-1、IL-6和TNF-α水平以及p-p65和p-IκBα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并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金银花提取物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能够升高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并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并且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通路介导的促炎症因子IL-1、IL-6和TNF-α的产生,缓解炎症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