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和平 《生物学通报》1989,(6):19-19,40
乙型肝炎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之一,我国也是高流行区。现在对本病的认识与研究逐渐深入,已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仅就乙型肝炎的病原(乙型肝炎病毒)和与疫苗有关的两个问题简述如下: (一)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属DNA病毒,该病毒与其相关抗原颗粒在电镜下分三种不同形态:直径为22nm小球型颗粒、直径为22nm长为200nm的管状颗粒和直径为42nm的大球型颗粒(又称Dane颗粒)。一般认为Dane颗粒是完整的病毒。这三种形态病毒颗粒的衣膜均由表面抗原(HBsAg)组成,不含核酸。Dane颗粒衣膜内为27nm的核心,核心部分包括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内源性DNA模板及相应的DNA聚合酶。据研究HBV进入肝细胞浆脱去衣膜,其环形  相似文献   
2.
以黄嘌岭(X)-黄嘌呤氧化酶(XO)系统产生氧自由基,应用微量生物测定法观察慢性缺氧(5000m,10d)对大鼠氧自由基所致肺内动脉收缩的影响及内皮舒张因子(EDRF)在其中的作用。慢性缺氧大鼠有内皮的肺内动脉环对氧自由基的收缩反应较正常环境中的对照动物明显增强,加入EDRF灭活剂还原型血红蛋白(RHb)后更加显著;而加入超氧化物歧化酶(铜锌SOD)后则减弱,甚至消除。反之,不论加入RHb或SOD对氧自由基所致去内皮肺内动脉环的收缩反应均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慢性缺氧引起肺内动脉收缩增强与EDRF有密切关系:慢性缺氧可能使EDRF的作用减弱,肺内动脉对氧自由基的反应性增强。表示EDRF及其与氧自由基的关系在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Ca~( )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我们观察了钙通道阻断剂异搏定对慢性连续性缺氧大鼠肺动脉压及左右心功能的影响。将动物置于模拟海拔5000m高原的低压舱内,腹腔注射异搏定,剂量为4mg/kg BW,每日两次。实验结果表明:异搏定可以减弱缺氧15天所引起的肺动脉压升高和右心功能加强的程度,对颈动脉压及左心功能无明显影响,提示Ca~( )的跨膜内流是构成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还比较了异搏定对缺氧持续时间不同(15天、10天、5天)的大鼠肺循环的影响,并讨论了异搏定发生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自然感染的意大利麻痹病蜂(APis mellifera)头部,经二次差速离心与蔗糖梯度离心获得纯化的慢性蜜蜂麻痹病病毒(CBPV)。纯化的CBPV制备物感染正常蜜蜂,4天后出现典型的麻痹症状,接着死亡,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5%与100%。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二次差速离心初步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含有多条蛋白带,而蔗糖密度梯度纯化的病毒制备物仅含有单一的多肽带。5%、7.5%与10%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均检测出一种病毒蛋白质,分子量大约为24,200道尔顿,而且不同凝胶浓度检测的蛋白质分子量相近。慢性蜜蜂麻痹病病毒核酸也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凝胶中有5条带,对核酸酶敏感,证明该病毒含有5个单股RNA组分。对慢性蜜蜂麻痹病病毒的基因组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们将三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合成肽段在联结载体或不接载体的情况下,分别制备成4种免疫原对兔子进行了免疫。大部分兔子都产生了抗肽抗体。其中抗P_(122-48)(auw)与抗P_(122-148)(adw)都能与天然HBsAg反应,而抗P_(122-148)(adw)的抗HBs活力比文献报道的都高,通过结构分析表明:含有天然蛋白上免疫显性区域的免疫原是合成疫苗的理想选者。  相似文献   
6.
应用Southern blot杂交试验检测HBsAg及HBeAg均阳性母亲流产的9例胎儿肝细胞中HBV DNA的存在状态,并与其HBV血清学、免疫电镜及肝脏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在3例胎肝高分子DNA中检出了整合的HBV DNA顺序,且此3例HBV DNA整合到胎肝细胞基因组并无特定部位,提示为随机整合。3例中2例的血清及肝匀浆都检出HBsAg颗粒,其胎肝细胞胞浆HBsAg也阳性;另1例受HBV感染的唯一标志是在胎肝细胞中存在着整合的HBVDNA。此外,另1例则仅胎肝细胞中HBsAg阳性而无整合的HBV DNA。在胎肝细胞中检出整合的HBV DNA进一步证实HBV子宫内传播途径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应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围产期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3名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新生儿,以768名新生儿为试验组,226名新生儿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注射HBsAg血源性氢氧化铝佐剂疫苗,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HBlg)或疫苗加HBIg,对照组注射安慰剂,所用疫苗为国产81-2、82-1-2、83-1和美国NIHA9,观察表明,出生后六个月,试验组各批疫苗的保护率为60~93%,以83-1批为最高;疫苗加HBIg的保护效果与疫苗相似,HBIg组亦有70%的保护效果,以上结果证明单独应用HBsAg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8.
明治乳品公司从1986年12月开始了乙型肝炎疫苗的临床试验。这种疫苗是该公司癌研究所基因研究设施部部长小池克郎和千叶血清研究所合作研制的。利用能分泌乙肝表面抗原、来源于人肝癌的培养细胞进行乙肝疫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以抗人C_(?)的羊IgG为包被抗体,以HRP-HBs抗体为指示抗体,建立了可检测激活补体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HBsAg/C3-CIC)的C_3捕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236例六种类型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的病人血清标本,其阳性率分别为:无症状携带者(ASC)12.9%(4/31),急性肝炎(AH)36.7%(22/60),慢性迁延性肝炎(CPH)33.3%(7/21),慢性活动性肝炎(CAH)59.6%(34/57),重型肝炎(SH)77.8%(14/18),肝炎后肝硬化(PLC)67.3%(33/49),阳性率与肝损严重程度明显相关(P<0.01)。认为HBs-Ag/C3-CIC可能在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乙型肝炎的诊断、临床分型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