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原鼢鼠挖掘取食活动的能量代价及其最佳挖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苏建平 《兽类学报》1992,12(2):117-125
  相似文献   
2.
高原鼢鼠挖掘取食活动的能量代价及其最佳挖掘取食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典型的地下鼠,它主要挖掘取食杂类草之地下根茎,在挖掘过程中形成取食洞道。本文根据此特点,建立了挖掘取食过程中能量代价(E_(?))与取食道结构参数(土丘间距S、侧道长L、取食道半径b及洞道深度D)之间以及取食获能E_(fg)与S和b之间的两个函数关系。分别以挖掘效率极大和取食效率极大为优化目标,导出同样的结果,即相同的最佳土丘间距S_(opt)。通过实验观测,计算出在矮嵩草(Kobresiahumilis)草甸生境条件下,最佳土丘间距S_(opt)=127.4厘米,与野外实测土丘间距(126.30±47.85厘米)无显著差异(t=0.312,P>0.50),表明高原鼢鼠的挖掘及取食行为符合最佳化原则。  相似文献   
3.
4.
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HG18是1株低温生防菌株,能够分泌抗菌物质。为挖掘和利用其抗菌功能基因,服务农业生产,采用二、三代相结合测序技术,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菌株完整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全长4 461 844 bp,包含一个染色体和一个质粒,GC含量44.06%,编码4 643个基因,编码基因总长度3 893 994 bp,占基因组87.27%。发现6个几丁质降解相关基因,2个葡聚糖酶基因和1个壳聚糖酶基因,2个脂肽类抗菌物质芬芥素与表面活性素合成基因簇,2个细菌素subtilin和bacillolysin合成基因。研究为提高抗菌物质产量的菌株定向遗传改造以及植物抗病育种提供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5.
手性醇是合成许多光学活性药物、农用化学品及其他精细化学品的关键手性砌块。羰基生物还原法理论上可实现100%转化率,且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十分友好,被普遍认为是生产手性醇的绿色、高效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生物信息学、高通量筛选和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对新型、高效生物催化剂开发的影响,特别是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开发羰基还原酶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向刚  容丽 《广西植物》2022,42(Z1):99-104
自2017年参加“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植物子平台以来,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除了数字化植物标本以外,还挖掘、整理了贵州师范大学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的建设和发展历程。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最后向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提供了10 044份信息齐全的植物标本。通过此次植物标本数字化工作,彻底摸清了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标本的家底,盘活了标本室的库存,使得老一辈植物地理学家黄威廉等老先生60余年的科研成果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通过植物标本的数字化工作,挖掘整理出老一辈精彩的植物标本采集史和学术故事。在标本数字化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对植物标本以及植物标本背后的故事有了新的认识,对植物标本数字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化石》2010,(2):74-74
《化石》杂志将在2010年端午节期间组织会员及化石爱好者赴云南进行恐龙及其他古生物化石考察。活动日程:6月16日:上午8点在《化石》编辑部所在单位“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集合,统一赴首都机场,飞抵昆明,而后乘车赴禄丰县城入住。如果有京外会员或爱好者愿直接去昆明,可以自行前往,但是请保证在下午16点之前赶到昆明机场与大部队会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西藏松萝地衣来源的两株非常规酵母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应用潜力。【方法】从西藏来源的松萝地衣样品内部分离得到2株耐低温酵母菌株,通过26S D1/D2和ITS序列比对分析以及生理生化实验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验证探究菌株的生物特性。【结果】两株酵母菌株经鉴定均为Curvibasidium rogersii,可以在10℃低温良好生长,在20℃生长最佳,25℃及以上温度生长缓慢或不生长。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挖掘,测序结果发现,其基因组注释出功能的部分与产油脂的低温酵母白冬孢酵母Leucosporidium creatinivorum具有最高相似性,尼罗红染色发现两株酵母都能够生产油脂,另外在基因组序列中还发现了可能参与木糖代谢的相关蛋白编码基因,实验证明两个酵母菌株可以利用木糖生长。【结论】首次分离鉴定了来自西藏松萝的酵母C. rogersii,为充分开发利用松萝和其他地衣来源微生物,以及利用可代谢木糖的新资源酵母生产微生物油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赞  梁艺璇  张军  何增国 《微生物学报》2022,62(9):3289-3305
羊毛硫肽(lanthipeptide)是一类由核糖体合成并经翻译后修饰的含羊毛硫氨酸或β-甲基羊毛硫氨酸的多肽。近年来,放线菌来源的羊毛硫肽因其突出的抗菌活性和罕见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本文重点对放线菌来源的不同类型的羊毛硫肽的结构特征及其特性进行了综述,讨论了生物或化学方法修饰天然羊毛硫肽和基因组挖掘发现结构新颖的羊毛硫肽在开发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的放线菌来源的羊毛硫肽中的应用,并对放线菌来源的羊毛硫肽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抗生素等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在临床治疗病原菌感染等重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抗生素滥用等原因导致临床上出现的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等为代表的耐药病菌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对人类生存造成了重大威胁。结合现代生物技术进展,加大放线菌来源新抗生素的开发力度刻不容缓。本文对新时期放线菌来源抗生素的发现现状、基于生理操作和基因操作的放线菌来源天然产物挖掘的技术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对放线菌来源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