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荒漠破碎化生境中长爪沙鼠集合种群野外验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类活动和自然干扰,导致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生境的破碎化,出现了长爪沙鼠在不同斑块间的不连续分布,每一斑块内可能存在一个局域种群,而集合种群建立的前提条件,是局域种群斑块状分布在离散的栖息地环境中。2002~2012年每年的4~10月,在阿拉善荒漠区禁牧、轮牧、过牧和开垦4种人为不同利用方式形成的生境斑块中,采用标志重捕法对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种群进行定点监测。通过分析长爪沙鼠种群动态,计算各局域种群的灭绝风险,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种群动态的空间同步性,同时以种群周转率对长爪沙鼠扩散能力进行评估,以检验阿拉善荒漠区长爪沙鼠种群空间结构是否具有经典集合种群的功能。结果表明:(1) 不同生境斑块可被长爪沙鼠局域种群占据,11年间捕获长爪沙鼠2~7次不等;(2) 长爪沙鼠所有局域种群均具有灭绝风险,在轮牧区和禁牧区灭绝率高达1.000 0,开垦区灭绝率最低,也达到0.333 4,而本研究期间最大局域种群(2008年过牧区,26只/hm2),在2010年发生了局域灭绝;(3) 不同生境斑块间没有明显的空间隔离而阻碍局域种群的重新建立,长爪沙鼠扩散能力较强,绝大部分月份的种群周转率在50.0%以上,特别是周转率达到100.0%的月份较多;(4) 不同生境斑块间仅轮牧区和禁牧区中长爪沙鼠种群密度显著正相关(P<0.05),而其他生境斑块间相关性均不显著(P >0.05),长爪沙鼠局域种群整体显示出明显的非同步空间动态。阿拉善荒漠区长爪沙鼠种群满足作为经典集合种群物种区域续存的4个条件,具有作为研究小哺乳动物集合种群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无叶豆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沙漠稀有植物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的开花物候特征及其对生殖成功的影响, 2005和2006年连续两年对其自然种群的开花物候和开花过程中的花部表型变化进行了观察, 并运用相对开花振幅、开花强度和开花同步性等开花物候指数研究了开花物候特征。结果表明: 准噶尔无叶豆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开花, 其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的花期分别历时26~29 d、8~10 d、5~7 d和2~3 d。单花开花进程依其形态和散粉特征可分为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和凋谢期4个时期。其个体水平的开花物候进程(开花振幅曲线)呈渐进式单峰曲线, 具有很高的开花同步指数, 表现出一种集中开花的模式。开花物候指数与座果数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始花日期与花期持续时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而与开花数和座果数存在正相关关系; 花期持续时间与开花数和座果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准噶尔无叶豆个体开花物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 而开花物候在年度间的变异, 可能是由于荒漠气候的差异(主要是水分和温度的差异)所引起的。作为沙漠窄域分布特有种, 准噶尔无叶豆在环境和人为干扰的双重选择压力下, 为了吸引更多的传粉者访问而达到生殖成功, 形成了大量集中开花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北柴胡(Bupleurum chinese)花序分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造成北柴胡(Bupleurum chinese)种子发芽率低、无胚率高等种子质量问题的原因,本文对北柴胡花序分化进程的各个时期以及不同位置花序分化进程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根据观察结果,将北柴胡花序分化进程划分为初生期、小伞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生殖结构分化始期和花粉粒完熟期6个时期.同时,发现各级次级花序均比上一级花序在分化进程上落后至少1个时期.不同位置花序分化进程的不同步性是导致北柴胡种子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人工措施促进早分化的主茎及Ⅰ和Ⅱ级花序发育,抑制晚发育的Ⅲ和Ⅳ级花序发育,可望提高北柴胡的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4.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研究了长柄双花木开花过程中花部表型的变化。连续4a对其野生种群、1a对人工种群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观察,并运用相对开花强度和同步性等开花物候指数分析了开花物候对其生殖的影响。结果如下:长柄双花木开花时间为9月上、中旬至11月中、下旬;单花花期一般为6~7d,单花依其形态和散粉特征可以分为4个时期: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和凋谢期。个体开花持续时间49~55d,种群花期历时63~71d。种群内不同年度间开花物候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而种群间则存在显著差异,野生种群开花进程为渐进式单峰曲线。人工种群则为“钟”形曲线,二者均属于“集中开花模式”。长柄双花木具有2个相对开花强度的分异趋势,这种分异趋势具有进化意义。开花物候指数与生殖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始花时间与开花数量、座果率及花期长度之间均具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开花数量与花期长度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但均为线性相关。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在种群间的差异和种群内年度间的相似性说明,其开花时间可能是由与其相关的复杂的微生境特征和(或)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同时也反映了种群间的遗传分异和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一致性。作为一种濒危物种,长柄双花木在这种环境的选择压力之下,形成了“大量、集中开放的花”的开花模式,吸引到更多的传粉者的访问,从而达到生殖成功。  相似文献   
5.
