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考察用聚四氟乙烯(PTFE)制作相转化水凝胶微针模具的性能。方法:聚四氟乙烯模具经过粉末的过筛、压制、烧结、制孔而得。实验制备了不同聚四氟乙烯粉料粒度、不聚四氟乙烯粉料用料量、不同生料板压制压力的聚四氟乙烯微针模具,向模具中浇注以PVA为基质的聚合物溶液,通过冷冻解冻制得相转化水凝胶微针,考察模具的孔径、载料量以及微针的揭膜难易程度和完形率。结果:80目以上细度的模具透光性能均一;随着聚四氟乙烯用料量的增加和生料板压制压力的增大,模具的孔径和载药量减小,揭膜更容易、完形率更高。结论:聚四氟乙烯模具的性能与其密度密切相关,密度越大的模具,蠕变的随意性越大,因而孔洞均一性下降,但是揭膜性能变好,完形率提高。这两个相反的趋势提示我们,四氟乙烯模具的优劣是相转化水凝胶微针中的第一个控制性因素,聚四氟乙烯是制作微针模具的可接受材料,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槐瑞托  于志豪 《生物学通报》2006,41(1):M0002-M0002
在电生理学实验中,传统的绝缘电级一般采用绝缘漆,但绝缘漆长期埋植脑内会有腐蚀现象,导致刺激或记录部位扩大,此外绝缘漆暴露空气后很容易风化而变质。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聚阴氟乙烯绝缘电级的耐腐蚀能力较强,但由于聚四氟乙烯惰性大,一般实验不能自己制作,需要从国外的公司进口,周期长且受型号的限制。此外还有用玻璃套管绝缘煮,这种电极不能用于长期植入实验,因此也受到限制。本实验采用新的电级绝缘材料——绝缘树脂时金属电极绝缘,克服了以上各种方法的缺点,操作简单,绝缘效果好,能够埋入脑内2个月之久仍不被腐蚀。  相似文献   
3.
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 L.是一种重要的卫生害虫,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目前有关该虫的防治措施主要以喷洒化学杀虫剂为主,而杀虫剂的使用不当极易导致该虫抗药性的产生或进一步加重,还将对人身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探索高效、安全的防治方法成为当前温带臭虫防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行为观察法评估了高分子聚合物-聚四氟乙烯对温带臭虫垂直和水平爬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四氟乙烯涂层宽度的增加,温带臭虫的垂直攀爬能力逐渐降低,当涂层宽度为6 cm时可100%阻隔温带臭虫垂直攀爬,且涂层的持效期可达112 d以上。而聚四氟乙烯涂层无法阻止温带臭虫的水平扩散。研究结果可为温带臭虫的高效、安全物理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低温空气等离子体对医用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以及灭菌机理.方法:采用Langmuir双电子探针和电子自旋共振(ESR)诊断技术分别定量测定了远程低温空气等离子体场中各活性物种的分布.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灭菌后细胞破碎情况进行观察,细胞泄漏物质检测,反映腔温度变化和紫外线对灭菌影响分析其灭菌机理.结果:本实验条件下,空气等离子灭菌的最适宜操作参数为,放电功率100W,空气流量40 sccm,放电时间120 s.通过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和蛋白质泄漏量检测,结果证实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大肠杆菌细胞肿胀、疏松,因此可以得出空气等离子体对大肠杆菌的灭菌机理为,电子、离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膜,使之肿胀、疏松、断裂,通透性增加,内容物流出是导致大肠杆菌死亡的直接原因.结论:空气等离子体灭菌效果受等离子体处理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生物膜上和术区牙槽骨表面细菌种属、数量,分析菌群构成特点及异同点,为开发GTR抗菌性生物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Beagle犬下颌前磨牙根分叉区做骨缺损形成二壁骨袋,行GTR术,术后8周2次取出GTR膨化聚四氟乙烯膜(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膜),采集术区牙槽骨表面细菌标本。洗脱生物膜上和牙槽骨表面标本中细菌,进行培养,对每种培养基进行菌落计数,计算每种菌属构成比。结果 GTR术区牙槽骨表面和GTR生物膜上检测到的细菌包括:产黑色素菌、具核梭杆菌、放线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变形链球菌,但是菌群特点并不相同,GTR术区牙槽骨区和生物膜上细菌构成比中,具核梭杆菌构成比均最大。结论应同时检测GTR术区牙槽骨区细菌种类,本研究中GTR术区牙槽骨表面和生物膜上细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和微需氧菌,提示抗菌性生物膜上的抗菌剂的选择应该为多种抗菌剂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人工血管材料大鼠肌肉内的急性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临床常用的几种人造血管生物材料在大鼠体内引起的急性期组织反应,并与自主研发的丝素蛋白改性聚氨酯(Silk fibroin-polyurethane(1:1),SF-PU(1:1))材料相比较,以期找出组织相容性最佳的材料。将涤纶(Dacron)材料、膨化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rafluoroethylene,e-PTFE)材料、聚氨酯(Polyurethane,PU)材料、以及丝素蛋白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SF-PU(1:1))埋植入大鼠肌肉内,通过大鼠急性毒性实验、肌肉植入局部组织反应实验、局部组织切片染色、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探讨几种材料对大鼠的局部及全身影响,研究比较各组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结果表明:涤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较差;其余各组材料的局部组织炎性反应较轻,且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故认为涤纶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人造血管材料组织相容性最差,所研发的SF-PU(1:1)材料及另两种临床上常用的e-PTFE材料和PU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较好,尤以SF-PU(1:1)材料的组织相容性最好,结合SF-PU(1:1)优异的物理性能,在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研制方面有很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