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对圆尾肖蛸个体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尾肖蛸(Tetragnotha vermiformis)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棉田、稻田、森林、果园。该蜘蛛具有捕食多种农作物害虫的能力,在湖堤、河岸、沟边更是蚊虫的有效天敌。本文仅就圆尾肖蛸的历期和繁殖力与温度的关系方面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整理,并力图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旨在为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次生共生菌Rickettsia对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Rickettsia阳性(B~+)和阴性(B~–)的烟粉虱在Rickettsia阳性棉花(C~+)和阴性棉花(C~–)上取食15 d,调查不同处理组烟粉虱的单雌产卵量、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以及F_1代雌雄比。【结果】(1)Rickettsia与烟粉虱共生可显著缩短烟粉虱的发育历期,B~+C~+及B~+C~–两处理组烟粉虱卵-成虫的世代发育历期均短于B~–C~+及B~–C~–两处理组。(2)Rickettsia可以提高烟粉虱各龄期的存活率,B~+C~+、B~+C~–、B~–C~+、B~–C~–各处理组烟粉虱世代存活率依次呈下降趋势。(3)Rickettsia对烟粉虱种群的雌雄比也有重要的影响,B~–C~+和B~–C~–处理组中烟粉虱种群雌性比显著小于B~+C~+和B~+C~–烟粉虱处理组。(4)Rickettsia可以影响烟粉虱成虫的寿命及繁殖力,Rickettsia阳性烟粉虱处理组成虫寿命及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高于阴性处理组。【结论】Rickettsia与烟粉虱共生以及Rickettsia在棉花植株中的存留对烟粉虱的发育、存活以及成虫雌性比、寿命和繁殖力都有有利影响,且Rickettsia与烟粉虱共生时对烟粉虱的影响力度要明显强于Rickettsia存留于棉花植株中时对烟粉虱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讨施钾对苜蓿上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的产卵选择、生长发育、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明确施钾苜蓿叶片营养物含量与牛角花齿蓟马生命参数的关系。【方法】在不同钾量(40, 60, 80和100 mg/kg)处理下(以不施钾作为对照),观察记录牛角花齿蓟马在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 cv. Gannong No. 3叶片上的产卵量,幼期各龄期发育历期和存活率以及二代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同时测定不同施钾量下苜蓿叶片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及钾含量。【结果】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牛角花齿蓟马在苜蓿叶片上的产卵量(粒/复叶)先降低后升高,在60 mg/kg钾处理降幅最大,较对照降低了45.58%;卵孵化率和1-2龄若虫的存活率变化不显著,但3-4龄若虫的存活率和幼期总存活率显著下降,分别在100 mg/kg 和80 mg/kg钾处理下降幅最大,较对照分别下降了54.36%和48.48%。不同施钾量下苜蓿叶片上牛角花齿蓟马卵和1-2龄若虫发育历期无显著变化,3-4龄若虫及幼期总发育历期均延长;牛角花齿蓟马二代成虫的繁殖力均显著下降,成虫寿命显著缩短(40 mg/kg钾处理除外)。施钾后,苜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钾含量和糖氮比增大,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少。相关关系分析表明,苜蓿叶片钾含量与牛角花齿蓟马幼期总存活率和成虫繁殖力无显著相关性,而苜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糖氮比均与3-4龄若虫存活率和繁殖力极显著负相关,与幼期总存活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施钾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成虫产卵产生显著的排趋性;施钾提高了苜蓿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及糖氮比,不利于若虫的生长发育,并使成虫寿命缩短、繁殖力下降,对牛角花齿蓟马产生了显著的抗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极端高温天气事件在高产作物种植区频繁发生,潜在影响了寄生蜂对害虫的防控能力.为明确短时极端高温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成虫致死作用及子代发育适合度的影响,本研究模拟夏季田间最高气温,以42℃高温处理松毛虫赤眼蜂成蜂0.5h和1 h,统计并观测了各处理条件下母代蜂致死率、繁殖力、子代蜂寿命、羽化率、性比和畸形率.结果显示:短时高温对松毛虫赤眼蜂有致死作用,表现为雌、雄蜂直接死亡及子代羽化率降低.42℃处理1 h,雌、雄蜂死亡率分别为40.28%和58.25%.短时极端高温导致松毛虫赤眼蜂子代适合度降低,表现为雌蜂寿命缩短、繁殖力下降,子代蜂畸形率增加及子代蜂雄性比上升.结果表明,短时极端高温对松毛虫赤眼蜂适合度产生负面影响,降低种群数量.本研究为夏季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掌握茶翅蝽Halyomorphahalys(St?l)的发生及为害特性,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测定了茶翅蝽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成虫的寿命及其繁殖能力,并研究了茶翅蝽若虫各龄期的形态特征。