麇鹿幼仔的活动同步性与同性聚群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幼体从出生到性成熟这段时间存在生理和行为上的巨大变化。麋鹿幼仔出生1周内,与成鹿和其它仔鹿呈隔离状态,且藏卧于隐蔽处,母鹿哺乳是引起幼仔活动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麋鹿雌雄幼仔之间的聚群倾向和活动同步性指数。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北京麋鹿苑内进行。麋鹿苑面积60hm2,1999年有麋鹿近160头。植被优势种类为蟋蟀草(Eleusineindica),画眉草(Eragrostiscilia nensis),马塘(Digitariasangunalis)和狗尾草(Se tariaviridis)等。年均气温13 1℃,1月平均气温-3 4℃,7月平均气温26 4℃。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eal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对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左室急性前壁及前间壁心梗并进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对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左心室功能指标进行二维常规超声检查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Q-lab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AMI组术前左心室收缩末容量(ESV)及舒张末容量(EDV)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大(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EF)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ESV及EDV较术前比较减小(P0.05),左心室EF较术前增大(P0.05);AMI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ESV及EDV较对照组比较增大(P0.05),左心室EF较对照组减小(P0.05);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各参数比较,AMI组PCI术前梗死节段局部收缩末期容量(RESV)及局部舒张末期容量(REDV)较对照组增大(P0.05),左心室梗死节段局部射血分数(REF)较对照组减小(P0.05);AMI组患者梗死节段RESV及REDV术后1个月较术前比较减小(P0.05),梗死节段REF较术前比较有所增大(P0.05),AMI组术后1个月梗死节段RESV及REDV较对照组增大(P0.05),梗死节段REF较对照组减小(P0.05);左室16节段从QRS波起点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Tmsvl6-SD、Tmsvl6-Dif)以及用R-R间期校正后的Tmsvl6-SD%(左室收缩不同步指数systolic dyssynchrony index,SDI)和Tmsvl6-Dif%较术前比较减小(p0.05)。结论:PCI手术前、后应用RT-3DE能够准确评价左心室17节段的局部收缩功能及运动同步性,对AMI患者心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造成北柴胡(Bupleurum chinese)种子发芽率低、无胚率高等种子质量问题的原因, 本文对北柴胡花序分化进程的各个时期以及不同位置花序分化进程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根据观察结果,将北柴胡花序分化进程划分为初生期、小伞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生殖结构分化始期和花粉粒完熟期6个时期。同时, 发现各级次级花序均比上一级花序在分化进程上落后至 少1个时期。不同位置花序分化进程的不同步性是导致北柴胡种子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人工措施促进早分化的主茎及Ⅰ和Ⅱ级花序发育, 抑制晚发育的Ⅲ和Ⅳ级花序发育, 可望提高北柴胡的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8.
周伟  刘钊  吴飞 《动物学研究》2009,30(1):99-104
月平均采集并解剖滇蛙14—16只(雌雄约各半),测量体长、体重、脂肪体重、精巢重、卵巢重、精巢体积和输卵管直径等。以体长为协变量做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精巢重、卵巢重、精巢体积、输卵管直径在年周期内差异显著,呈周年规律性变化。滇蛙的繁殖期为4—6月,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繁殖高峰。异速生长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腺发育与体重和体长多呈正异速生长(b>1),个体增长对性腺的发育有显著影响。个体较大的滇蛙年生殖频次至少为2次,这是提高繁殖成功率的繁殖策略之一。性腺发育与脂肪体重呈负异速生长(b<1)。脂肪体为繁殖和冬眠提供能量储备,脂肪体重在繁殖高峰期达最小值。少数脂肪储存不足的个体通过延迟冬眠时间积累能量,以便安全越冬。相关性分析和交叉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性生殖腺的发育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生殖腺的发育并非完全同步。雄蛙精巢的发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卵的成熟比精子的成熟需要更长的时间。但精巢体积和输卵管直径发育具同步性,这恰是为授精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9.
Gong HY  Zhang PM 《生理学报》2011,63(5):431-441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多通道记录方法被普遍应用在对神经元群体活动特性的研究中.通过分析多个神经元的活动,可以了解神经系统协同编码外界信息的规则以及大脑实现各项功能的机制.为了挖掘出多通道神经信号中携带的信息及其潜在的相关性,需要合适的计算方法辅助对神经元放电活动进行解码.本文回顾了多通道神经信号分析中的一些常见方法,以及它...  相似文献   
10.
麋鹿幼仔的活动同步性与同性聚群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幼体从出生到性成熟这段时间存在生理和行为上的巨大变化.麋鹿幼仔出生1周内,与成鹿和其它仔鹿呈隔离状态,且藏卧于隐蔽处,母鹿哺乳是引起幼仔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