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9月,在中国南沙群岛渚碧礁采集到猪齿鱼属标本1尾,经鉴定为中国新纪录种——腰纹猪齿鱼(Choerodon zosterophorus)。本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吻稍突出;背鳍ⅩⅢ-6;臀鳍Ⅲ-10;体被中大圆鳞,侧线完全,侧线鳞片27;从最后几个背鳍鳍棘基部下侧至胸鳍基部上侧之间有1条较宽白带;背侧有1较大黑色斑点,白斑背鳍后端处腹鳍位置上背部也有1较大黑点,通常在白斑处以黑色边缘线形式向前腹端延伸至腹部后侧;成体尾鳍为灰色。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1年8-9月南沙群岛海域的生物和环境调查资料,对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鉴定的3门34属113种网采浮游植物中,甲藻门和硅藻门种类各占57.5%和40.7%,其中硅藻门的角藻属种类最多,占30.1%.网采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12×104 cell·m-3,丰度高值区出现在北部礼乐滩多涡区域和南部万安气旋涡附近海域.蓝藻门束毛藻属是网采浮游植物的主要功能群,占海域平均丰度的77.0%.主要优势种为铁氏束毛藻、红海束毛藻和夜光梨甲藻.优势种(类)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蓝藻门在S3、S5、S6和S10~S14站占优势;甲藻门在中部S4、S7~S9站占优势,硅藻门在南部S1和S2站占优势.网采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10和0.62.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重要环境因子有盐度、水温、铵氮、亚硝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以及南沙中尺度气旋涡和南沙西部沿岸流.典范对应分析排序图较好地显示了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南沙群岛邻近海区春夏季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9年春季和夏季对南沙海区网采浮游植物分布与多样性进行了调查。 1999年春季渚碧礁湖观测站及春、夏季大面站的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均值分别为 2 .4 9× 10 4cells/m3 、0 .73× 10 4cells/m3 和 1.0 3× 10 4cells/m3 。1999年春季在渚碧礁湖共采到浮游植物 2 6属 5 1种 ,大面站 31属 10 9种 ;夏季大面站共检出 38属 172种。海区大面站春季、夏季浮游植物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 4 .35和 4 .0 1;春季渚碧礁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为 2 .92 ,低于外部开阔海域。南沙海区浮游植物的分布与水文、营养盐、浮游动物的摄食等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沙群岛的植物与植被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沙群岛是我国最南端的一个植物地理区域,但目前我国植物学家对这里的植物与植被还了解得不多。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个别人工岛,并广泛收集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概述了南沙群岛的植物与植被的组成、特点及其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为我国南海岛屿植物区系的研究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5.
官昭瑛  赵颖  童晓立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0):2493-2498
在广州龙洞水库一条天然2级溪流中,测定了蒲桃和人面子凋落物105 d分解过程中单宁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蒲桃叶片单宁的初始含量(0.191 g·g-1DM)高于人面子(0.057 g·g-1DM).在最初一周内, 两种树木叶片的单宁含量分别下降了45 %和22 %,其中人面子叶片单宁含量降速比蒲桃快;21 d后,其下降速度减缓,而凋落物分解的速度加快,人面子叶片分解比蒲桃迅速(k值分别为0.038和0.013 d-1).定殖在人面子叶片上的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显著高于蒲桃叶片(P<0.05),分别为每克叶片287.9头和26.2头;底栖动物的数量变化随叶片单宁含量的降低而呈逐渐增加趋势.富含单宁成分的蒲桃叶片分解速率缓慢,可能是凋落物中高浓度缩合单宁抑制了底栖动物,尤其是撕食者的定殖所致.  相似文献   
6.
南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清潮 《生物多样性》2011,19(6):834-836
海洋对我们有很大的魅力,仅就生物多样性而言,我国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最早缔约和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的国家之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国人民必须履行的共同义务,也是关系子孙后代生存的大事.1地理位置南海位于我国东南,面积约350 km2,平均深度为1,212 m,最大深度为5,377 m.它是一个长轴东北-西南向的边缘海,由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群岛构成,四大岛礁群散布其中,西南还有北部湾和泰国湾两大海湾.南海东临菲律宾群岛,北靠华南大陆,南接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西接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南海周边共有9个海峡,与东海、太平洋、苏禄海、爪哇海和印度洋相连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欧、亚、非通道,在安全航运、经贸往来、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军事战略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南沙群岛美济礁海域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飞雁  王雪辉  林昭进 《生态学报》2015,35(4):1014-1021
浮游动物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利用2012年7月在南沙群岛美济礁海域开展的13个站次的海洋生物调查数据,对美济礁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进行研究,表明:(1)美济礁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富,共出现15个类群138种(类)浮游动物;(2)优势种组成复杂、区域变化明显,单一种的优势度不高;(3)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湿重生物量分别为117.70个/m3、69.01 mg/m3,浮游幼虫在总密度中所占比例最大;(4)浮游动物非常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平均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4.93、3.33和0.67;(5)浮游动物可划分为2个群落,分别为潟湖-礁坪区群落和向海坡群落;(6)受珊瑚礁不同生物地貌带的空间异质性和水动力条件的影响,美济礁浮游动物群落区域差异明显。潟湖区浮游动物多样性较高,生物量最低;礁坪区浮游动物数量大,但分布不均匀,且多样性水平最低;向海坡区浮游动物种类最多、多样性非常丰富,但栖息密度最低。  相似文献   
8.
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有两串明珠闪耀着光芒——那就是我国南海诸岛中两组最重要的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西部,东北距广州约700公里,西北距海南岛约300公里,从东到西迤逦200公里,共有40座岛、沙洲、礁、暗滩组成,其中东面的一群叫宣德群岛,主要岛屿有8个;西面的一群叫永乐群岛,主要岛屿有14个。  相似文献   
9.
南沙群岛渚碧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2002年5月12日至5月21日在南沙群岛渚碧礁用轻潜水(SCUBA)方法于该礁盘不同位置设立的4个定量取样站采集的调查资料,采用IRI指数、ABC曲线方法和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对渚碧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MDS标序,研究群落结构格局以及用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对渚碧礁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获得渚碧礁调查站大型底栖动物总种数314种,平均栖息密度为357.94个/m2,平均生物量为64.85g/m2;群落中主要的重要种或优势种为粗糙毛壳蟹(Pilodius scabriculus)和鼓虾(Alpheus spp.),但IRI指数相对较低;群落结构聚类分析和MDS标序表明,4个取样站的群落结构非常相似,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南沙群岛永暑礁泻湖南永3井晚全新世微型双壳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沙群岛永暑礁泻湖南永3井取岩屑样88个,均产有丰富的微型双壳类。本文描述了该井1680年以来的微型双壳类24属26种,包括1新种Philobrya (Neocardia) xishaensis Lan.Cai et Feng sp.nov.。13个种为南沙群岛海区首次记录。该井微型双壳类以Condylocuna flemingi Maxwell最为丰富,Borniopsis ariakensis Habe,Cadella semitorta (Reeve),Wallucina (Wallucina)xishaensis Lan为常见种。该动物群以热带、亚热带分子为主,亦见有热带-温带的分子,显示了典型的热带岛礁双壳类动物群特征。同时也发现一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分子,表明西太平洋经向暖流对于双壳类的跨纬度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区双壳类以生活于潮间带和潮下带的表生栖息型为主,悬食型和食沉积物型几乎各占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