【方法】本文在温度(25±1)℃,湿度RH 70%±5%,光照周期16 L∶8 D的实验条件下,采用单头饲养法,测定了茶翅蝽从卵到成虫的生长发育历期、1-5龄若虫的形态特征,并通过新羽化成虫配对饲养测定成虫的寿命及雌虫的繁殖能力。【结果】茶翅蝽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为(44.98±2.54)d,其中卵的发育历期为(6.90±0.05)d,孵化率为96.06%;若虫总发育历期为(38.08±2.49)d,1-5龄历期分别为(5.41±0.17)、(9.17±0.15)、(6.73±0.16)、(7.46±0.49)和(9.28±0.32)d,若虫总存活率为59.97%;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30.80±2.41)d和(36.56±2.82)d;雌成虫产卵前期为11.80 d,持续产卵期为14.08 d,单雌一生平均产卵量为83.80粒。茶翅蝽1龄若虫色彩鲜艳,黄色、褐色或橘红色,体长为(1.93±0.03)mm,宽为(1.43±0.02)mm,足胫节黑色无白斑;2-5龄若虫主体均为黑色,2龄胸部背板黑色、无黄斑,足胫节黑色无白斑,体长为(2.52±0.05)mm,宽为(1.73±0.03)mm;3龄胸部背板黑色且有黄斑、无翅芽,足胫节黑色并带有白斑或白环,体长为(4.29±0.05)mm,宽为(2.93±0.06)mm;4龄翅芽开始显现延伸至后胸后缘,足胫节有白环,体长为(6.46±0.10)mm,宽为(4.46±0.08)mm;5龄翅芽末端近达腹部第2节后缘,足胫节有白环,体长为(9.25±0.19)mm,宽为(6.18±0.16)mm。【结论】在25℃下,茶翅蝽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为44.98 d,卵到成虫的存活率为57.60%,平均每雌产卵量为83.80粒。翅芽的发育特征及足胫节上是否有白色环纹是辨别若虫各龄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鱼类分批繁殖力和繁殖频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殖潜力是决定鱼类的繁殖补充及制定种群评估生物学假设的关键机制,由此分批繁殖力和繁殖频率对评估分批繁殖鱼类的繁殖潜力就十分必要.分批繁殖力和繁殖频率的研究均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过去的30年中,评估分批繁殖力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是水化卵法,而繁殖频率使用最多的方法是产后滤泡法.这两种方法虽然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无可否认是现在最为实用和成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江西省袁河的68尾花个体繁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长在11.0~28.5cm、体重在27.3~418g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540~47477.06粒,相对体长繁殖力(FL)和相对体重繁殖力(FW)分别为31.40~1683.96粒/cm、5.82~249.17粒/g,F、FL与年龄、体长、体重、体长×体重、净体重、卵巢重和成熟系数显著相关,FW与卵巢重和成熟系数显著相关;个体绝对生殖力与各指标逐步回归方程为:F=20062.53+604.307Wg+244.982W-1365.731L-134.223W0-4183.265K(R2=0.935,n=68),经卵径分布频数图初步推断,袁河花为一次产卵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繁殖群体的环境条件、形体特征、卵巢发育与繁殖力方面对广东从化地区溪流、池塘、农田3种不同生境的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种群展开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流动水体溪流还是静水水体池塘和农田,食蚊鱼的繁殖期均在3~12月份,繁殖群体中雌鱼占比明显高于雄鱼(Chi-Square test,P0.01)。雌鱼周年平均体长及体重,池塘生境的显著大于农田和溪流生境。农田生境中雌鱼的个体怀卵量(24.1±12.1)粒,体重相对繁殖力(57.5±31.0)粒/g,二者均明显高于溪流生境[(16.6±11.6)粒,(40.8±15.5)粒/g]与池塘生境[(18.9±16.3)粒,(35.7±19.1)粒/g],但农田生境雌鱼成熟卵子的卵径显著小于溪流和池塘生境。结果表明,在环境稳定的池塘生境中,食蚊鱼的繁殖策略偏向k-对策特性;在人为干扰较大的农田生境中,食蚊鱼的繁殖策略偏向r-对策特性。不同类型生境中食蚊鱼的繁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与其栖息环境的稳定性和饵料生物的丰富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生物相对论是王瑞安提出的一个新的生命科学理论。生命体的寿命与繁殖力是相互消长的,寿命越长,繁殖力越弱。接近永生的生命,繁殖力趋近于零。生物相对论对理解生物圈中物种多样性的维持与平衡和众多的生命现象,以及解析一些疾病的发病机制都有很大帮助。生物相对论可否做为一个完整的生物科学理论写入教科书,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0.
间(鱼骨)(Hemibarbus medius Yue,1995)属鲤形目,鲤科,(鱼句)亚科,(鱼骨)属,为1995年报到的一个新种[1].在此之前,学者一直将其归为唇(鱼骨)[2-5].间(鱼骨)广泛分布于华南及西南部分地区,如珠江、南盘江、乌江和万泉河等水系[6].其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产量较大,一直为产区的重要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